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张家口市2022—2023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3-01-12 10:47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元嘉二十六年,寒文帝欲经略中原。彭城太守王玄谟献策取宠。帝谓侍臣曰: “观玄谟 所陈,令人有封狼居胥意。”二十九年春,上闻魏世祖殂,更谋北伐。太子中庶子何偃以为: “淮、泗数州疮痍未复,不宜轻动。"上不从。夏五月丙申,遣抚军捋军徐州刺史萧思话督 冀州刺史张永等向高磁。青州刺史刘兴祖上言:“河南阻饥.野无所掠.非旬月可拔。愚谓宜 长驱中山,据其关要。冀州以北民人尚丰兼麦已向熟因资为易若中州震动黄河以南自当消溃 上意止存河南亦不从上又使员外散骑侍郎琅邪随军向璃磁.衔中旨授诸将方略,临时宣示。 秋七月,张永等至璃磁,引兵围之。诸军攻高磁,治三攻道,张永当东道,济南太守申坦当 西道,扬武司马崔训当南道。攻之累旬,不拨。八月辛亥夜,魏人自地道潜出,烧崔训营及 攻具。癸丑夜,又烧东围及攻具。寻复毀崔训攻道。张永夜撤围退军,不告诸将,士卒惊扰。 魏人乘之,死伤涂地。萧思话自往,增兵力攻,旬余不拔。是时,青、徐不稔,军食乏。丁 卯,思话命诸军皆退屯历城,斩崔训,系张永、申坦于狱。己丑,诏解萧思话徐州,更领冀 州刺史,镇历城。上以诸将屡出无功,不可专责张永等.赐思话诏曰:“虏既乘利,方向盛 冬,若脱敢送死,兄弟父子自共当之耳。言及憎愤!可以示张永、申坦。"又与江夏王义券 书曰: “早知诸将辈如此,恨不以白刃驱之。今者悔何所及!”义恭寻奏免思话官,从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寒文图恢复》)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冀州以北/民人尚丰/兼麦已向熟/因资为易若中州/震动黄河/以南自当消溃/上意止存/ 河南亦不从/
B.冀州以北/民人尚丰/兼麦已向熟/因资为易/若中州震动/黄河以南自当消溃/上意止存河 南/亦不从/
C.冀州以北/民人尚丰/兼麦已向熟/因资为易若中州/震动黄河/以南自当消溃/上意止存河 南/亦不从/
D.冀州以北/民人尚丰/兼麦已向熟/因资为易/若中州震动/黄河以南自当消溃/上意止存/ 河南亦不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元嘉”与“壬戌之秋”(《赤壁赋》)中的“壬戌”,都是指皇帝的年号。
B. “上闻魏世祖殂”与“中道崩殂”(《出师表》)中的“殂”含义相同。
C. "魏人乘之” 与 '‘自 京师乘风雪”(《登泰山记》)中的 " 乘”含义 不同。
D . “诏 解萧思 话徐州”与''终不解矣” (《师 说》)中的''解”含义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文帝一直谋求北伐,想要建立显赫功绩。元嘉二十九年,他认为时机已到,命令 萧思话统领军队进攻驻守璃磁的北魏军。
B. 何偃反对北伐,刘兴祖虽不反对,却不认同交帝的进攻路线:但二人都认为宋朝民 力还未恢复,会影响到军队的粮食补给。
C.确磁之战,宋军分三路进攻,反被魏军大败;后来萧思话亲自出马,增加兵力猛力 攻城十多天,最终因军中缺粮而退守历城。
D 面对北伐失败,宋文帝认为主要原因是整个将领团队都怯懦无能,不能为国用命。 他甚至后悔没有抽刀在他们背后亲自督战。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河南阻饥,野无所掠,非旬月可拔。
(2)上以诸将屡出无功,不可专责张永等。
14. 史家认为宋文帝多次北伐失败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上每命将出师,常授以成律, 是以将帅莫敢自决”;一是“领军之将,临危自退,不念大局”。请结合本文,简要陈述能 体现上述观点的史实。(3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无锡道中赋水车
苏轼
翻翻联联衔尾鸦,荤荤确确蜕骨蛇。
分畴翠浪走云阵②,刺水绿针抽稻芽。
洞庭五月欲飞沙,毫鸣窟中如打衙。
天公不见老翁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注】①本诗是作者经过无锡看到农民遇旱用水车车水的情景而作。②云阵;军阵中一 种蜿蜒曲折的横队。③毒鸣;传说天旱水干,置则鸣于窟中,其声如打鼓一般。葦,鳄鱼的 一种。打衙,击鼓。④阿香;神话传说中推雷车的女神。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用比喻的手法写水车的形象,又以叠字摹写水车动静之态,生动传神。
B颔联写车水时水流穿行稻田,如云滚波浪,稻芽刺出水面,有如绿针点点。
C. 颈联实写五月洞庭飞起沙尘,景鸣如鼓,言旱情严重,烘托内心焦急 之情。
D 本诗想象丰富,构思奇妙,把灾年百姓遇旱车水的寻常情景写出了深厚意味。
16. 本诗不仅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也揭示了深刻的哲理。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情感和哲理。(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师说》中,用" , "两句揭示了 “弟子 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
(2) 《登高》中" , "两句抒发了诗人漂泊异 乡、年老多病的惆怅之情。
(3)古代诗词中,作者常借猿鸣营造意境、抒发感情,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深奥的科学知识和作为知识精英的科学家,对大多数民众尤其是青少年来说仍然是神秘而遥远的。与此同时,在资本的驱动和网络媒体的推波助澜之下,各种娱乐资讯充斥媒体平台。真正的英雄无人关注,娱乐明星和网红却令一些缺乏理想信念的青少年① 争相追捧和效仿。这种现象已经启发人们的普遍担忧。在这种背景下.科学家一系列主题电影 的上映,为他们走出实验室、走向大众打开了一扇大门,也打开了观众走近科学、了解科学家的一扇窗户。
电影《钱学森》突出反映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一穷二白、安全受到威胁的时代背景下,钱学森放弃美国优越的物质条件,② 奔赴祖国的特殊意义和他强烈的家国情怀。
《袁隆平》中,袁隆平百折不挠研究杂交水稻的初衷和目标,是让地球上有限的土地收获更多的粮食,让人类远离饥饿。
科学家主题电影将一些闪耀在人类文明长河中的科学之星推介给观众。这些电影用生动活泼的影像来呈现严肃的科学主题,为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了一种 ③ 的途径。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整合,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连贯, 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I (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我在上面讨论权力的性质时已提出三种方式: 一是从社会冲突中所发生的橫暴权力;二 是从社会合作中所发生的同意权力;三是从社会继替中所发生的长老权力。现在我又想提出第四种权力,这种权力发生在激烈的社会变迁过程之中。社会继替是指人物在固定的社会结 构中的流动,社会变迁却是指社会结构本身的变动。 ① 而是同时存在的。
社会变迁常是发生在旧有社会结构不能应付新环境的时候。新的环境发生了, 一方面, 人们最初遭遇到的是旧方法不能获得有效的结果,生活上发生了困难;另一方面, ②, 必须有人发明,或是有人向别种文化去学习,输入,还得经过试验,才能被人接受,完成社会变迁的过程。 这里就产生了 “文化英雄”, 他提得出办法,有能力组织新的试验,能获得别人的信任。这种人可以支配跟从他的群众,发生了一种新的权力。如何命名它呢?因为它是时势所造成的,姑且 ③ 。这种权力在初民社会中常可以看到。这种权力最不发达的是在安定的社会中。乡土社会是一个最容易安定的社会,因之它也是一个很少“领袖”和“英雄“的社会。
21,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线句中引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 “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B. “北京话”陷在姑娘们的包围圈里,不知所措地嘟嚷着。
C.张秉贵在柜台里,眼、耳、口、手、脚、脑这6部“机器”同时开动。
D.许多同志的文章里常有两个名词: 一个叫“残酷斗争”,一个叫“无情打击”。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高一年级组织了一次主题为“青春 奋斗”的交流会,参加交流会的同学都畅所砍言,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甲同学向其他同学推荐了鲁迅在《热风》一文中的一段话: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 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乙同学说:“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美好的时代,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的青春与时代连接起来,时代就是我们青春的大背景。”
丙同学说:"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很大,自己也感觉到了很多青春的无奈,不如选择做一个 '躺平者',为什么还要奋斗?"
听了上面几位同学的发言,你对自己的青春有什么感想?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