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淄博市部分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12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2-12-19 08:51
淄博市部分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12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字与文献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世界上现存于世的古文字中,只有中国古文字资料最为丰富和系统,而且也唯有中国的这一古典文字系统当今依然在传承使用。作为中国文字的早期历史形态,在中华文明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的历程中,古文字传承和传播要深入思考数字时代的新要求。
依托数字化技术可改变古文字资料的储藏方式,为古文字传承、传播开辟便捷通道。中国古文字资料的载体主要是甲骨、金石和简帛等,古文字资料的文物属性,使得其保护和利用成为长期以来困扰收藏单位和古文字研究者的问题。除了极少数在博物馆展示的材料外,一般的研究者根本无法接触到古文字实物。数字化技术可使这些古文字文物以多维方式呈现出来,通过网络系统和电子媒介将珍贵的文字资料与研究者、公众分享,为古文宇研究、传承和传播提供便利的条件,也能妥善解决文字文物保护和利用的矛盾。
古文字的数字化可促进各类古文字资源数据库的建立,为古文字研究获取资料提供极大便利。古文字资料印刷品价格昂贵、不便流通,使得专业研究者和一般读者获得古文字资料极为困难,阻碍了古文字的研究、传承和传播,古文字学成为名副其实的“冷门绝学”。古文字数字化为建立各类古文字数据库奠定了基础,通过数据库可以从根本上突破长期以来制约古文字学发展的资料瓶颈。古文字资料获取的便捷,必将极大地提高古文字研究和学习的效率。
古文字数字化在相当程度上可改变古文字知识的生产方式,为全面提升古文字整理、释读和阐释水平注入强劲动力。古文字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需要语言学、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等多学科知识积累。进入这一研究领域并取得创新成果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穷毕生精力专心致力于某一研究领域。因此,古文字知识的生产和创造、更新和换代,不像其他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那样来得快速,长期的知识积累和学术传承在这一学科领域显得更加重要。古文字数字化和信息技术在古文字研究领域的运用,有望改变古文字知识的生产方式。比如,通过数据库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检索各类专题文字资料和已有研究成果的服务,节省资料收集整理的大量人力。可以预言,数字化与信息技术的运用,将会改变古文字研究的传统模式,形成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古文字研究新方法和新范式。
数字时代提供的各类传播路径和平台,可为古文字传承和传播开辟极为广阔的前景。传统的传播方式和路径,使古文字知识的传承和传播受到极大局限。对社会大众而言,古文字是那么深不可测,令人望而生畏。数字时代,网络、新媒体和各类传播平台可以生动形象地传播古文字知识产品,让古文字走进社会、走进大众。人们可在喜闻乐见的轻松氛围中获得古文字知识。通过培育古文字传承和传播的深厚群众基础,尤其是有针对性地加强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的古文字数字化传播,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远意义。
(摘编自黄德宽《数字时代古文字的传承和传播》)
材料二:
古文字专业属于传统学科,却与人工智能技术契合。相较于人文学科中的许多专业,古文字考释更客观,研究结论具有唯一性,研究过程也遵循一定的规律,在人文学科中最接近自然科学,这符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工作原理。
就古文字考释而言,人工智能可以提供多方面的帮助。古文字考释中的形体对照法、推勘法、偏旁分析法与历史考证法,正好和人工智能中的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技术对应。
形体对照法是把不同材料中的古文字形体加以比较、对照,利用已识字来考证未释形体。这种方法需要研究者能够熟记大量古文字形体,才能把不同材料联系起来。而人工智能识别利用的是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技术和算法,只要提供足够多的古文字形体来训练模型,就能实现识别功能。记忆方面,数以百万计的文字形体总量,人脑只能记住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而智能模型却可以全面覆盖,能力更为强大,识别推荐结果会给专家以有效提示。
推勘法是将出土材料与文献中的记载进行对勘,寻绎文义,进而破解未释形体。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使用,自然语言信息处理技术发展迅速,在命名实体识别、语义关系等方面有重大提升。经过足够的数据训练,模型能够具有普通人甚至专家一般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出土文献的释文数据和传世古书的记载来训练语言模型,从而在研究过程中利用模型圈定待释字的目标范围,有时甚至能够锁定正确答案,这能给予专家极大的帮助。
偏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识别偏旁来考释古文字,历史考证法是根据不同时期形体的特征及演变规律来考释古文字,人工智能知识图谱技术与这两种方法相关。知识图谱是描绘实体之间关系的智能网络,超然客公众号 能够整合部件、字形、词义几个层次的古文字知识。可以根据文字偏旁系联图谱,从而展示出那些具有相同偏旁的文字及对应形体;知识图谱也具有挖掘文字演变规律的潜力,进而为专家提供帮助。可见,在古文字研究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从多个维度为专家提供辅助。
人工智能与古文字结合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人工塑造模型。古文字专家需要整理基础数据,包括资料释文、图版切字、字形拆分、属性标注等;计算机专家利用这些数据完成功能实现。这一阶段费时费力,最为艰苦。第二阶段是人工智能利用已经实现的技术为专家提供辅助。这有可能是省时省力的资料对勘,有可能是思考方向的积极引导,也有可能是研究结果的智能推荐。此阶段专家也会针对智能技术的不足进行完善。第三阶段是人工智能的独立判断,它可以综合以上所有方面给出问题的答案。目前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学界似乎尚处在第一阶段。
(摘编自李春桃《人工智能如何辅助古文字研究》)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文字资料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元素,也是现存于世的古文字中最为丰富与系统的。
B.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借助新的研究方法与范式,全面改变了古文字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使古文字学焕发生机。
C. 借助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技术和算法等训练的智能模型,专家可以减轻大量识记的负担,更轻松地利用已识字来考证未释形体。
D.人工智能为古文字学研究开启了新的篇章,但需要做好人工塑造模型等基础性工作,为古文字学数字化研究奠定基础。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数字化技术推动了古文字资料藏品数字化、数据信息化、传播大众化等新的发展,促进了古文字的传承与传播。
B.古文字专业与人工智能技术工作原理契合的特点,使它呈现出研究结果唯一性、研究过程规律性等人文科学的属性。
C.借助出土文献的释文数据和传世古书的记载训练出的语言模型,专家在推勘研究中就能直接确定所有待释字,锁定正确答案。
D.人工智能知识图谱就是文字偏旁系联图谱,源于古文字的形体对照,能通过偏旁分析与历史考证考释文字。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殷墟元宇宙、全球甲骨文全息影像采集等数字化工程,使殷墟考古成果“活”了起来。
B.清华大学开发“楚文字综合整理工作平台”,对启动楚文字数据库研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C. 开展甲骨文字的计算机编码研究,使甲骨文进入数字空间,促进了甲骨文研究从纸质化向电子化的转变。
D.制定相关法律,建立群防群治体系,形成遗址保护的合力,打造古文字“大保护”格局。
4.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文字的传情达意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阻隔。请结合材料一, 简要分析如何借助数字化解决这一问题。( 4 分)
5.当前甲骨文研究也进入了数字化新阶段,请你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对甲骨文数字化 发展研究提出四条建议。( 4 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骑兵列传
汪曾祺
我们为了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威震后山的骑兵营的情况,访问了黄司令员——当年的黄营长。“后山”是呼和浩特人习惯的说法,泛指大青山以北地区。没想到,这位妇孺皆知,叱咤风云的将军竟是这样一个人:中等以下的身材,长眉秀眼,高高的额头。近六十的人了,一头乌黑的头发,一嘴整齐的白牙。衬衫,军裤,青鞋,白袜。这位将军非常寡言。他是江西永新人。这天,他一共没有说几句话,只是抽烟,喝茶,点头,微笑。最后,他说:“你们要了解骑兵营,去找找杨如意吧。他还活着。”
一个年轻同志向我们介绍:“他家很好找,下了灰腾梁,听见哪里哗啦哗啦地响,那就是他的家。”
车过灰腾梁,我们禁不住要下来看看。这地方的景色真是特别。上了山顶,竟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大平地。那么大,那么平!有的地开垦了,种了莜麦,麦苗正在成熟,随风摇摆,一片闪着银光的翠绿的海。有的地方还荒着,长着茎叶都很坚硬的劲草,草丛里开着高寒地区特有的紫蓝色的野花。听说“灰腾儿”蒙语的意思是寒冷。这个地方是够冷的。我们在山下穿的是衬衫,在山顶立了一会,就都披起预先借来的棉大衣。风,真硬。
下了梁,我们的吉普车一直开进了一个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的院子。这哗啦哗啦的声音是一个风车弄出来的。
我们推开门,一个长着一对鹰眼的中年人斜着眼睛把我打量了一遍。我们说明是黄司令员介绍来的,他立刻改变了态度:“请进!上炕吧!”
我们知道他爱喝酒,给他带来了两瓶二锅头。他用牙咬开瓶盖,倒了几碗,又从酸菜缸里捞出几个蔓菁。这地方的蔓菁很有名。别处的蔓菁是青皮的,这里的蔓菁的皮是大红的,——里面的肉雪白,非常鲜嫩。他掏出蒙古人吃肉用的刀,把蔓青切成碎块:“本来应该给你们搞一点手抓羊肉,我现在这个处境……来,喝!”
我们说明了来意,他放下酒碗,皱起眉头:“你们问我是怎样参加革命的?——我小名叫个如意,从小可不如意。我虚岁十五上就揽了工。那年来了八路军。俺们这儿也成立了抗联会。有一天晚上,有人叫我。我以为是找我干点零活。原来是抗联会敛了一批军鞋,要送给八路军去。他们问我敢不敢去。我说:‘咋不敢!’八路军挺和气,还给好的吃。我说:‘下回再有这事,我还去!’去了几次,就熟了,后来就参了军。后来就调成排长,七转八转,我就成了连长,在骑兵营三连。”
“三连是白马连!”“对。”
“你就是白马连的连长?”
“对。——你们是不是听过一些白马连的故事?群众那么传,有些是夸大了的。”
“有个萨克亚你认识不?”
“那还不认识!”
“这是个传奇人物!听说他打枪打得很准?”
“很准!他能骑在马上把枪拆开,再装上。耍得太多了。叫他总结打枪的经验,他说只有一条:‘只要你不害怕,枪就跟你走。’这话是不错的。这家伙真是个傻大胆。他经常一个人跟鬼子干。有一回,他骑了一匹驳花马,把鬼子的骑兵队冲得稀里哗啦,砍下鬼子好些胳臂。”
“白马连像萨克亚一样的人还有吗?”
“你是说枪法还是胆量?”
“都算上。”
“俺们连特等射手有二十个,一等射手有四十个,不过称得神枪手的,只有三个人。”“都是谁?”
“一个是王振东。他的打法和萨克亚不一样。萨克亚是横冲直撞,越乱越准。他不。他总是选择好有利地形,趴下来一枪一枪地打。有一回,给他一个任务,保护电台。忽然,鬼子围上来了。他叫所有的人都往下撤,他一个人顶在那里打。鬼子呜呜啦啦地上来了,他不慌不忙,点起了烟灯。‘啸——’,吸一口,‘砰————’,撂倒一个鬼子。……这人死了。”
“怎么死的?”
“有一次他去执行侦察任务,叫鬼子咬住了。他骑着马,一边还枪,一边还唱,唱了半句爬山调,‘吃了一颗麻籽’……一颗子弹钻进了他的后脑勺。”
杨如意接连抽了好几口烟,用羊皮擦着烟灯,说:“这盏灯就是他的遗物。”
他说的第三个神枪手呢!不用问,就是他自己。
“……胆子这东西是锻炼出来的。我跟你们说一个人罢。这人叫杨玉山。这个杨玉山算是个神出鬼没,胆大包天的角色。就是他,他自己说,头一次参加战斗,浑身发抖,怎么也上不去马,尿不停地流出来,洋相大了!所以说,胆子这东西是锻炼出来的。
“你们那时经常遇到危险?”
“危险,那还不危险!俺们经常和敌人只隔三五里。有时他们行军过去,俺们又来,他们留下的马粪还冒热气。……你就说黄营长,他要死,也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有一次,就在我这间屋子里,超然客公众号 天刚刚亮,鬼子捂上来了。黄营长还在炕上。他的马又不在。我一脚踢开后窗户,叫他骑上我的马快走。他跳上马,一只脚穿鞋,一只脚只穿了袜子。那次是真险!黄营长后来对我说,那次不是我,他就完了。唉,说这干什么。你替我死,我替你死,都一样。俺们那会有一句话形容同志之间的关系,就叫做‘替生替死’。骑兵之间的感情,是很深的。战友牺牲了,他留下的马,谁也不忍骑,每天还是照样喂、饮、遛、刷。那会儿牺牲比请个假还要简单。杨玉山说,他是随时做好牺牲的准备的。两条:一是不当俘虏;一是一枪完事,不要挂彩——就像王振东那样死法。”
雷声隆隆,大雨要下来了。我们要告辞了。杨如意说:“本该给你们弄点山韭菜包饺子吃,让你们尝尝我的手艺,今天是不行了。”我跟他要两个蔓菁。他说:“行,送你——缸也行!”我说:“一缸我可搬不动。我只想带两个回北京,让人们见识见识这种红皮的蔓菁。”
(载于一九七九年第十一期《人民文学》)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竟是这样一个人”和“竟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大平地”中两个“竟是”意思相同,都表明大大出乎作者的意料。
B.“茎叶都很坚硬的劲草”“紫蓝色的野花”“风,真硬”,不仅突出了环境特点,也渲染出了一种苍凉的氛围。
C.“那会儿牺牲比请个假还要简单”“一枪完事,不要挂彩”,这些看似平常的话语,却表现出勇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
D. “让人们见识见识这种红皮的蔓菁”中“红皮的蔓菁”,不仅照应上文,也象征着白马连的精神跨越时空,绵绵流长。
7.关于文中谈论“白马连的故事”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为连长,杨如意认为对白马连的故事“群众那么传,有些是夸大了的”,表现了他实事求是的性格特点。
B. “俺们连特等射手有二十个,一等射手有四十个”,既说明白马连优秀射手多,也暗含杨如意的自豪之情。
C.王振东和萨克亚都是神枪手,两人打法不一样,说明两人性格经历不同,而杨如意更欣赏王振东的打法。
D.“有一句话形容同志之间的关系,就叫做‘替生替死’”,既表明战友间友谊深厚,也表现他们的献身精神。
8.杨如意讲述故事多用生动形象的情境化语言,请从文中举出三个例子并加以分析。(6分)
9. “列传”是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为司马迁首创。作者以“骑兵列传”作 为小说题目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6 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