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辽东南协作校202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3-05-21 09:28
参考答案
1.B(A.祥林嫂“老了”是“死亡”的意思。C.“悼红”二字就是《红楼梦》的总主题之一。D.不仅是诔晴雯,而且是祭黛玉的。)
2.D(A.曲解原意,“海棠预老”才是最初的版本;B.不是因为该事重要,而是因为其中渗透的生命意识切合悼念主题;C.强加因果)
3.C(C.高鹗的安排曲解了花签上“连理枝头花正开”的真正含义,从朱淑真《落花》全诗看,此句只是引子,诗的关键在“妒花风雨便相催”一句上,以此便可以推测香菱的命运应是遭人嫉妒乃至摧残,以至于最后凋谢零落。)
4.①首先引用开篇,提出庚辰本对“海棠预老”脂批“恰极”二字的两重含义。②接着论述海棠意象链与全书“悼红”情结整体构思的深层联结。③其次论述《红楼梦》中海棠花在前八十回的三个关节点④最后总结海棠意象不仅代表个人悲剧,而且成为大观园女儿群体悲剧命运的预示。
(一点1分,共4分)
5.①用“海棠预老”中“老”字有一种直指生命本体状态趋向衰亡的苍凉和沉重,映射晴雯“艳质将亡”的情节。②黛玉与晴雯在芙蓉花意象上有所重叠,隐含着作者为晴雯写诔文即映射为黛玉诔文的用意。③海棠花意象与晴雯的连接,则映射着作者对清净女儿群体和女儿世界大观园理想的情感。④“海棠预老”与“艳质将亡”向前延伸,与作者的“悼红”情结、与女儿悲剧的整体构思相关联。⑤“海棠预老”与“艳质将亡”,是前八十回海棠意象链的终端,映射着怡红院贾宝玉、女儿诗社的名称、“怡红夜宴”赏海棠情节。(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6.D(A.“木炭直立预示吉祥,木炭倒下代表不祥”错,还与时间有关。安草儿就是神灵,是“我”的感觉。B.表明“我”思想的保守落后,错,应该是对民族传统的坚守。C.“与亡夫告别,也与旧生活告别”错,该句话是表明“我”对生活无常的感慨)
7.C(“乡土特色”错,应是“民族特色”)
8.①“我”是一个年届九十,历经风雨但坚韧细腻,热爱并敬畏自然的女性。
②坚持信仰、爱憎分明,是鄂温克族民族文化的代言人,民族精神的传承者。
(每点2分,共4分)
9.①运用“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手法,在描写搬迁现实事件时,插入许多离奇怪诞的情节和各种超自然的现象,还有种种关于万物皆是神的民族和部落信仰等,如木炭习俗,妮浩的神鼓。②采用“意识流”手法,描写内心独白。如总觉得最后和我留在一起的是神灵;从桦皮篓里的东西引出诸多人的故事,使情节颠倒、跳跃,具有随意性和偶然性。③情节虽离奇、不可思议,却又真切现实地反映了鄂温克族人的文化变迁和顽强坚守,似真似幻地营造了神秘氛围,突出了浓厚的地域色彩。
(每点2分,共6分)
10.BDE(点对一处1分,共3分)
11.B.(B.适,前者为“恰逢”,后者为“出嫁”D.皆为“谦让”)
12.C.(见原文“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军,秦军遂引而去。”是魏公子无忌夺得了晋鄙的军权率领军队来援救赵国,攻击秦军,秦军才撤离邯郸回去了。)
13.(1)梁客新垣衍在哪里?请允许我替平原君责问他,让他回去。(安在,宾语前置,意为“在哪里”;责,责问;归,使动,让······回去。每点1分,大意1分,共4分)
(2)如果收取酬劳,那(这)就成了生意人的行为,我鲁仲连是不忍心那样做的。(是,这或那;是商贾之事也,判断句式;为,做。每点1分,大意1分,共4分)
14.①材料二子顺认为鲁仲连是强迫自己这样做的,而不是本性的自然流露。②材料一鲁仲连是主动而为。(一点2分,两点3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赵孝成王时,秦国的军队围困了邯郸。赵王很害怕,各国的救兵也没有谁敢攻击秦军。魏安釐王派出将军晋鄙营救赵国,因为畏惧秦军,驻扎在汤阴不敢前进。魏王派客籍将军新垣衍,从隐蔽的小路进入邯郸,通过平原君的关系见赵王说:“秦军所以急于围攻赵国,是因为以前和齐湣王争强称帝,不久又取消了帝号;如今齐国已然更加削弱,当今只有秦国称雄天下,这次围城并不是贪图邯郸,他的意图是要重新称帝。赵国果真能派遣使臣尊奉秦昭王为帝,秦王一定很高兴,就会撤兵离去。”平原君犹豫不能决断。
这时,鲁仲连恰逢客游赵国,听说魏国想要让赵国尊奉秦昭王称帝,就去晋见平原君说:“这件事怎么办?”平原君说:“前不久,在国外损失了四十万大军,而今,秦军围困邯郸,又不能使之退兵。魏王派客籍将军辛垣衍让赵国尊奉秦昭王称帝,眼下,那个人还在这儿。我哪里还敢谈论这样的大事!”鲁仲连说:“以前我认为您是天下贤明的公子,今天我才知道您并不是天下贤明的公子。梁客新垣衍在哪里?请允许我替平原君责问他,让他回去。”
鲁仲连见到辛垣衍却一言不发。辛垣衍说:“我看留在这座围城中的,都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人;而今,我看先生的尊容,不像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人,为什么还长久地留在这围城之中而不离去呢?”鲁仲连说:“世人认为鲍焦没有博大的胸怀而死去,这种看法都错了。一般人不了解他耻居浊世的心意,认为他是为个人打算。那秦国,是个抛弃礼仪而只崇尚战功的国家,用权诈之术对待士卒,像对待奴隶一样役使百姓。如果让他无所忌惮地恣意称帝,进而统治天下,那么,我只有跳进东海去死,我不忍心作它的顺民,我所以来见将军,是打算帮助赵国啊。”
于是,辛垣衍站起来,向鲁仲连连拜两次谢罪说:“当初认为先生是个普通的人,我今天才知道先生是天下杰出的高士。我将离开赵国,再不敢谈秦王称帝的事了。”秦军主将听到这个消息,为此把军队后撤了五十里。恰好魏公子无忌夺得了晋鄙的军权率领军队来援救赵国,攻击秦军,秦军也就撤离邯郸回去了。
于是平原君要封赏鲁仲连,鲁仲连再三推辞谦让,最终也不肯接受。平原君就设宴招待他,喝到酒酣耳热时,平原君起身向前,献上千金酬谢鲁仲连。鲁仲连笑着说:“杰出之士所以被天下人崇尚,是因为他们能替人排除祸患,消释灾难,解决纠纷而不取报酬。如果收取酬劳,那就成了生意人的行为,我鲁仲连是不忍心那样做的。”于是辞别平原君走了,终身不再相见。
材料二:
魏国国君安釐王问子顺谁是天下高士,子顺说:“世上没有这种人;如果说可以有次一等的,那么这个人就是鲁仲连了。”安釐王说:“鲁仲连是强迫自己这样做的,而不是本性的自然流露。”子顺说:“人都是强迫自己去做一些事情的。假如不停地这样做下去,就会成为君子;始终不变地这样做,习惯与本性渐渐地融合为一体,那么就成为自然了。”
15.C.“真实的”有误,是虚写紫荆关历史上景象。
16.①前一句写侦察兵刺探军情深入漠北,是虚写以往紫荆关紧张的备战局面;②后一句描绘了戟门一幅烟雨春耕图,是实写当下一派和平的景象,人们开辟战场为良田,化干戈为玉帛,一扫关隘的兵战之气。③对比突出了如今朝廷为了和平采取安抚怀柔的英明决策。(每点2分,共6分)
17.(1)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每句1分,共6分)
18.好逸恶劳(好吃懒做)好高骛远(志大才疏)大展宏(鸿)图(一处1分,共3分)
19.作者化用鲁迅先生作品的经典形象“孔乙己”和他的“长衫”,表达了作者对胸无理想、毫无尊严、懒于奋斗的某些受过教育的年轻“孔乙己”们的否定与批评,(2分)对源于知识、来自奋斗的尊严与自信的肯定与赞扬。(2分)赋经典以深意和新意,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鲜明的情感态度,丰富内容,增加阅读兴趣,引人深思。(1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20.①中华民族拥有一条自西向东与黄河平行的长江②形成了“江河互济”的地理格局③这种格局构成了世界上其他古文明所缺少的战略纵深④因而中华文明能够避免发展中辍(每点1分,逻辑顺序1分,共5分)
21.长江流域所孕育的稻作文化不仅避免了中华文化共同体因囿于半封闭的东亚大陆而陷入“内卷化陷阱”的困境,而且增强了维系中华文化共同体传承不辍的内生力量。
语病:语序不当,“长江流域所孕育的稻作文化”提到“不仅”之前;残缺,“囿于”前加“因”。(改对一处2分,改对两处3分)
22.①黄河和长江流域形成了紧密的空间纵深互动(黄河和长江1分,互动1分)②长江流域成为提供后勤保障的战略大后方(长江1分,大后方1分)
(每点2分,共4分,大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23.写作提示
材料分析:
第一段解释“确定性”。“确定性”就是“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我们团结奋斗,我们热爱美好生活。
第二段提出“流动性”与“确定性”,奠定了2023年的逻辑主线。
第三段解释“流动性”。“流动性”,就是让人力、物力、财力、科技力等各类要素流动起来,优化组合,发展经济,重建生活。
比如人来人往去旅行,去观影,去与好友相聚,去和美食相逢······再比如要素资源的流动,“抢订单”的包机,已组团出海;“拼经济”的项目,已快马加鞭。
提示语则设定复兴中学团委组织征文活动的特定情境,并明确以“流动性与确定性”为主题。
参考立意:
①只争朝夕,开放搞活
②以热爱之心拥抱美好生活/亲近自然/与亲友相聚
③踔厉奋发,勇毅前行,重建联系,重建事业
④青年要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
⑤并肩出发、携手前行,汇聚成时代奔涌前行的大江大河
⑥以奋斗之志,拥抱大变局、大棋局/新跨越、新蓝图/新使命、新目标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