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阜阳市2022~2023 学年度高三教学质量统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3-02-04 15:14
阜阳市 2022~2023 学年度高三教学质量统测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就是努力实现生态正义。只有自觉追求生态正义,才能实现生态文明的价值目标,使生态文明成为现实。
所谓生态正义,就是所有人包括代内所有人和代际所有人都能平等地享有利用生态资源的权利,同时又能公平地分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美国学者巴里曾说:“在柏拉图的时候,如同我们的时代一样,任何正义理论的核心问题都是对于人与人之间不平等关系的辩护。作为社会正义的表现形式之一,生态正义同样也是指人们之间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公平、正当性.只不过在这里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是以生态环境为中介的。生态正义具有两个不同的维度:一是代内正义,即同时代所有人,无论其种族、民族、国籍、性别、职业、信仰、教育程度和财产状况如何,都能够平等地享有生态权益和公平地分担生态责任;二是代际正义,即各个世代的人都担有保护生态资源可持续性的责任和义务,前代人对生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应该损害后代人的生态权益。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实现生态正义,从而实现生态文明呢? 对此,当代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做了不懈探索。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当代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要实现生态正义、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须从根本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生态社会主义。但是这种认为只要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就能走出资本逻辑,从而克服生态危机,显然是把问题简单化了。因为,无论是在何种社会,只要存在着资本,资本逻辑就必然会表现出来。
在当前看来,要避免资本逻辑对生态环境的侵害,就必须特别重视节制资本。所谓节制资本,并不是完全消解资本逻辑,而是要对资本逻辑加以限制,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要把它限制在“不能操纵国民生计”或“有益于国计民生”的范围内。而要有效地节制资本,实现生态正义建设生态文明,仅有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建立一套能够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体制机制,包括严格的环境立法、完善的环境监管体制以及生态修复、补偿机制等等,才能有效防范包括资本逻辑在内的各种个体中心主义和群体中心主义对生态环境的侵害,真正实现生态正义,使生态文明成为现实。
(摘编自汪信砚《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论审思》)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而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一项重要任务是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建构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
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该思想深刻指明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的超越。建构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需要深入研究和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相比具有哪些特征和优势;深入研究和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人类文明形态演进过程中的历史地位,对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哪些深远意义,从而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有力学理支撑。
植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生动实践。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提出的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建构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必须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加强对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以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为支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伴随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生态文明领域的体系不断建立健全: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同时也应看到,当前,我国生态文明领域研究原创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仍滞后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还存在知识分散化、碎片化的问题。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需要从理论范式、路径选择、指标体系等多维度发力,既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规律做出系统化学理阐释,又努力提炼具有世界性、普遍性的原创成果,讲好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故事,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做出更大贡献。
(摘编自张云飞《建构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生态正义规定了以生态环境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前代人在开发利用生态资源时,不应该损害后代人的生态权益。
B.文章作者认为,如果走出了资本逻辑,就能克服生态危机,实现生态正义,这种观点与当代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致。
C.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对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的超越。
D.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需要多维度发力,系统化学理阐释经验规律,努力提炼原创成果。
2.不能作为论据支撑“建构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的一项是(3 分)
A.唐代白居易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我国正不断命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实践创新基地
C.我国在加强生态哲学、生态经济学、生态美学等学科建设。
D.战国思想家苟况说:“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代际正义”要求所有人享有生态权益,同时分担生态责任
B.材料一、材料二都提到“生态环境保护”,两者侧重点相同。
C.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顺应时代需要而形成,具有原创性.
D.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对生态文明建设最为重要.
4.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3 分)
5.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建构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5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文本一:

——巴金写意
李辉
巴金这样说过:
“我常将生比之于水流。这股水流从生命的源头流下来,永远在动荡,在创造它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以达到那唯一的生命之海。没有东西可以阻止它。在它的途中它还射出种种的水花,这就是我们生活的爱和恨,欢乐和痛苦,这些都跟着那水流不停地向大海流去。我们每个人从小到老,到死,都朝着一个方向走,这是生之目标。不管我们会不会走到,或者我们在中途走入了迷径,看错了方向。
生之目标就是丰富的、横溢的生命。”
巴金一生探索着生的意义。他用笔,用一点一滴的身体力行,用人格的自我塑造和道德的自我完善,一步一步向自己确认的人生目标走着。
巴金把母亲称作“我的第一个先生”。母亲教他爱一切人,不管他们贫或富;母亲教他帮助那些在困苦中需要扶持的人;母亲教他同情那些境遇不好的仆人·....·在巴金记忆中,母亲永远对他温和地微笑,让他感受爱的温暖。
对生命意义的最初教育来自母亲。
“因为受到了爱,认识了爱,才知道把爱分给别人,才想对自己以外的人做一些事情。把我和这个社会联系起来的也正是这个爱字,这是我的全性格的根底。”
爱是根底,一切关于生命意义的理解,都由此展开。
1937 年的美丽的西湖,一条小船上坐着几个焦虑的男子。此行不是为了欣赏美景,而是为营救一个姑娘。几天前,巴金在上海收到姑娘的求救信。信中说,她读了巴金的作品,离开了家庭来到杭州,投奔一位亲戚。谁知她发觉这位亲戚却与庙中的和尚私下串通,她为自己的命运担忧。她希望巴金假装她的舅舅来搭救她。
巴金一直想用作品温暖读者,一直希望把心交给读者。他没有想到,这一次,他会在现实生活中扮演这样一个角色,向一个弱女子伸出援助之手。
“假舅舅”成功了。他们一行人带着那位姑娘回到上海,把她交给了另外一位亲戚。他在用行动体现从母亲那里接受的教育:帮助那些在困苦中需要扶持的人。他为此而问心无愧。
“生命在于付出。我的心里怀有一个愿望,这是没有人知道的: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每张口都有饱饭,每颗心都得到温暖。”从母亲那里,从卢梭那里,从克鲁包特金那里,从托尔斯泰那里,从许许多多思想家、人道主义者那里,巴金学会如何认识生命的真谛,如何体现生命的价值.广东的一棵大榕树,因巴金的描写而出了名。三十年代初,巴金来到这里,游览之后创作了那篇著名散文《鸟的天堂》,从此,这里的人们便称它“鸟的天堂”。在那次旅行中,巴金来到朋友们主办的乡村师范,与学生们举行了一次谈心会。看着这些年轻的学生,巴金倾诉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他不善演讲,但他的真诚仍然感动了学生。
他说到自己的生活态度:
“爱真理,忠实地生活,这是至上的生活态度。没有一点虚伪,没有一点宽怒,对自己忠实,对别人也忠实,你就可以做你自己的行为的裁判官。”
“严格地批判自己,忠实地去走生活的路,这就会把你引到真理那里去.....”“所以我们的生活信条应该是:忠实地行为,热烈地爱人民,帮助那需要爱的,反对那摧残爱的;在众人的幸福里谋个人的快乐,在大众的解放中求个人的自由.....”
这正是巴金为自己确立的人生态度。难免会有过失,难免会有缺点,但真实地做人是第一位的。文坛中人很少有人能像巴金那样拥有广泛的朋友,很少有人能像巴金那样充满忏悔意识,在自我反省中完成人格的塑造。
坦荡而不掩饰,真实而不虚伪。这便是巴金。
1985 年,年过八旬的巴金收到了江苏某乡十位小学生的来信,他们向敬重的巴金老人询问“寻找理想”的问题。很巧,这与半个世纪前的那次谈心会,无意中形成了一个完美的连接。
虽然年老体衰,巴金仍如当年一样对理想充满激情,甚至显得十分浪漫。他在与孩子们平等交流,实际上,他的一席话,可以看作他对自己漫长人生道路的历史总结。
还是那个真诚、热情、浪漫的巴金;还是那个用生命拥抱理想、拥有信仰的巴金。
“理想,是的,我又看见了理想。我指的不是化妆品,不是空谈,也不是挂在人们嘴上的口头禅。理想是那么鲜明,看得见,而且同我们血肉相连。它是海洋,我好比一小滴水;它是大山,我不过一粒泥沙。不管我多么渺小,从它那里我可以吸取无穷无尽的力量。”
他承认自己人生的坎坷和艰难,但支撑他与命运抗衡、执着地走向生命终点的,永远是对理想的热爱和坚信:
“五十几年来我走了很多的弯路,我写过不少错误的文章,我浪费了多少宝贵的光阴,我经常感受到“内部干枯’的折磨。但是理想从未在我的眼前隐去,它有时离我很远,有时仿佛近在身边;有时我以为自己抓住了它,有时又觉得两手空空。有时我竭尽全力,向它奔去,有时我停止追求,失去一切。但任何时候在我的面前或远或近,或明或暗,总有一道亮光。不管它是一团火,一盏灯,只要我一心向前,它就永远给我指路。”
(有删改)
文本二:
巴金:有你在,灯亮着
巴金人生道路的改变,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1919 年 5 月,北京爆发爱国学生运动,四川青年随即响应,从那时起,德漠克拉西、克鲁包特金、托尔斯泰,一大批代表西方先进思想的拗口名词在四川年轻人中流传,巴金的家中,那些常常聚在花园里读红楼梦、拆酒令的少爷小姐们也开始研究新文化了。从那时起,一个自由平等的新世界出现在巴金的梦中,并且再也没有消失。
陈思和(复旦大学教授):我读巴金的小说就是在“文革”当中读的,当时我是中学生,我们当时都非常流行,我们当时对巴金崇拜得不得了。我那时候中学生,只有十三四岁的时候,我当时读了巴金一本《憩园》,我崇拜得不得了,当时民间的谣传说巴金在(上海)十六铺一个水果店里劳动,我当时自己是小孩,我当时还到十六里铺去找,到处去找,水果店里一个一个去找,会不会有巴金?我想去找找巴金。我看到巴金思想中很美丽的东西,他对人生有一个非常坚定的信仰,他对生命他有一套哲学,他这个哲学就认为,生命像朵花一样会开花,会帮助别人,我觉得有些想法是非常崇高的。
冰心(文学家):我文人的朋友很多,说真话的人不多,就是说他们有的时候,为了说是面子的,或者说不伤感情的,他就很不......就是敷衍吧,随便那么说,就是巴金从来不,他跟谁都说真话,他对这个人的看法,他能够对这个人当面说,越是这样啊,越显得他对人的真情。
(摘编自 2004 年04 月 22 日的《东方时空》解说词)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本一中巴金把生比作水流,这股水流以及在它的途中射出的种种水花都会不停地向大海流去。这一比喻新颖贴切,形象地表述了生之目标的内涵。
B.文本一中三十年代巴金创作了著名散文《鸟的天堂》,巴金意在将自己对人类的爱推及自然与动物,有意识地把爱的主题贯穿到全部的创作实践中。
C.文本二中巴金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他的人生道路发生了改变,从那时起,一个自由平等的新世界出现在巴金的梦中,并且再也没有消失。
D.文本一中介绍了巴金与学生们的两次谈心会,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文本二中介绍冰心谈巴金跟谁都说真话,分别侧重表现巴金的执着与真诚。
7.下列对文本一中母亲教育巴金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母亲是一位永远对巴金温和地微笑着的富有爱心、深明大义之人,她教育巴金要爱一切人,不管他们是贫还是富。
B.对生命意义的最初教育来自母亲,巴金把母亲称作“我的第一个先生”,母亲的教育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C.巴金从母亲那里接受教育后,曾扮演“假舅舅”向一个弱女子伸出援助之手,用行动帮助在困苦中需要扶持的人。
D.巴金认为生命在于付出,让每颗心都得到温暖。仅从母亲那里他就学会了如何认识生命的真谛和体现生命的价值。
8.文本一标题为《生》,请结合文本一分析巴金对“生”的理解。(6 分)
9.文本一引用巴金自己的话,文本二引用陈思和以及冰心对巴金的评述,请分析这三处引文的作用。(6 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