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3-02-17 19:08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电影研究基础学理脉线的起点首先是历史发生学,接下来是历史生成学,然后才是影片形态学。我们对中国电影进行研究,不论是从学派的建构还是从知识体系的梳理入手,都要遵照这一基本的研究学理。
首先,从历史发生的角度来说,它既是发生学,也是中国电影的基因论。中国电影的历史发生,实际上决定了中国电影历史基因的生成。从中国电影的具体情况来说,历史发生是很复杂的,复杂性体现在它的外来性特点,它是舶来进入中国的,十年的放映史为中国电影提供了一个初始的电影经验。而这个初始的电影经验和后来的初步电影观念,实际上存在着很复杂的联系。从1905年的“丰泰现象”到1913年上海重新开启电影产业化的进程期间,电影院建立,院线逐渐形成。发生学对于中国电影而言非常重要,反映了中国电影中国性的基因论。
其次是生成学。在历史发生之后经历了一个很漫长的时间,中国电影最终完成了它的生成,而这个生成主要集中在上海,在1913—1923年的十年间,中国电影完成了自己短故事片的摄制,并且积累了制片经验,1923年12月18日完成了《孤儿救祖记》的拍摄,而《孤儿救祖记》成为中国电影的范式文本。由此,中国电影有了自己的长篇范式,这就是所谓的生成论。
最后是完成论。中国电影自己的影片形态是比较稳定的、长故事片的影片形态。《孤儿救祖记》作为范式的文本,它的范式经历过参照和扩散,大家都按照这种方式来拍,于是形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的依托于长故事片的第一个电影运动——国产电影运动。国产电影运动出品了七八十部长故事片,虽然今天可以看到的数量很少,但还是可以基于现存不多的长故事片来进行影片形态学的研究,而影片形态学实际上就是完成论。
这是中国电影研究的一个基础性的学理脉线。我们沿着这个脉线才能真正地解决中国电影从哪里来的问题。之所以影片形态学很重要,是因为影片形态学是一个美学的集成,也是一个产业学的集成。欧洲电影的影片形态学是艺术电影,美国电影的影片形态学是商业类型的电影,中国电影的影片形态学就是我们所命名的文艺片。
(摘编自虞吉《中国电影研究的学理脉线——历史发生、生成与影片形态学的历时迁延》)
材料二:
中国电影学派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个基础性概念,它的外延和内涵始终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的延展过程中。它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制造冲突和制造争议,正因为冲突和争议的存在,才让这个话题保持着源源不断的动力。如果有一天这个话题达到了统一,大家形成了稳固统一的看法,那就意味着它的终结。因此,它的发展争论史就是理论本身。
我们首先讨论的是中国电影学派与生俱来的一种政治属性,这种政治属性为什么提出?稍微对中国学派的发展史进行梳理,就会发现,意识形态促成了中国电影学者从西方主流电影研究族群、理论框架、话语体系中走向分离和独立。另一个层面,当下意识形态危机成为中国电影学派形成与发展最为直接的动力和契机。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把中国电影学派看成是一个政治学的议题。在政治学视角下,所谓的中国电影学派试图以某一些集体认同为基础,从本源理论层面探讨中国电影民族化的依据和道路。
政治属性首先表现在中国电影学派带有明确的主权诉求,最明显的就是边界划分。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电影学派的提出,使中国电影学者开始站到了拥有主流地位的欧美电影体系的对立面,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开始有意识进行区分:这是欧美的,这是中国的。
主权诉求的第二个方面是构建自己的主体性。过去一百多年里,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理论在民族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和建树,这一阶段所谓的中国特色仅仅是欧美电影理论体系下的中国特色。构建中国电影学派的政治意义在于中国电影学派创造中国电影理论。
此外,我们不可能摆脱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谈中国电影学派的构建。因此,在以后的很长时间里,中国电影学派民族性构建的主要任务:作为独立自主的本土化电影学派,在哪些方面还需要依赖欧美主流电影研究族群、理论框架、话语体系中现存的形式和语言,又在哪些方面要与之决裂;中国电影在创造虚幻世界、吸引观众及呈现时间和空间等方面,还需要提供哪些理论指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惯例和技术如何转化为电影形式和语言使中国电影得以运作;我们应该如何定位才能获得重要的历史突破,走向真正的独立和自主。
(摘编自邱章红《协同叙事——21世纪电影工业的新商业逻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了解中国电影发生学,能够拨开中国电影历史外来性的迷雾,认识到中国电影中国性的基因。
B.中国电影在历史发生之后,大致经历了十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自己的生成,《孤儿救祖记》具有标志意义。
C.中国电影学派是一个基础性概念,但同时也是一个变化、动态的概念,它的外延和内涵直到今天仍然没有确定。
D.影片形态学是一个美学和产业学的集成,抓住影片形态学这个脉线就能解决中国电影从哪里来的问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材料一的观点,研究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必须遵照中国电影研究基础学理脉线。
B.意识形态对中国电影学有促进作用,同时意识形态的危机也阻碍了中国电影学的发展。
C.独立自主的本土化电影学派并不是和欧美主流电影研究族群、理论框架等完全决裂。
D.从本源理论层面探讨中国电影民族化的依据和道路,是从政治学视角下得出的结论。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中国电影学派与电影艺术流派的区别在于,一般的艺术流派在美学上都是以艺术的风格作为划界标志,将属于同一种艺术风格的作品命名为一种流派。
B.我们不能以一种画地为牢的学术立场进行中国电影学派的研究。特别是在关于中国电影评价体系的研究中,我们将致力于建构一种能够被电影界普遍认同的学术共识。
C.电影伦理学是在新时代学术转型和跨学科研究的基础上,积极适应文化自信和民族复兴的历史趋向,根植于中国传统美学和伦理的基础上不断生长的。
D.中国电影学派乃是一个集合的概念,由系列观点汇聚而成,有历史性、丰富性和深刻性,也有它的基本哲学和文化出发点,最终形成学派理论体系。
4.中国电影学派的构建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努力?请简要概括。
5.根据材料二中“边界划分”的理论分析材料一是如何进行“边界划分”的。
二、文学类阅读-双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古柏
碧野
①在江边的山头上,突立着一棵古柏。这棵古柏映照过江流无数次的涨落,印证过山区人民的重重灾难,经历过千百年时世的变迁。
②可是现在,这棵已经干枝秃梢的古柏,春来忽然暴发新枝,变得茂盛苍翠。
③这棵古柏盘根在石缝中,生长在临江的“跌跤岗”上,它饱经风霜。在以往漫长的岁月中,它用树荫盖过出山进山到此歇脚的山民,招来山风和江风,吹散他们浑身的疲劳。人们喜欢在它的荫凉下吃一点蒲包里的冷饭,喝几口山泉,然后枕着柏根,摊开四肢,舒展筋骨。
④但是从它遍体鳞伤的铁黑的树干上,可以看出它在以往漫长的岁月中,受过数不尽的摧残和折磨。那斑斑驳驳的是马龁印,那一道道裂纹是刀斧痕,反动军队进山“剿匪”,出山砍树,它和山区人民一同度过了苦难的岁月。……
⑤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江面上出现了钻探船,沿岸出现了水文站,山上出现了测量队。白天,谁把红旗挂在它的身上,像给它披红似的,风吹红旗,闪啦啦飘;夜里,谁把明灯挂在它的身上,像给它结彩似的,明灯照亮半夜,迎接黎明。它第一次担当起山区水利建设的重任,它用红旗、用明灯给人们指示方向和位置。
⑥从这一天起,年轻的技术员喜欢围坐在它的下面,一边揩汗一边唱歌;老工程师绕着树身,用手指轻轻地敲着它,用手掌心亲爱地抚摸它;前来巡视的领导同志,放心地背靠着它,面对江流沉思。
⑦不久,上游、下游,深山、平原,从每一条崎岖的山径上,从每一条平坦的大路上,背锅、挑担、推车的一支支队伍,从四面八方闹闹嚷嚷地汇集到这古柏临江的一带山里来了;而且溯着干流、顺着支流,一队队闪光的帆船和一串串冒烟的轮船,运着建设器材,运着生活物资,浩浩荡荡地开到这古柏照影的江边来了。
⑧沸腾的口子开始了。爆破顽石的炮声如雷,烟焰冲天,地震山摇,江水扬波。
⑨古柏屹立山头,成了水利工地突出的标志。初来的年轻民工有的掉了队,就会自自然然地走到古柏下边来过夜。古柏展开枝叶,给他们避雨,给他们安身,给他们温暖。而带队的老队长,也会自自然然地跑到古柏下来找丢失的民工,欢欢喜喜地把他们领回去。
⑩通往古柏的山径,过去是晴天崎岖,雨天泥泞,可是现在已经被修成一条坦荡的大道,“趺跤岗”已经变成“登云路”。古柏下,挂起了电灯,设立了日夜茶水站,让路过的民工们在这里休息休息解解渴,下盘棋,读读报刊,谈谈乡情。
⑪现在,住在这江边山间的民工队伍,不论上班下班,都必须经过这棵屹立山头的古柏。清早、黄昏、黑夜,整齐的队伍举着红旗,敲着锣鼓,分批地来往于古柏下。古柏披满朝霞欢送他们,又缓着露珠迎接他们。日日夜夜,朝朝暮暮,一月又一月,一年复一年,古柏像慈祥的祖父,一直抖擞着精神迎送来往不绝的山区水利建设者。
⑫不论白天和黑夜,不论清晨或黄昏,不论阴雨与天晴,只要站立在“登云路”的古柏下,从枝叶间,就可以望见拦江大坝凌霄的雄姿,就可以望见如龙的运石料的火车,就可以望见似舰艇横江的一艘艘采砂船,就可以望见横跨江上的铁索大桥,就可以望见一架架凌空擎臂的起重机,就可以望见像长虹高挂的一条条皮带机。而且每当入夜,灯山光海的圆辉,凝成群山中巨大的夜明珠,江流像条闪光的银带,机械修配厂的熔炉化铁的红光像烧山的野火,电焊的蓝弧光像远天闪耀的星星。
⑬只有古柏知道这昔日的野岭荒山、恶水险川,是怎样变成了今天的繁华世界!
⑭当混凝土大坝建成以后,当水轮发电机组放射千里电波的时候,当巨型江轮遨游峡谷的时候,当水库蓄得万顷碧波的时候,这古柏将被铸花铁栏栅围起来,保护起来,因为这一带将要成为祖国最美丽的大公园之一。千百年后,让这棵突兀在鲜花覆盖山头的古老柏树,永远做一个见证人——我们这一辈是怎样给后代子孙创造绵绵不断的幸福生活的。
⑮这个春天,古柏枝叶忽然变得茂盛起来。愿这棵临江古柏千秋繁茂,万古长青!
(摘编自碧野散文集《情满青山》)
文本二:
①不论是蜜蜂采花酿蜜也好,不论是积云成雨也好,更不论是滴水成河也好,文学作品总是生活的积累和结晶,散文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散文对生活反映快。短短数千字,触景生情,活泼多姿,色彩鲜明。当然,散文虽短,它也是要经过生活长期的积累、细致地构思的。
②长期积累起来的生活,有如矿山,需要引爆,才能取材。生活中的确有灵光一闪的东西,要善于捕捉。这正像火花,能爆破生活积累的矿藏,铁苗、水晶、金玉之材就出现其中。生活愈丰富愈深厚,火花一触,燃烧愈旺。
③在我的散文中,力求写出:“江山如画,人物风流。”……尤其是独具一格的散文,它的主要任务是讴歌希望和光明。
(摘编自碧野《〈碧野散文选〉序》)
6.下列对文本一与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第①段交代古柏生长的地理位置与生命阅历,突出其“古”,起到挈领全文、设置悬念的作用。
B.文本一第③段先点明古柏生长环境的恶劣,接着写古柏之于山民的呵护,再写人们对古柏荫凉的喜爱。
C.文本一中“遍体鳞伤”“铁黑”“马龁印”“刀斧痕”等词语刻画了古柏的外观,意在揭示山民往昔的苦难。
D.文本二第①②段用一组形象的比喻说明散文是生活长期积累的结晶,只要拥有深厚的生活积累,就能创作出佳作。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用拟人等手法,凸显古柏与水利建设者的亲密关系,洋溢着对改变山区落后面貌的建设者的礼赞之情。
B.第②段综合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描绘了大坝建设工地上热火朝天的施工建设场景,语句整饬而有气势。
C.第⑤段中“古柏枝叶忽然变得茂盛起来”这句呼应第②段,首尾圆合;再用祈使句表达祝愿,先抑后扬,意蕴悠远。
D.文中多用叠音词,诸如“斑斑驳驳”“闹闹嚷嚷”“自自然然”等,既使描写精细,也使语言呈现出和谐的音韵美。
8.文本二中说,“散文虽短,它也是要经过生活长期的积累、细致地构思的”。请简要分析《古柏》一文的构思艺术。
9.碧野曾说:“在我的散文中,力求写出:江山如画,人物风流。”试结合《古柏》一文,谈谈你的体会。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