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湖北省宜荆荆随2024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3-10-09 09:15
湖北省宜荆荆随2024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很长时间以来,有一个许多人经常讨论的问题,就是关于中国人的国民性。比如如何概括中国人的国民性?中国人的国民性是先进还是落后,是否需要改造?也有人说并不存在什么国民性,这是个伪问题。我想这要看对“国民性”这个词怎么来解释。如果把中国人的国民性解释为全体中国人的共同点,或者说是中国人普遍的特点,这是很难成立的。中国有56个民族,其中有农业民族,有牧业民族,还有以狩猎或采集为业的民族,以哪个民族为例,或者以哪个地域的人为准呢?中国的历史又这么长,拿哪一段来考察和分析呢?很难着手。不要说历史上的事情不能简单地看和说,就是当下的中国社会,其特点也肯定是跟改革开放之前不同的;这还只是几十年的时间呢。因此,从中国历史来看和说中国人的国民性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然,不是说事情不容易做就不做了,回避问题并不能解决问题。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会产生一定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人,特别是中国人口的主体汉族,或者受汉族影响比较深的其他民族,或者采用同一种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人口,比如说农业人口,生活在一个地方,总是会有一些共同性的。上海人和广东人,二者有没有一些共同点呢?还是有的,但不一定要扯上“国民性”这个名字。中国农业社会中不同地域的人口,长期以来是不是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共同性?我想如果这样来讨论的话,话题是可以展开和深入的,因为特定人群中人的共同性是客观存在的。因此,若要讲国民性,就应该讲一定范围内,即一定的时间、空间内一个群体的共同点。
我们以前讨论国民性也好,讨论地域文化的共同性也好,往往容易表现出以偏概全、笼统含混、大而化之、似是而非的倾向,或者是以前人的某些言论作为论据,或者是拿某些书面记载的引述代替实际情况调查。比如,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从来就是尊老爱幼的之类。请问:世界上哪个民族不是勤劳勇敢、不是尊老爱幼的呢?很多学者强调中国人跟西方人不一样,说西方人强调个体,中国人强调集体。这个说法的根据是什么呢?“根据”往往只是前人的一些言论,并无科学实证。有人就说日本人一个人是一条虫,几个人是一条龙,而说中国人是倒过来,一个人是一条龙,几个人就是一条虫了。这是说,往往一涉及国家和民族,有些国家的人一下子就会变得很团结,但我们是不是确实都是这样呢?这就提醒我们,考察地域文化共性,不能仅仅根据某些人的话,不能仅仅根据个别例子,而要运用社会学的方法,要拿证据来说话,要作社会调查,特别是抽样调查。比如我们常说中国是礼仪之邦,那就应该说出在哪些方面我们讲礼、那些方面讲仪、有哪些礼仪、讲的程度怎样、有多少人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然后拿一个参照物,比如拿日本、韩国、美国或者法国来比较,这样才能够得出比较可信的结论。
讲国民性也好,讲地域人文特征也好,我们以前用得比较多的办法是找典型,把典型找出来,用典型作代表。但问题是中国这么大、人这么多,如果要找典型,几乎永远可以随心所欲地找到你所需要的典型,但要找一个相反的典型也绝对能够办到。比如说学生厌学,你有典型,我就给你找一个勤学的典型;说有钱人为富不仁,你有典型,我也可以给你找一个富而慈善的典型。
光靠找典型还不能说明问题的话,就再加上一个理论,就是说要区分主流和支流。你看到的那么多,其实还是支流;我举出的例子虽然少,却是主流。许多工厂停产了,还说这是支流,主流是个别厂家还在生产。你说社会道德不行了,我找几个拾金不昧、舍己救人的人来给你看看,这才是主流。用毛主席的话来说,就是要分清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但在信息不充分公开的情况下,谁有资格分清一个手指和九个手指呢?
有些事情表面上看是作了调查的,反映情况的、发表意见的,有名有姓,其实不然。古代中国长期的专制统治,使被统治者不得不说假话,否则就难以生存。例如皇帝“赐”大臣死,受死者还要下跪谢恩;其实并不是真的感谢皇帝叫他死,而是害怕影响家人、祸延子孙。要是将表象当作事实,那就要上当。今天的现象往往是历史现象的延续。如果我们就某个敏感的问题到路边作调查,你向路人提问,请他谈谈看法,他可能会说反对;要是你又说你是某家电视台的记者,将镜头对着他,他可能马上改口,说这件事很好。那么到底哪个说法才是他的真实想法呢?前后矛盾又说明什么呢?
很多历史记载到底是不是反映了真实情况,这是要打一个问号的。如果我们用科学的方法,用社会调查的方法,广泛搜集材料,对一个地方、一个时代的人群作全面考察,这样的考察才可能成为讨论所谓国民性或者地域文化特征的基础。
(摘编自葛剑雄《改革开放与中国人观念的现代化》)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采用同一种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人群,总会有一些共同性,这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B.我们以前讨论国民性或地域文化的共性,往往存在以偏概全、以书面记载代替实际情况的问题。
C.将勤劳勇敢、尊老爱幼作为中国人的国民性是不妥的,因为外国人也具有这些品质。
D.针对同一个敏感问题,以路人的身份和以电视台记者的身份去调查,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人认为,中国有56个民族,且有着漫长复杂的历史,所以说中国的国民性是一个伪命题。
B.在中国,找到与一个典型对立的另一典型并非难事,作者不赞成通过找典型来研究国民性。
C.被赐死者下跪谢恩,并非出于感谢,而是为了保全家人,可以说明历史记载有时并不反映实情。
D.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思路行文,指出了研究国民性或地域文化共性时的若干误区。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成为新文艺。(《拿来主义》)
B.常常问题是提出了,但还不能解决,就是因为还没有暴露事物的内部联系,就是因为还没有经过这种系统周密的分析过程。(《反对党八股》)
C.然而,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这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修辞立其诚》)
D.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不愿意坐在办公室里依靠别人的汇报来进行工作。(《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4.第三段是如何采取破立结合的方法进行论证的?请简要分析。(4分)
5.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大师
[美]赫伯特·戈德斯通
“主人!”
钢琴家看着键盘,头也不抬,不停地弹。
“怎么啦,罗洛?”
“主人,①这机器是怎么回事我不明白,请你说给我听听。”钢琴家不再弹了,放松放松瘦削的腰,在凳上直起身坐着,纤纤细细的手指离开了键盘。
钢琴家点燃一支烟。他宁可自己动手。两天前机器人运到时,他嘱咐的第一件事是别按排好的指令给他点烟。
“罗洛,钢琴不叫机器,虽然从结构看你并没说错。我认为它实际上是一台能发声的机器,不止一个调,有单音,有复音。”
“我早看出来了。”罗洛用不悦耳的男中音答道,“线的粗细不同,松紧也不同。一块与地面平行的板上装着由人操纵的杠杆,控制绒布包的小锤,小锤弹动线。”
“人类的杰作成了干巴巴的东西了!”钢琴家不高兴地说。“按你的说法,莫扎特和肖邦只是实验室的技术员。”
“莫扎特和肖邦?这两个词在我的储存库里没有。”罗洛的头是合金的,闪闪亮,没有五官,表面一抹平,只嵌了两个透镜作眼睛。
“是这么回事-”钢琴家说,鼻子里慢慢吐着烟圈。“他们是两个人,专门作曲,或者说,把不同的音组合在一起,凡能发出有固定调门的声音的机器都能奏······”
钢琴家双手一举。
“真没想到,我有一天要费尽口舌对一个机器人解释音乐是怎么回事。”他咯咯笑起来。
钢琴家把烟头握进烟灰缸,转过身,弯起手指。他灵活的手指滑动着,如蛛丝般柔软,细巧。罗洛站着没动弹,乐谱架旁的莹光灯在他的大身躯上投下淡蓝色宝石光,也照着了左眼睛的琥珀透镜。
钢琴家歇下手,柔和的音乐跟着消失了。
“主人!”
“怎么啦,罗洛?”
罗洛直瞪着眼,钢琴家发觉机器人的身体里有轮子转动的声音。
“主人,我翻遍了我的储存库,发现没有这方面的指令。我想请你教教我弹钢琴。”
钢琴家看着他直发呆,慢慢地脸上才有了笑。
“谈何容易!”他大声道。“学会弹这东西得好些年的功夫。教没有生命的机器人弹琴·····好吧,我来试试!”
过了一个多小时,钢琴家打了个哈欠,看看表。
“天晚了,”他打个哈欠后说,“罗洛,全部音乐基本知识都输进了你的储存库。一个夜晚学这么多足够了,以前我学同样多的知识花的时间长得多。②明天教你用几个笨手指弹弹,我们试试看。”
他伸伸腰,说:“我要睡了,你上好锁,关好灯。”
罗洛从凳上站起来,说:“是,主人!可是我有一个请求,我想在键盘上试着弹弹。一定把声音放得很轻,不妨碍你。”
“今天晚上?你是不是-?”钢琴家转念一笑。“对不起,罗洛。我忘了你用不着睡觉。”
他拿不定主意,摸着下巴。“不过,学生好学先生不应该泼冷水。罗洛,你就试吧,只是小心些。”他拍拍发亮的桃花心木座凳。“这架钢琴我已弹了好些年,你别乒乒乓乓把它敲坏了。轻点,朋友,尽量轻点。”
“是,主人!”
钢琴家朦朦胧胧听到罗洛试着弹琴,慢慢睡着了,嘴上还挂着笑。
他坠入了云雾之中,这是一团轻轻柔柔、如丝如娟的云雾。这是什么地方?云雾散开了些,他见到了红色的天鹅绒,听到了美妙的音乐。
他笑了。
他坐在床边,听着。
他轻轻向琴房的门摸去,不由自主地颤抖着,身上只披了件外衣。
琴房很暗,只有乐谱架上有灯光。罗洛直挺挺坐在键盘边,一本正经,两只眼没盯着有灯光的地方。
他的演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时间停住了脚步,不前进了。
等罗洛弹完了这支奏鸣曲,钢琴家才发现自己已热泪盈眶。
机器人转身看着钢琴家。“你看弹得好吗?”他问。
钢琴家的嘴唇颤抖着。“很好,罗洛,我觉得很好。”他好不容易答道,是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他用颤抖的手拿起乐谱。“就会弹这一首了?”他轻声问。
罗洛答道:“我贮存的资料又多了。我根据你对我讲的原理弹了这些曲子。这不难。”
话到嘴边钢琴家又咽了回去,只轻轻重复一句:“这不难。”
这天夜里他再也没睡着。
③第二天上午他几步跨进琴房。罗洛在清扫地毯。钢琴家爱用地毯,不爱用新发明的无尘塑料,总觉得踩上去不对味。
实际上钢琴家满屋子老古董,④在现代化设备的茫茫沙漠中,他的屋子成了一片绿洲。
“罗洛,你准备好没有?”他问。“我们俩要干的事很多。罗洛,我打算让你出出风头!”
罗洛第一次没有答话。
“我请他们今天下午都来,有指挥,钢琴家,作曲家,我的经理,都是音乐界的巨头,罗洛。等着他们来听你演奏吧!”钢琴家又说。
罗洛关上清扫器,站着没出声。
“今天下午你就在这儿表演。”钢琴家的嗓门很高,一口气说了下来。“我要好好看看他们脸上的反应!
“你想多美妙,罗洛,想想吧!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钢琴大师是机器人!谁也会想象不到,谁也会惊叹不已。我现在成了一位探险家,要探索一个新世界。”
他起劲地来回走着。
“主人!”钢琴家抬头看着他时脸上很兴奋。“怎么啦,罗洛?”
“在我贮存的指令中,有一条是拒绝干任何我认为对我的主人有损的事。”机器人用词准确,经过了精心选择。“昨天晚上你哭了。这是我按指令在做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钢琴家一把抓住罗洛厚厚的、焊得牢牢的手臂。
“罗洛,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是我一时的冲动,没头脑,幼稚!”
“请原谅,主人。我无论如何不会再碰钢琴。”钢琴家睁大眼看着他,难以置信,恳求道:“罗洛,那可不成!全世界的人都应听你弹!”“不行,主人!”琥珀色透镜似乎在变软。
“钢琴不是机器。”机器人宏亮的声音说。“对我来说却是。我看一眼便能把音符变成声音,不用多弹就可以领会作曲家的意图。我要弹很容易。”
“我还知道……”琴房里机器人铜钟似的声音在响着。“还知道音乐不关机器人的事,是供人类欣赏的。我要弹很容易。……本来钢琴是不容易弹的。”
6.下列关于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有删改)
A.钢琴家一开始认为音乐是与机器人无关的事情,后来被罗洛的演奏震惊,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B.罗洛仅仅一晚上就学会了演奏钢琴,并且水平极高,这让钢琴家欣喜不已,彻夜滩眠。
C.因为看到钢琴家的泪水,罗洛断定自己的演奏是对于主人有损的事情,所以拒绝再次演奏。
D.要成为大师,人类需要多年苦练,而罗洛只需要一晚上,这是作者想提醒读者思考的问题之一。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①中罗洛将钢琴称作“机器”,反映了机器人理解事物的方式,它并不能真正理解音乐的魅力。
B.句②中“笨手指”一词表明钢琴家并不认为罗洛能把钢琴弹好,对罗洛学钢琴一事充满鄙夷。
C.句③中一个“跨”字,是钢琴家激动心情的体现,他迫不及待要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
D.句④运用比喻的手法,“沙漠”“绿洲”两词透露出钢琴家对于现代化设备和传统生活方式的态度。
8.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钢琴家的心理变化的三个阶段。(4分)
9.高三某班将举行以“人工智能与生活”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你是这次活动的发言人之一。请结合本文内容,列出你发言稿的提纲。(6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