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揭阳市2021-2022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2-02-15 15:25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D依据文本,追求音律是孟浩然的文学追求;同时,文中也没提及王维的诗“在构成强烈的画面感”之时也“突出体现音律美”。
2.CA选项无中生有,文中并没有提及王维与孟浩然的诗在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中是“一‘静’一‘动’”。B选项,原文相关表述是“王维是隐迹幽栖型的……王维的‘隐’是‘内心’型的,可归纳为‘三部曲’,就是:思归慕隐、掩扉闭关、静坐而安”,并没有说明隐迹幽栖的生活方式造就内心型的“隐”。D选项,孟浩然的“山水诗多是在行旅中写成”的原因应该是他求仕不得;孟浩然“喜欢向遥山远水去寻求情志的放纵”的诗作,原因是他“久居田园”。
3.D依据原文,孟浩然好“逸”,是“形逸”。表现出来的是他性情外扬,仪态潇洒,任诞放达,任情率性。A选项所讲的是孟浩然写诗擅长情景结合、抒情浓厚的特点。B选项所讲的是孟浩然怀念家乡襄阳的山水,与“逸兴放浪”关系不大。C选项讲的是当时的诗友感慨孟浩然的诗句“清绝”,让人无法望其项背。这是对孟浩然清秀笔法的称赞。
4.①材料一围绕“隐”“逸”的概念和区别,通过对比、例证、引用等手法分析了王维和孟浩然诗歌风格的差异,以“总分”结构展开论述;②材料二分析王维、孟浩然诗歌的创作技法的不同,以“分总”结构展开论述。
【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5.诗人的个性气质决定着创作风格。王维生性内敛、温文尔雅,又深受禅宗影响,他的诗中往往就有相应的表现。例如,其诗文中多用到“归”“闭”“关”“坐”等字,反映了他回归意识、坐观物化的个性。孟浩然性情外扬,任诞放达,加上求仕不得、久居田园,形成了其向往山水的品性追求。例如,其诗歌创作喜欢以流走的笔调描写动态的山水景象,意境多为闲远型。
【6分。对王、孟两人的个性气质把握准确,2分;结合文本内容分析,4分。意思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CA选项,“凿冰洗脸”的情节是事件的叙述,后文中并没有与之呼应的情节,“埋下伏笔”表述不正确。B选项,“……存在矛盾”表述不正确,“我”与女孩因卫生问题发生争论的情节,重在刻画女孩的人物形象,而争论本身正是革命队伍与老百姓之间关系密切的表现。D选项,“插叙”手法判断不正确,小说最后对女孩人生情况的介绍属于补叙,使小说情节完整。
7.B“……烧过两三回了”“……也许五年……”这些描写,属于正面描写。
8.①小说中的“我”在寒冷的冬天都没有袜子穿,表现出了抗战时期生活物资严重不足的现实和斗争的残酷;②袜子是女孩及其家人克服困难,在自家物资极为匮乏的情况下为“我”缝制的,是老百姓对革命队伍的支持与信任,是军民鱼水情的象征;③“我”穿着这双袜子南征北战,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袜子象征着追求光明和解放的信念。
【4分。每点2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9.小说是在战争这一特殊的时代背景下,革命队伍与老百姓生活都处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描写一位普通山村女孩及其家人们无私帮助革命战士的故事。女孩爱斗嘴、活泼可爱又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希望与热情;女孩一家人善良朴素,用仅有的布料为“我”缝制袜子。他们身上有着纯朴的美、善良的美、乐观向上的精神之美。而这些美好的东西,也为我们揭示出了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军民同心、乐观团结、艰苦奋斗。
【6分。“非常态的生活”的概括,3分;分析“朴素与美好”,3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B怀慎清谨俭素/不营资产/虽贵为卿相/所得俸赐/随散亲旧/妻子不免饥寒/所居不蔽风雨
11.C“禁中”只能指帝王的住处,不能指代重臣的住处。
12.C姚崇生病期间,搬到四方馆居住疗养是源乾曜提出的,唐玄宗恩准了。
13.(1)卢怀慎与姚崇同时担任宰相,自认为才能不及姚崇,所以每遇到一件事,都要请姚崇处理,当时的人将他称为“伴食宰相”。
【4分。“才不及”“每事推之”各1分;大意2分。】
(2)汉朝丞相曹参自认为才能不及萧何,因而完全奉行萧何制定的法度,不加任何修改,汉家的功业因此得以成就。
【4分。“遵”“无所变更”各1分;大意2分。】
14.文末“此怀慎之谓矣”,是司马光对怀慎品性的总结,怀慎虽没有处理政事的特殊才干,却有宽广的、能接受别人的胸怀,以及为国尽忠、为民造福的初心,这样同样可以为国效力。司马光这样说,意在向当朝统治者劝谏,善于发现臣子的优点,给予合适的职位,胸怀与能力一样重要。
【3分。怀慎的品性概括2分;目的1分。本题共两问,解答第一问,要根据“《秦誓》曰:‘如有一介臣,断断猗,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如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孙黎民,亦职有利哉。’”这句话以分号为界,分为上下两层,逐个概括怀慎身上的可贵品质。解答第二问,需要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目的,根据前文说出寓意。】
【参考译文】
春季,正月,癸卯(二十日),唐玄宗任命卢怀慎为检校吏部尚书兼黄门监。卢怀慎为官清廉谨慎,生活节俭朴素,从不谋求资财产业。虽然作了卿相的高官,但常将得到的俸禄和赏赐随手周济亲朋故旧,因而他自己的妻子儿女的生活不能免于饥寒,他所住的房子也因长期失修而难以遮风挡雨。
姚崇曾有一次为儿子办丧事请了十几天的假,从而使得应当处理的政务堆积成山,卢怀慎无法决断,感到十分惶恐,入朝向玄宗谢罪。唐玄宗对他说:“朕把天下之事委托给姚崇,只是想让您安坐而对雅士俗人起镇抚作用罢了。”姚崇假满复出之后,只用了一会儿工夫便将未决之事处理完毕,不禁面有得意之色,回头对紫微舍人齐浣问道:“我做宰相,可以与历史上哪些宰相相比?”齐浣没有回答。姚崇继续问道:“我与管仲、晏婴相比,谁更好些?”齐浣回答说:“管仲、晏婴所奉行的法度虽然未能传之后世,起码也做到终身实施。您所制定的法度则随时更改,似乎比不上他们。”姚崇又问道:“那么到底我是什么样的宰相呢?”齐浣回答说:“您可以说是一位救时之相。”姚崇听后十分高兴,将手中的笔扔在桌案上说:“一位救时宰相,也是不容易找到的呀!”卢怀慎与姚崇虽同时担任宰相,但自认为才能不及姚崇,所以每遇到一件事,都要请姚崇处理,当时的人将他称为“伴食宰相”。
姚崇自己没有住宅,寓居在罔极寺中,因身患疾病向玄宗请假。玄宗屡次派使者询问他的日常饮食起居状况,每日竟达数十次之多。源乾曜上奏言事时,每当他的回答符合玄宗的旨意,玄宗总是说:“这一定是姚崇的主意。”如果有时回答不符合玄宗的旨意,玄宗就说:“你为什么不事先与姚崇商量一下呢!”源乾曜也常常向玄宗道歉,承认确实是如此。朝中一有大事,玄宗就要让源乾曜到罔极寺询问姚崇的意见。癸卯,源乾曜请求将姚崇从罔极寺搬到四方馆居住,并准许他的家属入馆照料他的病,玄宗答应了这个请求。姚崇认为四方馆内存有官署的文书,不是病人应当居住的地方,因此坚决推辞。唐玄宗对他说:“设置四方馆本来就是为官员服务的;朕安排您住进来,是为国家考虑。朕恨不得让您住到宫里,您还有什么可推辞的呢!”
臣司马光说:春秋时期齐国的鲍叔牙对于管仲,前者职位在后者之上,因为了解后者的贤能而甘居其下,将治理国家的大权交给他,这种做法受到了孔子的赞赏。汉朝丞相曹参自认为才能不及萧何,因而完全奉行萧何制定的法度,不加任何修改,汉家的功业因此得以成就。如果不贤的人当权,作为他的僚属,为了苟全性命保有禄位,无原则地秉承上司的旨意行事,不顾国家的安危得失,这种人真是国家的罪人。如果贤良明智的人当权,作为他的僚属,用欺诈蛊惑来扰乱他的部署,用独断固执来削弱他的权力,用百般嫉妒来诋毁他的功绩,用执拗乖僻来窃取他的名望,这种人也是国家的罪人。姚崇是唐朝的贤相,卢怀慎与他齐心协力,以成就唐明皇太平盛世的基业,对他有什么可以责备的呢!《尚书·秦誓》中说:“如果有一位臣子,一心守善而没有什么其他的本领,他的心地宽广休美,能够容人容物。别人有了本事,就好像是他自己的本事一样;别人才能出众,他能做到不仅口中常常加以称道,而且真正能从内心里喜欢上这个人。这是能容人的人,用他安定我的子孙臣民,则我的子孙臣民是能得到好处的啊。”这段话所说的就是像卢怀慎这样的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C第九、十句语意是说“我的子子孙孙都以务农为生吧”。但是结合上下文可知,作者实为反语,并不是衷心希望子孙不再为官,此项对语句含义理解有误。
16.①陆游诗歌语言明白如话,朴实自然,内容转换自然流畅,技巧纯熟,能让人们读懂。②全篇写自己闲居生活中所见饮牛及老牛耕作的寻常场景,展现了辛勤耕耘的农人形象,并以此自比。③借老牛年老犹耕,表达了诗人雄心壮志未泯,渴望为国出力的豪情壮志以及此时闲居老去、怀才难遇的愤慨和无奈。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和诗歌情感的能力,题干中的“功夫在诗外”,已提示考生解答此题的关键。“工功夫在诗外”体现在诗人擅长以日常生活入诗,技巧纯熟,情感真挚,考生应从诗歌内容上进行分析理解。因此,要结合这首诗,把诗人蕴含其中的意境和情感答出即可。】
【赏析】
门外小溪清澈见底,落日余晖下,村中老翁农耕归来,在小溪边饮牛。溪水清澈,不会弄脏牛的皮毛,又怎么会害怕如霜一样的溪水冻坏牛的蹄子呢?村东头的黄土贫瘠,多有石头瓦砾,不易耕耘,老翁父子两个勤勤恳恳地种植庄稼。千万不要说牛太老了耕作慢了,我今年80岁了尚且能下地耕耘。老牛能生下小牛,我也有自己的子孙,以后我们就一起世世代代在村里种地吧。人活一辈子,只要能吃饱饭就万事大吉了,那些像宁戚一样的机遇有什么值得说的呢?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1)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示例一: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示例二: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
示例三: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登高》)
示例四: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其他答案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18.C“亦真亦幻”形容真假难辨,难以理清思绪。“以假乱真”指用假的东西去冒充或混杂真的东西。由句中“虚虚实实”所提供的语境来看,第一空要填的词表达“难以辨别清楚”的意思,因此选用表示真假难辨的“亦真亦幻”较为合适。“崎岖蜿蜒”指道路不平,亦比喻处境艰难。“连绵起伏”形容山的连续不断而且起伏不平。语句是形容山的轮廓,因此应选用“连绵起伏”。“的确如此”表示肯定语气,强调事实就是这样。“果不其然”指事物发展与预料的一致。语句是强调“大明湖符合具备文化底蕴的景观”这个意思,并没有推测之意,因此应选用“的确如此”。“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比喻陈设华丽。“璀璨夺目”形容光辉灿烂,耀人眼睛,可用于人或物。根据语意,形容中国文化的光辉灿烂,因此应选用“璀璨夺目”。综合四组近义词的辨析,选择C。
19.B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成分残缺,语句缺乏主语,陈述对象不清晰;搭配不当,关联词使用不当,“之所以”与“也是”“还是”不构成因果关系;语序不当,“能触动真正人心的”一句中,“真正”修饰“人心”不当。A项,没有补上句子的主语,关联词没有修改;C项,关联词没有修改准确;D项,语序不当,没有修改。
20.句子中,“默默不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给莽莽的白雪中的建筑赋予人的情态,让不具备人的动作与情感的建筑有了人的情感。雪中的建筑宛如一个静默沉思的人,拟人手法的运用,既突出了建筑在雪中的姿态,又与雪中的大明湖相应照,为文段的表情达意增添力量。
【5分。分析构成,2分;表达效果,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21.C句子以“肾脏”做主语,承接前句的“肾脏”,做到陈述对象一致,排除A;根据语意,此处应是假设语气,排除B;D项的表述混乱,不合逻辑。故选C。
22.①也可能会对身体产生伤害②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喝水呢③饮水的频次和水量也要适宜
【6分。每处横线2分。内容相符,逻辑合理,则适当给分。】
四、写作(60分)
23.【解析】
一、关于写作理解
本作文题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材料、引导语和写作要求。
(一)对材料的理解
材料共三个自然段,表达了三个层次的意思。第一段,是中国电力事业的过去,特征是落后、不自主,被外国技术控制;第二段,是新中国电力事业发展的历程,我们走到2020年,中国的电力事业已经实现了“由弱到强”的目标,成就斐然;第三段,是当下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趋势,我们的发展将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
整则材料就是中国电力事业的发展简史,体现出以下要素:
1.由弱到强,由强到盛,发展历经坎坷,但成就斐然,值得骄傲。
2.技术独立,发展需要依靠自身的创新,走自己的路。
3.强大后要有责任担当,为人类共同的利益服务。
(二)对引导语的理解
引导语为我们提示了写作的方向与写作任务。
“中国电力发展的轨迹是中国发展的一个典型范例”一句,总结了材料的主要内容,对材料主题“中国电力发展”的基本状况定性——“是一个典型范例”,即中国电力的发展可以作为中国发展的一个范例,具有代表性。
“对其他各个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一句,引导我们由此及彼,把电力事业的发展特性向其他行业引申,为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经验。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一句,明确写作的方向,把你对材料的感悟与思考,写成一篇文章。
(三)对写作要求的理解
作文写作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写作角度选择、立意确定、标题拟写三个方面提出要求;二是对写作态度与考试纪律提出要求,明确反对套作,禁止抄袭和保证公平;三是对字数提出要求,不少于800字。
二、关于符合题意
判断考生作文是否在题意范围之内,主要看是否能综合材料内容,以“中国电力发展的启示”为主题,表达自己的联想和思考。
具体而言,符合题意须完成以下三方面要求:
关键词具体要求
①材料结合材料;感悟与思考
②主题中国电力发展的启示;对其他行业的
③身份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