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成都市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三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3-10-13 08:29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材料一: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节选自《左传·宣公三年》)
材料二: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秦兵罢。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沙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甀耳,可怀挟提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止于齐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节选自《战国策·东周策》)
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周 A 之 B 君 C 臣 D 内 E 自 F画 G 计 H 与 I 秦 J 不 K 若 L 归 M 之 N 大 O 国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天祚明德”中的“祚”与“门衰祚薄”(李密《陈情表》)中的“祚”在含义和用法上均不相同。
B.九鼎,相传为大禹所铸,上有日月山川神灵之像,为传国宝器。古代列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
C.危国,意思是面临危险的国家,在此指东周王朝。其中“危”与李白《蜀道难》中“危乎高哉”的“危”的含义不同。
D.材料二“非效醯壶酱甄耳”中的“效”是“仿效、相似”的意思,其与俗语“效犬马之劳”中的 “效”含义相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楚王无理质询,王孙满由鼎的轻重引申到德的轻重,表现了王孙满的睿智忠诚。
B.颜率劝说齐王:出兵救周可得美名和九鼎。于是齐王命陈臣思率军救周,秦国退兵。
C.齐王打算借道梁国或楚国运输九鼎,颜率认为不可行,因为梁楚两国早有问鼎之心。
D.齐王认为颜率就运输九鼎的困难多次谏言,对齐的帮助无与伦比,故不再索要九鼎。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5分)
(2)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3~14题。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其二)
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1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诗都写了夜色下的壮阔洞庭湖。李诗的洞庭湖宁静澄澈,唐诗的洞庭湖有风急浪涌到安宁的变化。
B.李诗以“无烟”“就洞庭赊月色”烘托湖水的澄澈,唐诗以载清梦之船压星河的错觉侧面写湖水的澄澈。
C.两首诗都与酒有关。李诗写“买酒白云边”显得豁达洒脱,唐诗写“醉后不知天在水”则显得沉沦颓丧。
D.两诗都情景交融,情思动人。李诗“乘流直上天”有羽化遗世之思,唐诗“吹老洞庭波”有迟暮伤怀之感。
14.有人评价唐温如的诗有“太白遗风”,请结合诗歌,从浪漫诗风的角度说说两人创作的共同点。(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古代散文中不乏写水的文字,如《三峡》中的“”、《小石潭记》中的“______,______”,虽不见“水”字,却给人水意充盈的感觉,并达到一种空明境界。
(2)曹操《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希望接纳更多人才的想法,模仿了管子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3)《逍遥游》中用“水”和“大舟”表现世间万物相互联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回顾中国文学发展脉络,自《诗经》《楚辞》以来,侧重个人经验、感性表达的抒情一直是与“载道”并立的文学传统。抒情传统弦歌不绝,更延续至当代影视创作领域。如《中国》第二季在解说词中融入当代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共情,在讲到李白的个性时总结道:“归于山野未尝不是件幸事,但即便是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依然会有“东风吹梦到长安'的眷恋。”清新古雅的语言让解说词充满了①。《惟有香如故》运用抒情性文本营构出②的艺术效果,带领观众在哀而不伤的基调中,通过形神兼备、意境深远的作品,达至晶莹剔透的诗的世界。
抒情性纪录片与中国古典文学的抒情传统密切相关。这些抒情性的纪录片文本融入了主动的“诗言志”“诗缘情”的古典文学传统,倾注了当代人的缅怀,让历史不再是书本上冰冷的文字。纪录片由此不再是一种③的记录,而是成为了带着温度的“有情”的影像,为当代中国纪录片创作找寻到了一条抒情性的创新之路,让其成为文学之外的另一种形态的抒情“美典”。
16.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7.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18.请概括抒情性纪录片的特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题。
材料一:
①语言交际活动总要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进行,交际环境就是通常说的语境。②为了适应特定语境的要求,相同的意思需以不同的词句来表达。③同样是表达请人帮忙的意思,用“劳驾,打听一下”显得客气谦和,“你帮我打听打听”随意中带着亲近,“请帮忙打听一下,好吗?”透露着商量的语气,“你替我了解一下”则比较正式,而“尚望代为了解”适用于婉转的书面表达。④如果问究竟应选择哪一种为好?要依语境而定。⑤这体现了语境对词句使用的制约,也体现了语言交际中的情境相适原则。
材料二: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摘编自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19.阅读材料一,下列关于加点词和标点符号的使用,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③句中加点的“尚望”属于谦辞。
B.③句中加点的“于”字可以删去。
C.④句画线的问号“?”应改为逗号“,”。
D.⑤句中的“制约”应替换为“控制”。
20.阅读材料二,作者在语境中对“白求恩”用了三个不同的称谓。请结合文段,分析这样表达的作用。(6分)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囊括了茶园管理、茶的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全部流程。这些技艺、习俗能深切地融入中国人的生活,有赖于以下条件的共同助力:中国茶园有适宜茶树生长的土壤和气候,且经过了一代代人的精心管理;茶叶的制作技艺精湛,并不断地升级优化;人们能够通过制茶、泡茶、品茶的实践愉悦身心,培养平和包容的心态,传达茶和天下的理念。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