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福建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2-12-11 10:12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3.(20分)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ㅤㅤ文信侯①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质于秦。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张唐辞曰:“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罗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质矣。今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行之。”文信侯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罗曰:“夫项櫜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
ㅤㅤ甘罗见张唐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②?”唐曰:“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甘罗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欤?”曰:“知之。”“应侯③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曰:“卿明知为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唐曰:“请因孺子而行!”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具币,行有日矣。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ㅤㅤ见赵王,赵王郊迎。谓赵王曰:“闻燕太子丹之入秦欤?”曰:“闻之。”“闻张唐之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
【注】①文信侯:吕不韦。②武安君:白起。③应侯:范雎(j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A.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B.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C.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D.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质,文中是人质的意思。古代两国交往,各派世子或宗室子弟留居对方国家作为保证,叫“质”或“质子”。
B.孰与,意思是“与……相比,谁更”,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孰与”的含义相同。
C.“请因孺子”与“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因”的用法与意义相同。
D.币,古人指礼物、财物,“应具币”与《屈原列传》中“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中“币”的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文信侯请张唐到燕国做相国,张唐认为自己要到燕国去,必然经过赵国,那时一定会被赵国捉住,所以他推辞了,这令文信侯不高兴。
B.武安君在秦国对外战争中,为秦国夺取了不计其数的城邑,但在是否攻打赵国上与文信侯意见不一致,就被绞杀在咸阳城外。
C.甘罗见到张唐,以武安君和张唐、应侯与文信侯作比较,让张唐认识到拒绝文信侯的利害关系,成功说服张唐主动接受使命。
D.赵王割五座城池给秦国以扩大河间的地盘,是因为甘罗许诺割城后,秦国就会让燕太子回去,与燕断交,转而与赵国一起攻打燕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
②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
(5)文信侯与甘罗都要从赵国得到土地,但做法不同,请简要概述。

“请归燕太子”,“燕”是“太子”的定语,不可断开,排除BC;
“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以广河间”是“割五城”的目的,不可断开,排除D。
故选:A。
(2)C.“用法与意义相同”错误。
“请因孺子”的“因”,介词,通过。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的“因”,介词,继,接续,接着。
故选:C。
(3)B.“与文信侯意见不一致”错误。由原文“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可知,是与应侯意见不一致。
故选:B。
(4)①“其”,表商量的语气,还是;“奚……也”,为什么……呢;“遽”,急忙。译文:文信侯您还是让我试一试吧,为什么急忙呵斥我呢?
②“所以”,……的原因;“无异故”,没有其他的因素;“广”,使动用法,使……广,扩大。译文:燕国与秦国互相不欺侮的原因,没有其他的因素,就是想攻打赵国,扩大河间的地盘。
(5)由“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质于秦。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可知,文信侯的做法:通过派人出使燕国,从而使燕太子人秦为质,后又想派人相燕,与燕结盟,联合攻打赵国,用武力取得赵国的土地。
由“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可知,甘罗的做法,先制造秦燕亲近欲攻打赵国的声势,而后,怂恿赵王割地绝秦燕之好,攻打燕国取得割地补偿。在这一方略中秦不费一刀一枪轻易达到目的。
答案:
(1)A
(2)C
(3)B
(4)①文信侯您还是让我试一试吧,为什么急忙呵斥我呢?
②燕国与秦国互相不欺侮的原因,没有其他的因素,就是想攻打赵国,扩大河间的地盘。
(5)①文信侯的做法:通过派人出使燕国,从而使燕太子人奉为质,后又想派人相燕,与燕结盟,联合攻打赵国,用武力取得赵国的土地。
②甘罗的做法:先制造秦燕亲近欲攻打赵国的声势,而后,怂恿赵王割地绝秦燕之好,攻打燕国取得割地补偿。在这一方略中秦不费一刀一枪轻易达到目的。
译文:
文信候吕不韦想攻打赵国来扩张河间的土地,他派刚成君蔡泽在燕国做大臣三年,燕太子丹入秦国成为人质。文信侯又请张唐到燕国做相国。张唐推辞说:“去燕国必定要经过赵国,(如果有)赵国人捉住我,(那么他会)得到方圆百里的土地。”文信侯很不高兴地令他退下。少庶子甘罗问:“君侯为什么这般不高兴呢?文信侯说:“我让刚成君蔡泽到燕国做大臣三年,燕太子丹入朝为质。(一切就绪了),现在我亲自请张唐到燕国为相,他竞推辞不去。”甘罗说:“我有办法让他去。”文信侯厉声斥道:“我亲自出马他尚且不肯前往,你又怎么能让他前往呢?”甘罗辩解说:“古时项橐七岁时就当孔子的老师,我今年已经十二岁了!文信候您还是让我试一试吧,为什么急忙呵斥我呢?”
   (于是)甘罗拜见张唐,问他:“您认为您的功勋比武安君如何?”张唐说:“武安君战功赫赫,不可胜数;攻城略地,不可胜数。我张唐的功勋不如武安君。”甘罗问:“您果真自知功劳不及武安君吗?”张唐答道:“我确实知道。”甘罗又问:“应侯在秦国掌权的时候,与(现在的)文信侯相比,哪一个权势更大?”张唐说:“应侯不如文信候权势大。”甘罗问:“您果真知道应侯不如文信侯吗?”张唐说:“我确实知道。”甘罗说:“当年应侯想攻打赵国,可武安君阻拦他,结果应侯在离咸阳七里处绞死武安君。现在文信侯亲自请您去燕国任相,您却不肯前往,我不知道您身死何地啊!”张唐沉吟道:“那我就通过你这个童子的意见前往燕国吧。”于是他让人准备车马盘缠,择日起程。甘罗又去跟文信侯说:“请君侯替我备五辆车子,让我先去赵国替张唐打通关节。”
于是甘罗去见赵王,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他。甘罗对赵王说:“大王听说燕太子丹入秦为质的事吗?”赵王说:“我听说了。”甘罗又问道:“大王听说张唐将到燕国为相的事了吗?”赵王说:“我听说了。”甘罗分析道:“燕太子丹到秦国,燕围就不敢背叛秦;张唐在燕为相,秦围也不会欺辱燕国。秦、燕相亲,就是为了伐赵,赵国就危险了。燕国与秦围互相不欺侮的原因,没有其他的因素,就是想攻打赵国,扩大河间的地盘。现在大王若能送给我五座城去拓展河间之地,就能使秦国遣还太子丹,并具联合强大的赵国一道攻打弱小的燕国。”赵王当即割让五座城邑来拓展河间之地,秦国也让太子丹归燕。赵国攻打燕国,得上谷三十六分给秦国十分之一的土地。
【点评】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4.(9分)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献淮宁军节度使李相公①
刘长卿
建牙吹角不闻喧,三十登坛众所尊。
家散万金酬士死,身留一剑答君恩。
渔阳老将多回席,鲁国诸生半在门。
白马翩翩春草细,郊原西去猎平原。
【注】①李相公:李忠臣,战功显赫,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加同平章事衔,即为事实上的宰相。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首联选取“建牙”“吹角”等意象,表现了军营旌旗招展、鼓角震天和军令严明的特点。
B.颈联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将老将和儒生对比突出李相公的威望及平素求贤若渴的精神。
C.结句风格雄浑,状写将军骑着白马驰骋郊外,打仗似打猎,表现其作战能力出众。
D.这首七言律诗对仗工整,用语委婉,生动细腻地勾勒出了一位保家卫国的将帅形象。
(2)前人论此诗,认为颔联写出了千古将军风范。对这一评点应该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答案:
(1)B
(2)①前半句写李相公把万贯家财都分给部下,盛赞其抚恤下士、大义豪爽和无私博大的大将军风范。
②后半句写李相公只身留下武器和忠勇来报答皇帝的重用,高度赞扬其不怕牺牲、忠君爱国的精神。
【点评】诗歌鉴赏选择题解题方法:
选择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等,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本题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连峰去天不盈尺 ”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山峰之高,写出峰峦接天的奇景;“ 飞湍瀑流争喧豗 ”则写出了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的景象。
(2)贾谊《过秦论》中“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两句形象地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3)“龙”本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后来成为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我国龙文化源远流长,“龙”在古诗文中频频出现,如“积水成渊 , 蛟龙生焉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