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2023届云南昆明名校高三九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2-09-19 20:48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
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 ”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 ”
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宣王默然不悦。左右皆曰:“斶来,斶来!大王据千乘之地,而建千石钟,万石虞。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辩知并进,莫不来语;东西南北,莫敢不服。求万物不备具,而百姓无不亲附。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监门、闾里,士之贱也,亦甚矣!”斶对曰:“不然。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何则 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故舜起农亩,出于野鄙,而为天子。及汤之时,诸侯三千。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由此观之,非得失之策与?稍稍诛灭,灭亡无族之时,欲为监门、闾里,安可得而有乎哉 故曰:‘矜功不立, 虚愿不至。’此皆幸乐其名,华而无其实德者也。是以尧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汤有三辅,自古及今而能虚成名于天下者,无有。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汤、周文王是也。”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之行,愿请受为弟子。”颜眉辞去。
                                                            (节选自《战国策·齐四》)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
B.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日王者/贵乎士/贵乎/
C.斶对日/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
D.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日王者/贵乎士/贵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樵采”意思是“打柴”,“樵”与《赤壁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的“樵”字
含义相同。
B.“莫敢不服”与“春服既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服”字含义不同。
C.“徒步”意思是“步行”,“徒”与《孟子》“非徒无益”的“徒”字含义相同。
D.“矜功不立”与“愿陛下矜愍愚诚”(《陈情表》)两句中的“矜”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颜斶以秦国征伐齐国时的两条军令为例证明士人比君王尊贵,使齐宣王无言以对。
B.齐宜王身边的近臣认为士人地位卑贱,严厉斥责颜斶,颜斶不卑不亢地加以反驳。
C.颜斶认为贤君圣主正是多次向别人请教,向地位低微的人学习,最终才功成名就。
D.齐宣王承认自己误听了小人之言,明白了要尊贤重士,于是请求成为颜斶的弟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2)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醉蓬莱①  黄庭坚
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巫峡高唐②,锁楚宫朱翠。画戟移春,靓妆迎马,向一川都会。万里投荒,一身吊影,成何欢意! 尽道黔南,去天尺五;望极神州,万重烟水。樽酒公堂,有中朝佳士。荔颊红深,麝脐香满,醉舞裀③歌袂。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是。
[注]①绍圣二年(1095年),黄庭坚被指控撰修失实,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此词为词人赴黔途中经过夔州巫山县时所作。②高唐:战国时楚王在云梦泽中所建高台。③舞裀:舞衣。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开篇以“对”字领起,描绘了云气浓重、微雨迷蒙、群峰攒立的巫峡江景图。
B.“乱”字刻画出山峰错落参差的形态,“锁”字暗含了词人借古伤怀的苦闷心境。
C.下阕盛赞黔南山高水阔,展现了词人与贤士佳友在宴会上饮酒赏乐的热闹场面。
D.全词构思精巧,语言既风华典雅又朴素自然,上下阕情思变化相对应,真挚动人。
15、这首词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表情达意的 ,试作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以木材和金属制的刀斧为喻,表明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
(2)《虞美人》中,词人回首故国景色,表达物是人非、人世无常之感的句子是:                   ,                         。
(3) 《静女》中,“           ,                ”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了男主人公在未见到静女时纯朴率真的形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有篇文章中说:“现在的大学生几乎是零阅读。”有的大学生一年看一本书便不错了,一年能够看20到30本书的更是罕见。其实,也不能说他们没有一点儿阅读生活,闲暇时他们上网浏览,信奉“破万卷”不如“点鼠标”。凡是网上流行的小说或者热门帖子,他们都很熟,可谓 ①            。所谓的“零阅读”只是传统书本阅读上的几近空白。
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的确给人类的阅读生活带来 ②                的变革和全新的体验。(       ), 网络阅读更易受到人们的青睐。不过与此同时,网络阅读也越来越让我们失去耐心和精细的心思。你浏览网络文章时,如同 ③       似的,潜意识地一个接一个地点击下去。直到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早已丧失了阅读长文章的能力。
网络阅读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书本阅读。网络阅读难以让人把握书页中显露着的那些摄人的精粹,难以把整个心灵在静定中浸润在作家感情和思想的惠泽里。它们甚至是一对冤家,
④                ,此强彼弱。所以,我们不能离开阅读生活,不能离开书籍,在科学和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反而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书籍来缓解心灵上的压力、弥补精神上的饥荒。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
①     ②        ③           ④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4 分)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相较于耗时较多的传统书本阅读,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需要有另外的阅读方式
B.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需要有另外的阅读方式,这是相较于耗时较多的传统书本阅读而言的
C.由于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需要有另外的阅读方式,所以相较于耗时较多的传统书本阅读
D.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带来的另外的阅读方式,相较于耗时较多的传统书本阅读而言,比较便捷
(二)语言文字运用II (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人类睡眠不仅是睡觉,①              。根据典型的眼部特征来命名这两种睡眠阶段: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睡眠的这两个阶段整个夜间都在大脑中进行着反反复复的拉锯战,
目的是夺取主导地位。这两者之间的大脑战争每90分钟就会发生一次输贏的转换,先是非快速眼动睡眠占统治地位,接着快速眼动睡眠就会东山再起。战斗一结束,就会立即重新开始,每90分钟上演一次。非快速眼动和快速眼动睡眠之间不平衡的来回相互作用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在夜间优美地重建并更新我们的神经回路,从而管理大脑中有限的存储空间。由于存储记忆的神经元和神经连接数量有限,②               , 我们的 大脑必须在保留旧信息和给新信息留下足够的空间之间找到“最佳平衡”。因为生活经历不断变化,③          , 所以我们存储经历的 自传体雕刻永远也不会完成。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拉锯战”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3 分)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有学者认为,《西游记》里所呈现的孙悟空的成长史,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孙悟空“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完全无拘无束的“自在”,但随着这种“自在”发展到极致,他被压在了五指山下。戴上金箍,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看似脱离了个人的绝对自由,然而也正是孙悟空收敛心性,走向“成人”——最终成佛的道路。
“自在”和“成人”,是成长中的青年人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他们一方面渴望个体拥有更多的自由,另一方面又随时要去面对来自社会的种种规范和约束。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