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盐城市南京市2023届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三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3-02-13 15:51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周霄问曰:“古之君子仕乎?”孟子曰:“仕。传曰:‘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公明仪曰:‘古之人三月无君,则吊。’”“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曰:“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礼》曰:‘诸侯耕助,以供粢盛;夫人蚕缫,以为衣服。
牺牲不成,粢盛不絜,衣服不备,不敢以祭。惟士无田,则亦不祭。’牲杀、器皿、衣服不备,不敢以祭,则不敢以宴,亦不足吊乎?”“出疆必载质,何也?”曰:“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农夫岂为出疆舍其耒耜哉?”曰:“晋国亦仕国也未尝闻仕如此其急仕如此其急也君子之难仕何也”曰:“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与钻穴隙之类也。”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晋国亦仕国/也未尝闻仕如此其急/仕如此其急也/君子之难/仕何也
B.晋国亦仕国也/未尝闻仕如此/其急仕如此/其急也君子之难/仕何也
C.晋国亦仕国/也未尝闻仕如此/其急仕如此/其急也君子之难仕/何也
D.晋国亦仕国也/未尝闻仕如此其急/仕如此其急也/君子之难仕/何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人。女子十五及笄,表示成人。
B.传,解释经书的著作,与“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传”意思相同。
C.夫人,指诸侯之妻,也可是对已婚妇女的尊称,本文是后者的意思。
D.牺牲,古代供宗庙祭祀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后泛指祭祀用的牲畜。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这样的人,对天下有着很强的威慑力,一举一动都举足轻重, 是当之无愧的大丈夫。
B.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践行世间的大道,如果得志就与百姓一同实现自己的志向,如果不得志就应独守其道。
C.孟子认为古代君子愿意做官,他们失掉官位就像诸侯失去封国一样,所以传上说孔子 几月没有君主召见也会焦急不安。
D.孟子认为,如果祭祀的祭品、器皿、衣服等不完备,就不敢祭祀、不敢宴饮宾客,这种人是不值得同情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4 分)
(2)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与钻穴隙之类也。(4 分)
14.孟子以“农夫岂为出疆舍其耒耜哉”作类比,其目的是什么?(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16 题。
凤归云·恋帝里
柳永
恋帝里,金谷园林,平康巷陌,触处繁华,连日疏狂,未尝轻负,寸心双眼。况佳人、尽天外行云,掌上飞燕。向玳筵、一一皆妙选。长是因酒沈迷,被花萦绊。
更可惜、淑景亭台,暑天枕簟。霜月夜凉,雪霰朝飞,一岁风光,尽堪随分,俊游清宴。算浮生事,瞬息光阴,锱铢名宦。正欢笑,试恁暂时分散。却是恨雨愁云,地遥天远。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上阕既运用典故等手法描写帝都的繁盛,也通过词人的心理感受来侧面表现其繁华。
B.下阕铺叙帝都四季风光,但美景已成过往,“可惜”二字直抒胸臆,表达了惋惜之意。
C.词的最后两句情景交融,词人满心的愁绪似乎弥漫在这浩渺的天地之间,耐人寻味。
D.本词叙事描写极有章法,用“恋、况、更、算”四字勾连起全词,诗歌内容逐层展开。
16.有人认为这首词可能写于柳永准备参加科考的时候,也有人认为可能写于柳永多次科举落第浪迹天涯之后。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结合本篇阐明你的理由。(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主不能靠严刑来监督百姓,威怒来震慑百姓,否则“ ▲ , ▲ ”。
(2)高适《燕歌行》中的“ ▲ , ▲ ”两句,用对举的方式,对敌我双方进行描写,突出战事紧张。
(3)“水”具有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古代诗人常借“水”的这一特点表达生命感悟,如“ ▲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拧开一瓶可乐,听着那一声“咝——”响,仰头一通痛快地“吨吨吨”之后,无论什么烦恼都忘掉——这大概就是一些人最快乐的体验。
可乐汽水带来的快乐确实是 ▲ 的。其秘密首先是大量的糖分。糖分摄入会让大脑觉得爽,可以使人体的多巴胺、血清素等快乐激素的浓度迅速增强,可谓是真正的快乐源泉。但糖分摄入同时会快速拉升胰岛素,导致血糖下降,血清素等激素的浓度也随之降低,所以快乐水带来的快乐是暂时的。为了延续这份快乐,人们就会更想继续喝下去,这也正是快乐水让人 ▲ 的原因。其次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所产生的酸味可以被舌头感觉到,二氧化碳本身也可以刺激舌头上的化学感受器,另外,小气泡的爆裂又是一种物理刺激:这些刺激混合在一起, 就是让舌头酸麻刺激的“杀口劲”。对于可乐爱好者来说,二氧化碳带来的爽快感是可乐的灵魂,否则可乐就是 ▲ 的糖水。
可乐是否快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中的二氧化碳气足不足。塑料瓶可乐快乐值不足,主要是因为塑料瓶里的二氧化碳会溜掉。玻璃瓶由于有一个瓶盖,还是有漏气的可能。金属罐由于是一体的,漏气会减少很多,而且金属会有更好的冰凉体验,因此很多人都觉得金属罐可乐才是快乐水的“本水”。
18.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无可比拟 难以自拔 索然无味
B.举世无双 难以自拔 平淡无奇
C.举世无双 欲罢不能 索然无味
D.无可比拟 欲罢不能 平淡无奇
19.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以下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糖分摄入会让大脑觉得爽,可以使人体的多巴胺、血清素等快乐激素的浓度迅速提升,可谓是真正的快乐源泉。
B.糖分摄入可以使人体的多巴胺、血清素等快乐激素的浓度迅速提升,会让大脑觉得爽,可谓真正的快乐源泉。
C.糖分摄入会让大脑觉得爽,可以使人体的多巴胺、血清素等快乐激素的浓度迅速增强,可谓真正的快乐源泉。
D.糖分摄入可以使人体的多巴胺、血清素等快乐激素的浓度迅速增强,会让大脑觉得爽,可谓是真正的快乐源泉。
20.语段中加引号的词语体现了科普文章语言的什么特色?请举例简要分析。( 4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同通灵玉之于贾宝玉一样,项上璎珞所挂之金锁也成为薛宝钗的个人标志。历来的画家对此多有描绘,但也有不少画作中的宝钗形象恰与之相反:① 。
原著第八回,金锁第一次露面是宝玉央求宝钗赏玩她的金锁:“宝钗被缠不过……一面说,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作者写得十分清楚, 宝钗并非直接从脖子上取下金锁。设想一下, ② ,宝玉又怎会从未见过,毫不知情呢?宝钗的性格是藏愚守拙,不露圭角。第五十七回宝钗见岫烟裙上系着碧玉佩,因说道:“这些妆饰原出于大官富贵之家的小姐,你看我从头至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这些可以反证宝钗不可能把金锁每日挂在衣外招摇。
那项上外戴金锁的红楼画因何而来?凡看过《红楼梦》的读者都不会忘记宝钗拥有一块金锁,画家的最初身份也是读者,当他将对宝钗形象的理解落于纸上时,③ ,甚至还要着重描绘。《红楼梦》是一部“使闺阁昭传”的作品,红楼画也难免常常涉及对年轻女性群体的描绘。此时画家无论有意或无意地将宝钗的金锁显露出来,自然都使得人群中她的身份明确,让观者一目了然。这体现了画家在创作中对画面处理的主观能动性,即“误读”及“重构”的行为。
21.有人说,末段中加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删去,对全段意思表达没有影响。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梅奥教授受托为一家公司提高生产效率。他让工作单调的工人们每天上、下午喝咖啡、聊天休息各10分钟,结果产量不减反增。后来他又取消了此项规定,产量仍然持续增长,因为工人们已爱上了所从事的工作,并爱上了这个集体。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