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天河区2023 届高三综合测试(一)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2-10-05 15:51
天河区2023 届高三综合测试(一)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经常开展调查研究,非常有益于促进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转变工作作风、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有益于深切了解群众的需求、愿望和创造精神、实践经验。
调查研究要找准问题、有的放矢。要紧紧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深入研究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入研究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研究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等领域的重大问题。这样才能使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服务。
调查研究要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结论产生在调查研究之后,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对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況和各种问题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要坚持和完善先调研后决策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决策的必经程序,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坚持和完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调研工作制度,领导干部要带头调查研究,拿出一定时间深入基层,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亲自主持重大课题的调研。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领导干部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始终关心基层联系点,关心联系点的群众,真心实意地交朋友、拉家常,直接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所想、所急、所盼。
(摘自习近平《掌握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关于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材料二:
我国古代历来有重视记载河湖水道的传统,从先泰时期成书的《山海经》《尚书》到汉代的《史记》《汉书》等典箱,都保留了大量相关信息。东汉以后则有多部以《水经》为名的著作问世,共中有一部三国时期成书的《水经注》,记述了全国 137条主要河流的情况。北魏时期的郦道元嫌其简咯,乃以其为钢,增广河流水系至2506 条,撰成 《水经注》四十卷,宇数也超过原文 20倍以上,郦道元被后世赞誉为杰出的地理学家。
谭共骧先生说:“古今有许多学者认为,全部《水经注》除一些注明引自前人著作的词句外,便都是郦道元根据他自己的调查、考察、研究所得写下来的,这是极大的误解。他是根据‘前文’即前人作品所载水道源流和两岸经历,一渎一渠地缉级下来的。”
按郦道元一生,因私因公多次游历,行踪涉及北魏境内多地。郦氏祖藉在今河北保定涿州市,《水经注》对这一带的描述极为详细,便可能与他童年的记忆有关。道元少时,跟随父亲郦范长期迁居青州(治今山东青州市),熟悉青州一带地物,如《水经注》 卷二六记述熏冶泉水源头一带景色优美,实为“嬉游之处”。身为京官,郦道元有多次随同皇帝巡行的机遇,不仅详细记载孝文帝巡幸阴山讲武式台一事,还将讲式台周边的地理风貌一并保存下来。郦道元后又外任冀州镇东府长史、鲁阳郡太守及东荆州刺史等职,得以因公前往北魏多地。仕宦途中,他通过实地踏察发现与典籍记载间的抵牾,进而做出合理辨析,引述他人著作时,也留意该作者是否亲睹该水。
《水经注》是一部公认的地理书(郦氏却不一定认可)。既是地理之书,势必会考量是否充分开展实地考察。不过,依照当时的科技条件以及学术发展的进程来看,这些都不容易实现,《水经注》的成书,只能通过大量的文献搜集整理,查验比勘来完成。在不具备现代交通条件的情况下,古人的游历考察不得不依靠人力及有限的辅助动力来完成,日常起居、后勤保障也是大问题,考察反胃势必受到极大限制。即便拥有现代科技条件支持的今天,要在大半个中国这样巨大的地域空间内进行实地考察,其范围与内容的完成度依然不会太高。从学术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在明末清初反对空谈,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潮影响下,方才涌现出一批如徐霞客、王士性及梁份等学者走出书斋,转以野外踏察为重心,以实地调查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完成具现代地理学雏形的地理之书。
综上,将郦道元的游历考察与 《水经注》的成书手段单独讨论,是较为稳安合理的做法,能分别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论断。清代学者王先谦研究 《水经注》三十年,生平足迹所至,必随身携带此书,不断通过实地考察来核验书中所记,计划通过绘制地图,参考其他史志及清代政区来为注作疏。清末民初的杨守敬、熊会贞师徒二人历数十年完成《水经注疏》及《水经注图》,赓续了郦道元开创的学术事业。今人研究《水经注》,文献考证与实地考察必然并重,然则郦道元在他那个时代已经做到了他应该做的,沈德潜以“天地间不可无一,不容有二”评价《水经注》,也是对郦道元学术生涯的肯定。
(摘编自刘新光《郦道元的实地考察与<水经注>的撰作》)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调查研究是我们制定决策的基础,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是我们的优良传统。
B. 实事求是、全面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能有效区分群众问题的轻重缓急。
C. 对河湖水道的大量零散记载到《水经》成书为《水经注》的撰写奠定了基础。
D. 《水经注》是通过大量文献查验比勘完成的初具现代地理学维形的地理之书。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实地考察与研究问题的关系,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同。
B. 郦道元的游历考察不是现代地理学意义上的交地考察,其目的是对典籍做合理辨析。
C. 在中国进行大规模的河湖水道实地考察以获取第一手材料,从古至今都是巨大挑战。
D. 郦道元的《水经注》及其成书手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 王充《论衡·书解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B. 刘勰《文心雕龙》:“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C.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 袁隆平说,“我带研究生有一个要求——你不下田?你不下田我就不带。”
4.“分类施策,真抓实干,已经成为扶贫千部工作中调查研究的在为规范)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4分)
5. 新民中学组织“城市水情调查”研学活动,要求学生撰写城市水情调查研究报告。请结合材料内容概括研究报告要点。(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
四世同堂(节选)
老舍
天很热,而全国的人心都凉了,北平陷落!
小羊圈胡同的委四爷立在槐荫下,声音凄惨地对大家说:“预备下一块白布吧!万一非挂旗不可,到时候用胭脂涂个红球就行!”说完话,他蹲在了地上,呆呆的看着一条绿槐虫儿。拉车的小崔,赤着背出来进去的乱晃。今天没法出车,而家里没有一粒米。晃了几次,他凑到李四爷跟前:“四爷爷!您还得行行好哇!”李四爷没有抬头,还看着地上的绿虫儿。剃头匠孙七今天铺子都没开市,他在家中喝了两盅闷酒,脸红扑扑的走出来。借着点酒力,他很想发发牢骚。小文夫妇照例现在该吊嗓子,可是没敢出声。刘师傅在屋里用力地擦自己的一把单刀。头上已没有了飞机,城外已没有了炮声,一切静寂。只有响晴的天上似乎有一点什么波动,随人的脉博轻跳,跳出一些金的星,白的光。
今天瑞宣戈去了平日的沉静,也不想去掩饰。出了屋门,他仰头看看天,天是那么晴朗美丽,他知道自己还是在北平的青天底下。一低头,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眼前黑了一下会儿——天还是那么晴蓝,而北平已不是中国人的了!他赶紧走回屋里去。他想到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不能再去出力挣钱。父亲挣钱有限,而且也是五十好几的人。母亲有病,禁不起惊慌。二爷的收入将将够他们夫妇俩花的,而老三还正在读书的时候。今天,北平亡了,该怎么办?平日,他已是当家的;今天,他的责任与困难更要增加许多倍!在一方面,他是个公民,理当去给国家做点什么,在这国家有了极大危难的时候。在另一方面,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就依仗着他,现在便更需要他。他能甩手一走吗?不能!不能!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作亡国奴,他不能受!不能受!
老二还在屋中收听广播——日本人的广播。
老三在院中把脚跳起多高:“老二,你要不把它关上,我就用石头砸碎了它!”
小顺儿吓愣了,忙跑到祖母屋里去。祖母微弱的声音叫着:“老三!老三!”
瑞宣一声没出的把老三拉到自己的屋中来。
哥儿俩对愣了好大半天,都想说话,而不知从何处说起。老三先打破了沉寂,叫了声:“大哥!”瑞宣没有答应出来,好像有个枣核堵住了他的嗓子。老三把想起来的话又忘了。
屋里,院中,到处,都没有声响。天是那么睛,阳光是那么亮,可是整个的大城——九门紧闭——像晴光下的古墓!忽然的,远处有些声音,像从山上往下轱辘石头。
“老三,听!”瑞宣以为是重轰炸机的声音。
“敌人的坦克车,在街上示威!不知又会整出啥汤儿事?”老三的嘴角上有点为阻拦嘴唇颤动的惨笑。
老大又听了听。“对!坦克车!辆数很多!哼!” 他咬住了嘴唇。
坦克车的声音更大了,空中与地上都在颤抖。
最爱和平的中国的最爱和平的北平,带着它的由历代的智慧与心血而建成的湖山,宫殿,坛社,寺宇,宅园,楼阁与九条彩龙的影壁,带着它的合抱的古柏,倒垂的翠柳,白玉石的桥梁,与四季的花草,带着它的最轻脆的语言,温美的礼貌,诚实的交易,徐缓的脚步,与唱给宫廷听的歌剧……不为什么,不为什么,突然的被飞机与坦克强暴着它的天空与柏油路!
“大哥!”老三叫了声。
街上的坦克,像几座铁矿崩炸了似的发狂的响着,瑞宣的耳与心仿佛全聋了。
“大哥!”
“啊?”瑞宣的头偏起一些,用耳朵来找老三的声音。“呕!说吧!”
“我得走!大哥!不能在这里作亡国奴!”
“啊?”瑞宣的心还跟着坦克的声音往前走。
“我得走!”瑞全重复了一句。
“走?上哪儿?”
坦克的声音稍微小了一点。
“上哪儿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阳旗下活着!”
“对!”瑞宣点了点头,胖脸上起了一层小白疙瘩。“不过,也别太忙吧?谁知道事情准变成什么样子呢。万一过几天‘和平’解决了,岂不是多此一举?你还差一年才能毕业!”
“你想,日本人能叼住北平,再撒了嘴?”
“除非把华北的利益全给了他!”
“没了华北,还有北平?”
坦克车的声音已变成像远处的轻雷。
瑞宣听了听,接着说:“我不拦你走,只是请你再稍等一等!”
“要等到走不了的时候,可怎么办?”
瑞宣叹了口气。“哼!你……我永远走不了!”
“大哥,咱们一同走!”
瑞宣的浅而惨的笑又显露在抑郁的脸上:“我怎么走?难道叫这一家老小都……”
“大可惜了!你看,大哥,数一数,咱们国内像你这样受过高等教育,又有些本事的人,可有多少?”
瑞全小声地说:“大哥!你要是这样,教我怎好走开呢?”
瑞宣用手背把泪抹去。
“你走你的,老三!要记住,永远记住,你家的老大并不是个没出息的人……”他的嗓子里噎了几下,不能说下去。
(有删改)
【注】《四世同堂》是老舍于 1941 年开始创作准备的长篇小说,当时正是北平沦陷的第五个年头。直到1944 年,抗战进入反攻阶段,老舍从夫人的经历中想到了一个完整的小说框架,才开始共延续了 4年的写作。此处节选自第一部《惶惑》,故事从北平陷落之初讲起,表面本来和睦的胡同变得风云四起。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中多次提到天气晴朗,阳光明亮,不仅强诉了自然环境的美好,还反衬出日寇的仗略暴行和人物内心的灰暗惨淡。
B.老二在屋中收听日本人的广播,老三则扬言要“用石头砸碎了它”,可见二人虽是亲兄弟,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观念。
C. “上哪儿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阳旗下活着!”这句话道出了老三和大哥共同的心声,但在去留问题上两人出现了分歧。
D. 小说语言颇具京味,如“绿槐虫元”“撒了嘴”“啥汤儿事〞等词语,带有北京独特的地域特色,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7.关于北平陷落时小羊圈胡同各类人反应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为一项是(3分)
A. 李四爷早早地就开始谋划悬挂日本国旗,是其对战事不乐观的无奈之举。
B. 与孙七和刘师傅表现出来的情绪不同,车夫小崔更担心自家生计的问题。
C. 飞机、炮声的消失让一切暂回寂静,也让人们沉入片刻的安宁与平和中。
D. 北平陷落,小羊圈胡同的“众生相”,为下文写瑞宣一家的言行做铺垫。
8.小说中第三段集中表现了面对北平陷落瑞宣的复杂情感。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概括。(6分)
9.“在抗战中,我不仅应当是个作者,也应当是个最关心战争的国民。舍先生作为人民艺术家的创作理念。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