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绵阳市绵阳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二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2-08-15 17:32
参考答案:
1.A
2.C
3.B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A.“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错,原文说“鲁迅在文章里多次讲到王充这个人,对其看法颇佳。王充的文笔有豪迈之气,言理多奇语。他对儒家学说的抨击,对……的抵制,在东汉可谓是个奇观”,由此可知,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在王充阮籍时期就有。
故选A。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后者”错误。原句为“周作人一直看好王充的价值,把他视为中国文化史的三盏明灯之一”,选项张冠李戴,应是“前者”。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但这并不能算是浙东文化的传统”错,原文有“浙东文化几千年有很大变化,但神秘主义的气息不绝,也算一种传统”这样的表述,选项曲解了文意。
C.“但因他的散漫和无所用心,所以他更喜欢六朝的阮籍、嵇康”错,原文只说“鲁迅不喜欢那样的论道,而是更为散漫而无所用心。倒是六朝人的眼光让人感动,他对阮籍、嵇康的态度,就更为亲切,彼此是有深的关系的”,选项强加了因果。
D.“并且王充、嵇康以来的峻急、深邃的思想盘诘的传统,鲁迅身上是有的”错,原文说“嵇康并非如牟宗三所云只是哲人型,其斗士的特点、诗人的气质也是有的。鲁迅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这位先贤的影响,不太好说。不过,王充、嵇康以来的峻急、深邃的思想盘诘的传统,他身上是有的”,由此可知,选项后半部分不是牟宗三的观点。
故选B。
4.C
5.B
6.定义:
建筑美学是由西方引进的以建筑学为基础来研究美学的新兴学科,其研究旨在用价值论美学研究建筑的方法,来阐释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揭示建筑美学的基本规律、提高建筑审美能力,进而指导建筑创作实践。
体现:
①形式美:屋顶形式多样、建筑类型多样,建筑与环境的安排形式给人以完美的视觉体验和心理感受。
②技艺美:营造技艺富有中国特色,木结构建筑抗震性能突出,建筑体系标准化、模数化,工匠技艺高超且有明确分工。
③意蕴美:中国传统建筑体现了中国人的宇宙观、自然观、价值观和以“和”为美的审美理想。
【解析】
4.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与西方建筑相比……”错,于文无据。原文只说“这些传统建筑以其悠久的历史传承、高超的营建技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文本并没有把我国的传统建筑与西方建筑相比。
B.“意在证明从周代开始我国建筑形式便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错。原文说“早在《诗经》中就用‘如鸟斯革,如晕斯飞’来形容栋宇飞檐的华美之姿;又有‘作庙翼翼’描绘宗庙建筑的严正巍峨。在《诗经》记录的内容中,除周代的社会生活,还有如此大量的有关建筑艺术的描绘”,由此可知,作者所引用的《诗经》中以拟人手法形容建筑物的语句,意在证明《诗经》中“有如此大量的有关建筑艺术的描绘”。
D.“传统工匠的巧手匠心、精益求精,是中国传统建筑之美绵延至今的最重要因素”错。原文说“由于中国建筑是把功能放在首位,建造房子是以技能为支撑,而不是以美学为支撑(虽有个别建筑秉承了‘艺’的理念,但仅仅是个别,并无过多传承可言)”,由此可知,“中国传统建筑之美”“并无过多传承可言”。
故选C。
5.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的能力。
B.“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建筑工艺对世界的影响深远”错,于文无据。文章中相关信息“木结构采用柱、梁、檁、枋构成的构架作支撑,承载屋顶、楼面的重量,抵抗风力和地震,墙壁只起围蔽、隔断和稳定柱子的作用。木构架采用榫卯连接,加上木材本身的柔性,使木构架在抗震性能上表现突出”,但是体现不出“对世界的影响深远”。
故选B。
6.
本题考查学生下定义以及筛选整合材料中信息的能力。
下定义:
“当今的建筑学是在西方建筑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至今大约有一百年的历史。建筑美学就是从建筑学中引申出来的一个新兴学科,在中国刚刚起步,它是艺术美学和建筑学的重要分支,与建筑学不同的是,建筑美学的基础是建筑学,研究方向是美学”,即建筑美学是由西方引进的以建筑学为基础来研究美学的新兴学科;
“我们引进建筑美学,就是要用价值论美学的基本原理对中国传统建筑进行研究”,即研究方法是用价值论美学研究建筑的方法;
“在对各种类型建筑的具体的审美实践活动后,用美学原理阐释建筑审美的心理过程,揭示建筑美学的基本规律,进而提高建筑审美能力,达到指导建筑创作实践的目的”,即阐释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揭示建筑美学的基本规律、提高建筑审美能力,指导建筑创作实践。
最后整合成一个以“建筑美学是……”单句即可。
体现:
“中国传统建筑大多具有优美柔和的轮廓和丰富多彩的形式,仅屋顶就有平顶、坡顶、尖顶、圆拱顶等,还可以结合平面形状把几种样式组合成更加复杂、变化多端的屋顶形式。传统建筑的类型十分丰富,尤其在园林建筑中,如亭、台、楼、阁、堂、榭、轩、舫等,不一而足,可根据需要灵活布置”“古人还非常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将建筑的形体和周围的地形地貌、山水植被等进行整体的组织安排,巧妙处理每一处组群建筑的体量、尺度、造型、肌理及光影色彩,使其产生大小高低、主从虚实、远近疏密、动静阴阳等空间变化,从而给人以完美的视觉体验和心理感受”,由此可知,屋顶形式多样、建筑类型多样,建筑与环境的安排形式给人以完美的视觉体验和心理感受,即形式美。
“中国传统建筑主要以木结构为承重结构,根据地域分布分为井干式、抬梁式、穿斗式等。木结构采用柱、梁、檁、枋构成的构架作支撑,承载屋顶、楼面的重量,抵抗风力和地震,墙壁只起围蔽、隔断和稳定柱子的作用。木构架采用榫卯连接,加上木材本身的柔性,使木构架在抗震性能上表现突出”,由此可知,营造技艺富有中国特色,木结构建筑抗震性能突出,建筑体系标准化、模数化,工匠技艺高超且有明确分工,即技艺美。
“建筑之美,既包含有形层面的营建创造,更兼有无形层面的观念意蕴,以意指导形,以形反映意。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体现的是中国人的宇宙观、自然观、价值观和以‘和’为美的审美理想”,由此可知,中国传统建筑体现了中国人的宇宙观、自然观、价值观和以“和”为美的审美理想,即意蕴美。
7.B
8.第(8)段景物描写既烘托了父母爱情的美好,又写出了翠翠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向往。
9.①不把父母的故事“和盘托出”,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②出于塑造人物的需要,因为翠翠是作品的主要人物,详写父母的爱情故事,势必削弱对主要人物的描写。③这也符合沈从文《边城》的风格,在含蓄平淡的笔触中展现美好。
 
【解析】
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实际上,翠翠此时所缺的就是亲情”错误,从文中来看,翠翠听祖父讲父母的爱情故事,情窦初开的内心中也萌生了朦胧的情愫,因此所缺的不是亲情,而是爱情。
故选B。
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这里描写的是山村夜晚的景象,“如银的月光”“黑色的篁竹”“繁密的虫声”“间或的莺啭”等景象有静有动,有声有寂,且以声衬寂,展现出山村夜晚的静谧清幽,营造了一种温馨的氛围,表现出山村的恬静优美。
从下文来看,祖父向翠翠讲述了父母的爱情故事,“翠翠的父亲,便是唱歌的第一手,能用各种比喻解释爱与憎的结子,这些事也说到了。翠翠母亲如何爱唱歌,且如何同父亲在未认识以前在白日里对歌,一个在半山上竹篁里砍竹子,一个在溪面渡船上拉船,这些事也说到了”,二人的对歌展现出父母爱情的美好浪漫,而夜晚的温馨为此处祖父讲述这一故事做了铺垫,同时也烘托出父母爱情的美好,展现出人性之美。
接着分析这一景物描写对人物塑造的作用。翠翠此时正向祖父询问可怜母亲的故事,父母爱情故事的美好和浪漫激发了翠翠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向往,山村的清幽、宁静对翠翠这一心理起到烘托作用。
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作用,探究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
解答此类,要把握“很长的故事”是什么,而本文要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是谁,作者这样安排与形象塑造、情节设置有何关联。
首先把握“很长的故事”是什么,结合上文来看,此时祖父正在讲述翠翠父母的爱情故事,那么这“很长的故事”自然是说父母的爱情故事,至于后来如何,祖父并没有全部说出,只是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而是略去了具体的过程,这就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
然后分析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从全篇来看,本文的主要人物是翠翠,而不是翠翠的父母,如果把这个“很长的故事”全部写出来,自然会占据很大的篇幅,这就会冲淡对主要人物形象翠翠的塑造,所以不写这很长的故事,而仅仅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突出主要人物形象。
最后分析这一呈现方式与沈从文《边城》风格之间的关系。从全篇来看,《边城》是含蓄平淡的,是抒情的,是浪漫的;如果把这很长的故事写出来,可能就失却了这些特点,文中仅仅提到父母对歌,展示了父母爱情的美好,而对于后来很长很长的故事,却没有写出来,这和《边城》的整体风格是一致的,在含蓄平淡中凸显美好。
考生可以围绕这些方面分析答题。
10.C
11.B
12.C
13.(1)他的文章和言谈,被邺下人高度赞美。回来后任东宫学士,兼任建康令。
(2)不久又被任命为洛州刺史。庾信懂得旧时的不少典章制度,为政简要清静,官吏百姓都能安宁。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徐摛之子徐陵和庾信同时担任抄撰学士。父子均在东宫,出入宫禁之中,恩宠礼遇无人可比。庾信、徐陵才华横溢,文风都是绮靡浮艳,因此世人称为徐庾体。
本题中,根据文意“抄撰学士”是官职,不可断开,所以排除BD;
“父子在东宫”,“父子”主语,“在”谓语,“东宫”宾语,本句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排除A。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是中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错,《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史著,《春秋左氏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
故选B。
1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他分别受……隋朝君王的赏识恩遇”错,根据原文“大象初,以疾去职。开皇元年卒”,说明他未在隋朝任高官。隋文帝深为哀悼,追赠以本职,并加赠荆淮二州刺史。
故选C。
13.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辞令”,言谈;“为……所”,表被动,“为邺下所称”,被邺下人高度赞美;“还”回来;“为”,担任;“领”,兼任。
(2)“俄”不久;“拜”,授给官职;“识”,懂得;“简静”,简要清静;“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安宁。
参考译文: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祖父庾易,在齐国不应朝廷征聘。父亲庾肩吾,曾任梁国散骑常侍、中书令。庾信自幼英杰出众,聪明机敏无与伦比。博览群书,特别通晓《春秋左氏传》。身高八尺,腰带长达十围,仪容举止和顺,有超过常人之处。从湘东国常侍起家,转任安南府参军。当时庾肩吾担任梁国太子中庶子,主管文书。东海人徐摛任左卫率。徐摛之子徐陵和庾信同时担任抄撰学士。父子均在东宫,出入宫禁之中,恩宠礼遇无人可比。庾信、徐陵才华横溢,文风都是绮靡浮艳,因此世人称为徐庾体。当时的后学之士,争相模仿他们的文章。每写成一篇文章,京师没有不传诵的。多次升迁,官至尚书度支郎中、通直正员郎。出任郢州别驾。随即兼任通直散骑常侍,出使东魏。他的文章和言谈,被邺下高度赞美。回来后任东宫学士,兼任建康令。
侯景作乱时,梁简文帝命令庾信率领宫中文武官员千余人,在朱雀航扎营。侯景赶到,庾信率领众人先撤退。台城失陷后,庾信逃到江陵。梁元帝秉承皇帝旨意而便宜行事,任命他为御史中丞。梁元帝继位后,庾信转任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加散骑常侍衔,出使我朝。适逢大军南征,就留在长安。平定江陵后,任命为使持节、抚军将军、右金紫光禄大夫、大都督,随即升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孝闵帝登基后,封为临清县子,食邑五百户,任司水下大夫。出任弘农郡守,升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晋爵义城县侯。不久又被任命为洛州刺史。庾信懂得旧时的不少典章制度,为政简要清静,官吏百姓都能安宁。当时陈氏与朝廷互通友好,寄居他乡的南北人士,都允许回归故里。陈氏就请求放还王褒、庾信等十余人,高祖只放还王克、殷不害等人,留住庾信、王褒不放。不久被征调为司宗中大夫。
世宗、高祖都很喜好文学,庾信受到特殊的恩宠礼遇。至于赵王、滕王等人,更是恳切应酬,好比平民之间的交情。公卿们的墓碑墓志,大多拜托他撰写。当时只有王褒与庾信文才相当,其余的文人,没有能及的。
庾信虽然官位高,名声大,但常有思乡之情。于是作《哀江南赋》以抒发自己的心意。文章写道:“美妙的楚歌不是取乐的良方,清薄的鲁酒也失去了忘忧的作用。我只能追述往事,作成此赋,聊以记录肺腑之言。其中不乏有关自身的危苦之辞,但以悲哀国事为主。”大象初年,因病退职。开皇元年去世,隋文帝深切悼念,追赠他原来官职,加荆、淮二州刺史衔。儿子庾立承袭封爵。
14.A
15.(1)包含的哲理: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亡有其必然性,而生老病死也是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思想感情:
①劝慰白居易不要因好友去世而过于伤感、也不要因年老体衰而颓唐消沉的情感;
②体现出诗人的乐观旷达的人生观。
【解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A.“作者因三位好友谢世写了此诗,寄给乐天,乐天见后因伤心也写了双绝句寄给作者”错误。题中“见示”是“给我看”,诗的首联也写先吟乐天双绝句,然后作者才“奏短歌”以答复。应是乐天因三位好友谢世写了双绝句,寄给作者,作者见后因伤心写了此诗寄给乐天。
故选A。
15.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和妙处的能力。
颈联“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芳林中的新叶不断催换着旧叶,流水里前波总是让位给后波。此联最能体现刘禹锡的哲学思想。这里“陈叶”、“前波”可指旧事物,“新叶”、“后波”可指新事物,本义指春天里,茂盛的树林新长出的叶子,催换着老叶、旧叶;江河中,奔腾的流水前面的退让给后起的波浪。意味着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亡有其必然性,而生老病死也是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这里“陈叶”、“前波”还可指微之、敦诗、晦叔等已经去世的好友,“新叶”、“后波”可指“晚辈”。刘禹锡有感于友人的去世,悲痛之余,他想到的也许就是尊重逝者、善待生者,以及生者应该珍惜生命好好的地活下去。体现出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16.    小惠未遍     民弗从也     不过数仞而下     翱翔蓬蒿之间     感我此言良久立     却坐促弦弦转急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的字有:惠、弗、仞、翱、蓬、蒿、弦。
17.(1)亦庄亦谐 (2)一语中的( 3)乐不可支 (4)波澜不惊
18.B
19.庄子是博大的,如混沌宇宙般包蕴着世间万物;庄子又是细腻的,有对生命的高度敏感和对世界的冷眼旁观,笔下总洋溢着对生命本身的关切与热爱。
【解析】
17.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修饰的对象是“对话姿态”,结合前面的“自然轻松”,可用“亦庄亦谐”。其意思是:形容既庄重,又诙谐;既严肃,又风趣。可作谓语、定语。
第二空,结合前文语境,“那些语言和思想的背后是庄子对人生和感情的体悟,而且常常”,由此可知,后文的程度更深,可用“一语中的”,意思是:一句话就说中要害,一句话就说清了事情的重点。
第三空,前面是“会使得你心境酣畅、愉悦,甚至”,意思更近一层,可用“乐不可支”,其意思是:指快乐到不能撑持的地步,形容欣喜到极点。
第四空,结合前面“表情淡淡的”与后面“却是通透后的宁静、共鸣”可知,可以用“波澜不惊”,意思是:指微风吹过,水面上风平浪静,现比喻面对动荡局面保持平静;比喻局面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曲折。看见风浪不惊慌,比喻心态镇定,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会自乱阵脚,不惊不诧,面不改色。
18.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根据上文“我们大可采用一种自然轻松和和亦庄亦谐的对话姿态”可知,此段叙述的主语是“我们”,保持主语一致,可排除选项CD ;
 
后面的句子结构是“……地交流与对话”,要保持句式一致,所以此处应该是“……地匍匐于他的脚下”,排除选项A。
故选B。
19.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是搭配不当,“细腻”对应的是“对生命的高度敏感和对世界的冷眼旁观”,“博大”对应的是“混沌宇宙般包蕴着世间万物”,改为“庄子是博大的,如混沌宇宙般包蕴着世间万物;庄子又是细腻的,有对生命的高度敏感和对世界的冷眼旁观”。
二是语序不当,“笔下对生命本身总洋溢着……”应改为“笔下总洋溢着对……关切与热爱”。
修改后的句子为:庄子是博大的,如混沌宇宙般包蕴着世间万物;庄子又是细腻的,有对生命的高度敏感和对世界的冷眼旁观,笔下总洋溢着对生命本身的关切与热爱。
20.①建筑设计时就有相关的考量
②故宫屋顶的光洁得益于长年的养护
③建筑设计也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 (建筑设计亦是如此)
21.①从句式上看,原句是递进复句,表达上有变化,更能突出语意;改句是单句,缺少变化。
②从语气上,原句先做“鸟肯定可以落到故宫屋顶”的判断,是对前文的内容进行了总结,“不只是鸟”更强调了其他动物都可以在故宫屋顶上活动。
【解析】
20.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处,由下文“琉璃瓦反光且特别光滑,加之屋顶是斜的,鸟在上面站不住,无法在上面排泄。但是,包括故宫在内的古建筑在设计屋顶时,真的有防止鸟类停留排泄的考量吗”可知,是在解释故宫的屋顶为什么鸟儿不会在上面排泄,因为在设计屋顶时,有防止鸟类停留排泄的考量,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建筑设计时就有相关的考量”。
第二空处,由材料“自紫禁城建立以来,历朝历代都很重视养护。瓦顶拔草、墙体抹灰和地面修复,是中国古建筑维修保养每年要做的工作”可知,是因为历朝历代都很重视对古建筑维修保养,故宫的屋顶看上去才特别光洁,所以此处应该填写“故宫屋顶的光洁得益于长年的养护”。
第三空处,由下句“不可能在前期设计时考虑到防范鸟类等动物在屋顶停留,故宫的屋顶肯定是可以落鸟的,不只是鸟,一些猫科动物也会在屋顶活动”可知,在前期设计时没有考虑防范鸟类等动物在屋顶停留,再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可知,建筑设计应该追求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建筑设计也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 ”。
21.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由句子“故宫的屋顶肯定是可以落鸟的,不只是鸟,一些猫科动物也会在屋顶活动”中的“不只”一词可知,从句式上看,原句是递进复句,表达上有变化,更能突出语意;改句“鸟和一些猫科动物都是可以在故宫的屋顶活动的”是单句,缺少变化。
从语气上,原句“故宫的屋顶肯定是可以落鸟的”先做“鸟肯定可以落到故宫屋顶”的判断,是对前文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句子“不只是鸟,一些猫科动物也会在屋顶活动”中的“不只是鸟”更强调了其他动物都可以在故宫屋顶上活动。
22.略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