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锦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3-02-28 09:56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C【解析】A项,原文为“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选项前半句漏了“逐步”,后半句漏了“中国式”。B项,材料并不能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力不高,且前半句与后半句也没有因果关系。D项,“共同富裕”应为“发展”。(3分)
2.A【解析】“将会取得实质性进展”错,原文为“按照“十四五'规划,到2035年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表明仅仅是在2035年前就会取得实质性进展,只是到2035年的实质性进展更为明显。(3分)
3.B【解析】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但这种普通富裕不是、也不可能靠现有财富的平均分配来实现。共同富裕不可能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3分)
4.①文本采取了总分式论证结构②开头分析了提出实现共同富裕概念的背景,引出了“社会共同富裕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关键所在”这一中心论点③然后从“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共同富裕是人民立场的集中体现”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6分,各2 分)
【解析】文章第一段引述材料并适度阐发,属于提出共同富裕概念的社会历史背景部分,第二段在分析我党历史,我党执政基础,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的基础上,引出了“社会共同富裕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关键所在”的中心论点,属于“总”的部分,第三、四、五段分别从“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共同富裕是人民立场的集中体现”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属于“分”的部分。
5.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②坚持社会主义,防止两极分化,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牢固的政治保障。(4分,每点2分,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答案的主要信息集中在文章第四段。“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表明不能离开发展生产力讲共同富裕,离开了就会导致共同贫困。“少数人富裕也不是社会主义”表明不能离开共同富裕讲发展生产力,离开了就会导致两极分化。文章中还提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方向,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表明共同富裕的实现前提有两点,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国家和社会富裕起来,才有可能实现共同富裕,因此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属于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二是坚持社会主义,防止两极分化,如果不坚持社会主义,两极分化势必愈演愈烈,因此防止两极分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即共同富裕的政治保障。(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6.C【解析】A项,“既表现大黑是一条忠诚的狗”理解有误,依据文中内容,老太太是小黑的主人,饮食由老太太提供,小黑对老太太更多是依仗与服从,是否忠诚,依据文中内容无法判断。B项,老太太给狗取名“大黑”,从文中老太太对大黑的态度可知,并非是有所寄托。D项,并非是“护主心切”,而是狗仗人势,想在主人面前表现一番。(3分)
7.D【解析】“晨”确是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但“对国民精神觉醒的乐观态度”,脱离文本与作者原意,属于曲解臆断。小说着力揭示病态,倾向于批判而非乐观。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与表现手法、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赏析作品内涵的能力。(3分)
8.要点:①四眼曾经帮助过大黑,而现在四眼被其他大狗打倒在地,“哎呀四眼”,大黑不免有些担心四眼;(2分)②大黑嫉妒四眼比自己更亲近小花,现在看到四眼被其他大狗打倒在地,“呕,活该”,幸灾乐祸,心中痛快。(2分)(共4分。答对1个要点给2分,由“结合文本”和“心理状态”构成。学生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本题考查考生掌握理解文学作品的形象塑造、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9.①俏皮:本文寓庄于谐,笔调幽默风趣、灵动机智而又蕴含戏谑调侃,显出俏皮的特点。心理描写,“大黑”碰到“黄子”时的心理;动作描写,“大黑”夹着尾巴顺着墙根往前溜;语言幽默风趣,如“主人一喊“大”黑,他便觉得自己至少有骆驼那么大,跟谁也敢拚一拚”;情节生动逗人,如“大黑”与“小板凳”的“玩耍”等;(2分)(形象、语言、情节等任答其一即可)
②讽刺:通过对大黑的形象刻画,暗讽时人,揭示国民性的弱点,以引起疗救的注意;(2分)
③新奇的叙述视角:相较于一般小说的叙述视角,本文的叙述视角独特,以“狗”的视角展开叙述,显得新颖奇特。(2分)
老舍在小说的创作上把三者融为一炉,自成风格。
(共6分,每点2分,学生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艺术、赏析作品内涵的能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10.A(3分)【解析】句意:现在考查校对策书,是合并两纸缝隙落印,不是一印一纸可以相比的,纵然得到,也不能用,何况还得不到呢?
“考校”的宾语为“策书”,中间不能断开,在“策书”后断句,排除选项BC;“两缝印”和“一印一纸”相对,“非”为判断句句首标志,故在“合两缝印”后断;“之比”紧随“一印一纸”后,语义紧密粘连,故在“之比”后断;“况”为句首标志,“不可得”语义粘连,不可断开,排除选项D。
11.C(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谏书内容再直白也不会被追责”错误。虽有下诏求言,但丞相、大夫深知情由而莫敢谏,郑士利因进谏而获罪,都表明进谏后或遭不测。
12.B(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体现出当时官场的昏庸腐败”错误。丞相大夫不敢言更多是因为朱元璋刚愎自专、求治太速、用法严酷,因此而推论官场昏庸腐败不合 理。
13.(1)皇上不知道,认为空印是大罪,如果能有人进谏,皇上圣明,难道会不醒悟吗?(“以为”,认为;“诚”,如果;“宁”,难道;“悟”,醒悟。各1分,共4分)
(2)通情达理清廉明察的人才,并非如小草那样可以割去而能重新生长。(“通达廉明”,通情达理清廉 明察;“草菅”,小草;“刈”,割去,“复”,重新。各1分,共4分)
14.①皇上所虑后果不存在:策书需合两缝印,只拿一张空有印章的纸不符合策书要求;钱谷数量由户部决定,他人无法凭空预先决定。②空印属于权宜之计:省、府所在地与户部距离太远,往返时间太长影响效率,先印好印章再书写内容是权宜之计,这种情况由来已久。③治罪无法可依:国家各项律令需先明示,然后按律惩处。国家不曾有过空印律令,直接治罪,有违法令公布再施行的程序。④定罪导致人才损失:朝廷求取贤士甚难,难得的贤才失去不可再有。(共3分,每点1分,答出3点,意思接近即可。)
【参考译文】
郑士利,字好义,宁海人,曾经是县里的诸生。洪武九年,朝廷考核校对赋税和官府文书,空印的事发生,凡是主印的官员和署有名字的,都被逮捕到狱中。士利的兄长也因为河南时空印的事情被捕至狱中。当时,天子正因空印事盛怒,认为是欺骗,对署有空印的守令,都想判处死刑,辅佐官员及以下官位者杖打一百,充军戍边。丞相、大夫都知道空印其实没有什么大事,罪过可以宽恕,但没有人敢进谏。
郑士利独自叹息道:“皇上不知道,认为空印是大罪,如果有人上奏,皇上圣明,难道会不醒悟吗?”恰逢星相发生变化,皇上发布命令要求臣民直言,郑士利认为进言的时机道了。不久读到诏书,说若有假借公事谈论私事的人将被定罪。士利说:“我所想说的是天子杀害了无罪之人。(况且)我的兄长并非主印的人,本来应该放出,等待我兄长杖罚放出后才可上言。说了,那我死了也没有遗憾。”郑士利的兄长免于死罪出狱,郑士利于是写了数千言,说了几件事,而对于空印的事最为详细。他认为,陛下实在想严厉治罪空印案的人,主要是担心奸吏拿着空印纸写文册为害百姓而已。我认为文书必须要有完整的印章才可以。现在考查校对策书,是合并两纸缝隙落印,不是一印一纸可以相比的,纵然得到,也不能用,何况还得不到呢?况且赋税的数目,府一定要对合省,省一定要对合部。数目实在不能凭空预先决定,一定是到了户部然后才能定下来。省、府距离户部远的有六七千里,近的也有三四千里,等到策书完成以后再敲下印章,那么往返困难,不是一年不可到达。所以一定要先有印而后书写内容,这是权宜的事情,由来已经很长久了,哪里值得这样深究罪责呢?而且国家各法,必须先明白地告示天下,然后才用来治罪犯法的人,因为他是知道不能做而故意犯法。自立国以来到现在,不曾有空印的法律。有关部门、丞相不知有此种罪。现在一旦 捕捉诛杀,那么凭什么能使被杀的人心甘情愿、无话可说呢?朝廷渴求贤士,得到贤士很难。官位至郡守的人,都是努力数十年才有所成就。通情达理清廉明察的人才,并非如小草那样可以割去而能重新生长。陛下为什么以够不上罪的罪名,而毁坏了足以任用的人才呢?皇帝看了奏书,大怒,让丞相御史大夫会审追究谁指使他做这件事,一定有主谋的人。郑士利笑道:“只是想看看我的上书能否被采用而已。况且我的职责是为国进谏政事,自己理当受死,谁为我谋划呢?”言辞到最终也不屈服,但是依旧被罚终身服劳役,而(皇帝)终究杀了空印者。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5.C【解析】“凸显战争的残酷”错误,“化用”无从谈起。原句以“惊断莺声”写采摘嫩桑的劳动场景,以动衬静,别有风致。(3分)
16.①反对战争,体现仁政。直接抒发对“小康”的祈愿,叙述水陆交通安全,郡城不见戎装,表达对社会安定、人民安乐的政治诉求。
②重视生产,体现仁政。描写商贾往来不绝,百货畅行无阻,新麦得以收割,嫩桑得以采摘,绘出一幅百业兴盛、百姓勤劳的画卷。
③以民为本,体现仁政。想象背井离乡的流民,闻说家乡变化,不久远道还乡,安居乐业,暗含诗人对幸福生活、美好未来的憧憬。
④为官仁爱,体现仁政。这首诗献给当地官员,既是对他们工作的钦敬和赞美,也是对他们想民生疾苦、同百姓忧乐的期待和劝勉。
(共6分,每点2分,回答出其中3点,意思接近即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前四句“池阳今日似渔阳,大变凶年作小康。江路静来通客货,郡城安后绝戎装”意思是池阳像渔阳一样,一扫以往年成不好的气象,成了社会安定,人民安乐的小康社会。水路交通顺畅,郡城安定,不见戎装,“绝戎装”抒发了作者对战争的反对,也抒发了对“小康”的祈愿以及人民安乐的政治诉求。
“江路静来通客货”“分开野色收新麦,惊断莺声摘嫩桑”,作者描写的视角一个是商业贸易,一个是农业生产,水路交通顺畅,贸易往来繁荣,老百姓辛勤收割小麦、采摘嫩桑,绘出一幅百业兴盛、百姓勤劳的画卷,表明官员们重视生产。
“纵有逋民归未得,远闻仁政旋还乡”,作者由眼前的国泰民安的景象联想到背井离乡的流民,也许他们听说家乡的仁政,不久就会回到家乡,说明作者以民为本,心系百姓,也暗含诗人对幸福生活、美好未来的憧憬。
由题目“献池州牧”可知这首诗是献给当地官员的。“大变凶年作小康”“郡城安后绝戎装”“江路静来通客货”“分开野色收新麦,惊断莺声摘嫩桑”等表达了对当地官员工作的钦敬和赞美,“纵有逋民归未得,远闻仁政旋还乡”,也表达了对他们想民生疾苦、同百姓忧乐的期待和劝勉。说明官员为官仁爱。(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3)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6分,每句1分,错一字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处,“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一样。“情有独钟”,指对某人或某件事特别有感情,把自己的心思和感情都集中到他(她/它)上面。后文是钟情于迎春花的原因,所以使用“情有独钟”。
第二处,“悠然自得”,形容安闲舒适,自得其乐的样子。“闲情逸致”,闲散的心情,安逸的兴致。“闲情逸致”是名词,无法与“那样”搭配,所以使用“悠然自得”。
第三处,“若隐若现”,形容隐约不明,模糊不清。“隐隐约约”,不明显、不清楚的样子。此处形容树上泛的绿,应使用“隐隐约约”。
第四处,“摩拳擦掌”,双手相互摩擦。形容战斗或行动前情绪高昂、跃跃欲试的样子。“跃跃欲试”,形容心情激动,急于想试一试的心理。所以使用“跃跃欲试”。(3分)
19.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三处语病:
第一处,“石缝间迎春花在风中一簇簇摆动”语序不当,“一簇簇”是修饰“迎春花”,所以应放在“迎春花”前面;第二处,“水珠......剥去......尘埃”搭配不当,“剥”改为“涤”“洗”之类的词语;
第三处,“使花骨朵被催促着绽放”结构混乱,应改为“催促着花骨朵绽放”。(3分)
20.(1)“银练”和“珍珠”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写出了水珠和瀑布的美丽;(2)“吐”和“抛洒”运用比拟手法,使景物更有亲切感;(3)“吐出千尺银练,抛洒万颗珍珠”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有音乐美。(4分,答对其中两种修辞手法,各1分,分别简要赏析说明修辞效果各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一条大瀑布从绝壁上奔涌而下,吐出千尺银练,抛洒万颗珍珠,最后坠落在绝壁下的深潭首先明确画线句描写的对象是谁。结合前一句“一条大瀑布从绝壁上奔涌而下,吐出......”可知,画线句是描 写“瀑布”。
然后分析是如何写的,使用什么修辞,有什么效果。“千尺银练”是比喻从绝壁奔涌而下的瀑布,“万颗珍珠”是比喻瀑布奔涌而下溅起的水珠,这是使用比喻的修辞,借助“银练”“珍珠”生动形象展现瀑布和水珠的形态和色泽,凸显其美丽。“吐”“抛洒”这些动作本不属于瀑布,此处用来形容瀑布奔涌的态势,这是使用比拟的修辞,生动形象,让瀑布富有生命力。“吐出千尺银练”和“抛洒万颗珍珠”都是动宾结构,“吐出”对“抛洒”,“千尺”对“万颗”,“银练”对“珍珠”,这是使用对偶的修辞,句式整齐一致,读起来朗朗上口。
21.①别把正常的衰老当成疾病 ②衰老是一种自然规律 ③也会出现老化
(共6分,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1分。)
【解析】第①空,依据前文“每个人都应该正确认识并面对衰老,在医生帮助下区分衰老和疾病”可知,“每位老年人需要面对的课题”应该是区分衰老和疾病,并能正视衰老。所以可填:别把正常的衰老当成疾病。第②空,“花开花谢,日出日落”是自然规律,依据“人的各个器官使用多年以后”可知,这里是说衰老也是一种自然规律。所以可填:衰老是一种自然规律。第③空,依据前文“就......会出现老化一样”可知,人的各个器官使用多年以后,同样会出现老化。所以可填:也会出现老化。
22.皮肤开始松垂、出现皱纹、变苍白、失去光泽、排汗能力下降。(共4分,答对两个要素给1分,答对三个要素给2分,答对四个要素给3分,答对五个要素给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
画线句子中“皮下脂肪萎缩,弹性组织减少”“皮脂腺萎缩”“细胞和汗腺数目减少”是皮肤衰老的原因,“皮肤不再红润”与“变苍白”重复,“和毛发”与皮肤无关。这些内容均可去掉,然后将剩余部分加以整理即可。四、写作(60分)
23.参照2022年高考评分标准。
【审题】
材料介绍了体操、跳水等竞赛的规则,要想获胜,就应该把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都做好。就这则材料而言,采用“抓材料寓意”的审题方法比较适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我们要重点注意分析关键句。作文要求结合材料谈启示,写自己的感悟与思考,立意时,就要抓住材料的寓意,由规则及人生或社会在延伸拓展中体现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以“规定动作”为立意核心,论述“规定动作”的基础作用,谈打好基础的方法。从材料的关键句可知,“规定动作”就是“常规”“基础”“基本功”等,因此作文的立意可以是“要重视基础”。以“自选动作”为立意的基础,要论述“自选动作”的创新作用。比赛中只有做好“规定动作”,才有与众不同的“创新动作”,只有夯实基础,才有创新。相对而言,只做好“基础动作”还是远远不够,“创新动作”更能展现一个人的独特的个人能力,也是制胜的法宝。
写作指导:在具体写作的过程中,在文章的开头亮明论点,行文中可以结合现实社会的种种现象谈常规、夯实根基的重要性--如重视常规、加强基础训练、加强基础教育、夯实发展根基、守住文化根基等;也可以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创新的重要性,如列举中国的卫星导航、空间站的创新等科技创新来论证创新的重要性。
【参考立意】
1.夯实根基,创新出彩。
2.极致常规,谱写璀璨人生。
3.注重积累规范,行稳致远。
4.既要注重基础,又要注重创新。
5.基础为根基,创新是灵魂。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