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2023年新高考卷仿真模拟卷(六)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3-01-16 09:34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奏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甀①耳,可怀挟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②止于齐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选自《战国策•东周策》)
[注]①醯壶酱甀:醋瓶子或酱罐子。②)漓然:流动的样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
B.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
C.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
D.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九鼎,相传为夏禹所铸,是夏,商,周三代传国的宝物,象征九州。
B.“致”,意为“运到”,与《过秦论》“以致天下之士”中的“致”不同。
C.弊邑,破败的小城镇。文中因东周时期天下支离破碎,故称之。
D.殷,商朝盘庚迁都于殷,商亦称为“殷”,后世称之为“殷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秦国兵临城下索要九鼎的要求,周君忧心忡忡,将这件事告诉了颜率,颜率主动请求为周君去齐国借兵救援。
B.颜率为了让齐国发兵救援东周,承诺将九鼎送给齐国,齐王权衡再三后,派遣五万大军救助东周,秦兵果然撤退。
C.当齐王准备向周君索要九鼎,让东周兑现诺言时,周君忧心忡忡,颜率再次请求出使齐国,并为周君解除了忧患。
D.颜率见到齐王之后,先表示东周甘愿把九鼎献给齐王,然后又极力陈说运送九鼎的难处,最终打消了齐王的念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
(2)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
14.颜率前往齐国借兵和让齐国放弃九鼎,分别采用了怎样的劝说策略?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
10.B11.C 12.B
13.(1)保全面临危亡的国家,这是美好的声名啊;得到九鼎,这是尊贵的宝物啊。希望大王考虑这件事。
(2)如今大王即使有这种人力,从哪条路把九鼎运出呢?我私下为大王担忧这事啊。
14.①向齐国借兵:诱之以名利。②让齐国放弃九鼎:畏之以难。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句意:如今秦王暴虐无道,兴强暴之师、兵临城下威胁周君,还索要九鼎。我东周君臣在宫廷内寻思对策,我们认为:与其把九鼎送给暴秦,实在不如送给贵国。保全面临危亡的国家,这是美好的声名啊;得到九鼎,这是尊贵的宝物啊。希望大王考虑这件事。
“也”,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呀”,其后应断开,排除AD;名词“内”作动词“画计”的状语,“内自画计”是偏正短语,中间不能断开,其后应断开,排除C。
11.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和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文中因东周时天下支离破碎,故称之”错误,弊邑是古代对自己的国家以及出生或出守之地的谦称。
1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齐王权衡再三后”错误,文中“大悦”一词,说明齐王非常高兴,马上同意了派兵救援。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存”,保全;“厚”,尊贵的;“图”,考虑。
(2)“纵”,即使;“何途之从”为宾语前置句,“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从何途”;“窃”,私下里。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可知,“美名”“厚宝”二词表明颜率向齐国借兵“诱之以名利”。
由“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可知,颜率说运送九鼎人力多,无路可行,表明通过“畏之以难”让齐国放弃九鼎。
参考译文:
秦国兴师兵临城下威胁东周,而且向东周君索要九鼎(国宝),周君为此忧心忡忡,就将这件事告诉了颜率。颜率说:“君王不必忧虑,可由臣往东去齐国借兵求教。”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如今秦王暴虐无道,兴强暴之师、兵临城下威胁周君,还索要九鼎。我东周君臣在宫廷内寻思对策,我们认为:与其把九鼎送给暴秦,实在不如送给贵国。保全面临危亡的国家,这是美好的声名啊;得到九鼎,这是尊贵的宝物啊。希望大王考虑这件事。”齐王一听非常高兴,立刻派遣五万大军,任命陈臣思为统帅前往救助东周,秦兵果然撤退。当齐王准备向周君要九鼎,以兑现颜率的诺言时,周君又一次忧心忡忡。颜率说:“大王不必担心,请允许臣去齐国解决这件事。”颜率来到齐国,对齐王说:“这回我东周仰赖贵国的义举,才使我君臣父子得以保全,因此心甘情愿把九鼎献给大王,但是却不知贵国要借哪条道路把九鼎从东周运回到齐国?”齐王说:“寡人准备借道梁国。”颜率说:“不可以借道梁国,因为梁国君臣很早就想得到九鼎,他们在晖台和少海一带谋划这件事已很长时间了。所以九鼎一旦进入梁国,必然不会再运出来。”于是齐王又说:“那么寡人准备借道楚国。”颜率回答说:“这也不行,因为楚国君臣为了得到九鼎,很早就在叶庭(地方名)进行谋划。假如九鼎进入楚国,也不会再运出来”。齐王说:“那么寡人究竟从哪里把九鼎运到齐国呢?”颜率说:“我东周君臣也在私下为大王这件事忧虑。因为所谓九鼎,并不是像醋瓶子或酱罐子一类的东西,可以提在手上或揣在怀中就能拿到齐国,也不像群鸟聚集、乌鸦飞散、兔子奔跳、骏马疾驰那样飞快地进入齐国。当初周武王伐殷纣王获得九鼎之后,为了拉运一鼎就动用了九万人,九鼎就是九九共八十一万人。士兵、工匠,搬运工具和被服粮饷等条件都具备才能完成此事。如今大王即使有这种人力,从哪条路把九鼎运出呢?我私下为大王担忧这事啊。”齐王说:“您说来说去,还是不想把九鼎给寡人了!”颜率赶紧解释说:“我怎敢欺骗贵国呢,只要大王能赶快决定从哪条路搬运,我们东周可迁移九鼎听候命令。”齐王终于打消了获得九鼎的念头。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其五)
苏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两句写谢雨道上所见之景,雨后的草碧绿清新、摇曳生姿,薄薄的沙土路洁净无尘,骑马而过也不会扬起灰尘。
B.“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两句描绘了雨后天晴生机蓬勃、风光宜人的田野景色,感官结合的描写中蕴蓄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C.本词以诗的句法入词,文风朴实,格调清新,不取艳辞,不采僻典,语言清丽自然,洗尽华靡见真淳。
D.整首词带有朴素清新的乡土气息,写有乡村景色、乡村草木、乡村人物和劳动生活,用形象生动的笔触描写农村风光。
16.这首词是用写景和抒情互相错综层递的形式来写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答案】15.D
16.上片写作者在道中所见雨后清新之景,引出归耕田园的愿望;下片写作者所见田园蓬勃之景,引出自己“元是此中人”的慨叹,照应“何时收拾耦耕身”,强化了情感,使全词情景浑然一体。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D.“写……乡村人物和劳动生活”错误,此词并未描写乡村人物和劳动生活,而是写的诗人所见的田园之景。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写作手法的能力。
上片首二句“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不仅写出“草”之“软”、“沙”之“轻”,而且写出作者在这种清新宜人的环境之中舒适轻松的感受。久旱逢雨,如沐甘霖,经雨之后的道上,“软草平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一层薄沙,经雨之后,净而无尘,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触此美景,作者情动于衷,遂脱口而出:“何时收拾耦耕身”,表现出苏轼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自然引出诗人希望归耕田园的愿望。
下片“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二句,承上接转,将意境宕开,从道上写到田野里的蓬勃景象。在春日的照耀之下,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诱人的绿光;一阵暖风,挟带着蒿艾的薰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肺。这两句对仗工整,且妙用点染之法。上写日照桑麻之景,先用画笔一“点”;“光似泼”则用大笔涂抹,尽力渲染,将春日雨过天晴后田野中的蓬勃景象渲染得淋漓尽致;下句亦用点染之法,先点明“风来蒿艾”之景,再渲染其香气“如薰”。“光似泼”用实笔,“气如薰”用虚写。虚实相间,有色有香,并生妙趣。“使君元是此中人”给句,画龙点睛,为升华之笔。它既道出了作者“收拾耦耕身”的思想本源,又将作者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更进一步深化,使全词情景浑然一体。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例如《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______,______”,表明对人的态度不同,其结果反差强烈,这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3)铁衣是用铁甲编成的战衣,也可用来代指战士,在描写边塞战事的古诗词中经常出现,例如“______,______”。
【答案】(1)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2)竭诚则胡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3)示例一: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示例二: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示例三: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的字有:畔,竭,傲,朔,箸。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