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河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摸底检测(三)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3-10-13 08:31
参考答案及解析语文(三)
1.C[解析]“诚信缺失依然是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错,即使是“主要矛盾”,也应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信用问题”上的,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2.C[解析]A.由材料一“我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初步显威”无法得出假设结论,守信激励也必不可少,一味加大惩戒力度也许会适得其反。B.从材料二中“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制与信用体系并不健全……因此,在设计之初,我国就选择超越狭义的征信,同步建设征信系统及其运行环境”不难看出原来的因果关系。选项“导致”前后并不存在因果关系。D.材料二中“一是政府要发挥诚信建设示范作用,进一步提高透明度和公信力。二是以公平公正的司法打造社会对法律底线的敬畏感。三是将信用意识和社会道德培育结合起来,打造全面的社会互信”,首先三者是并列关系,其次“打造全面的社会互信”是做法不是结果,因此选项条件关系不成立。
3.C[解析]中西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内涵的不同是基于不同国情,优劣之别于文无据。
4.①信用体系建设缺乏顶层立法。②信用体系建设开发应用体系不健全。③信用数据的收集共享仍存在较多困难。④市场主体“诚信”道德缺失和“信用”行为不规范。(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①举措一: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管理制度有利于重点引导正向激励,规范负面惩戒;②举措二:高效的信用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市场主导的正向激励型信用信息应用;③举措三:加强社会信用文化建设,厚植浓厚的信用理念。(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B[解析]A.“有对逝去生命树木的叹惋”错,由“我伫立倾听,一切都是安静的,无论生死”可知,树木的生与死呈现的都是自然的静美。C.“对充满喧嚣的现代城市生活的厌弃”过度解读,由“这雪,落在我仰望的眼睛里。是啊,有时仅仅仰头就令人晕眩……”再结合前后文,更多是对自然神奇之美的敬畏、喜爱、陶醉,并未表达对城市喧嚣的厌恶。D.“写到自己的高原反应”错,由“所谓的高原反应,所谓的晕海,都是身体自然流露出来的敬畏吧?即使有了高原反应……它们如同身置爱意的反应……可知作者身处雪峰之下,并未有高原反应。
7.C[解析]由“我想象,在无人抵达的高处,一只雪豹……”可知雪豹属于作者想象,是虚写,并非实写。
8.①“小花和积雪零零落落……都是自己作为一棵树时的完整回忆。”运用拟人手法,作者思路清奇,想象小花、积雪有明天的梦,又想象树根等对自己曾经作为树进行回忆,赋予小花、积雪、被伐掉的树干以人的情思,写出无关乎生死的生命的静美。②“有些树的方向……它们依然生长。生在这里,死在这里。”由实到虚,思维开阔,由树的根须想到动脉、毛细血管,继而联想到这些树曾经遭受过的打击。表现出树的坚毅、顽强、向上的生命活力。③“最后,是紧紧焊合如金属的,像整体的铁、整体的铅、整体的铜那样的,整体的花岗岩山峰。就像什么也不能把它分割和侵害。”既是比喻,也是新奇的想象,将“山峰”比作“金属”“铁”“铅”“铜”,意象由大到小,喻体新奇,生动形象,写活了花岗岩山峰的浑然一体和不同的色泽。(每点2分,举出两例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沟谷里无论死去还是活着的树木被赋予不屈、顽强、勇毅、壮烈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它们静美、强大生命力的赞美;②作者通过描写令人生畏的陡峭、锐利的山峰,宛若铜墙铁骨的坚实的山岩,生蛮、旷远尤其是有如悬浮的神秘、巍峨的雪峰,表现出作者对雪峰这个自然神迹的敬畏;③作者赋予动物自在、洒脱、壮硕、不可侵犯、充满天然的野性之美的特点,它们已成为自然的一部分,与高原和谐共存,表现出作者对这种静谧、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AEH(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11.D[解析]《出师表》“后值倾覆”中“倾覆”指覆灭、颠覆,二者含义相同。A.“幸”在《促织》“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中指侥幸,幸而,二者含义不同。B.“晏”在《氓》“言笑晏晏”中指和悦的样子,二者含义不同。C.《离骚》“宁溘死以流亡兮”中“流亡”指随流水消逝,二者含义不同。
12.B[解析]《止息》与《广陵散》出处是一样的,都是嵇康所作,所表达的情感也相同,都表达嵇康对魏国、晋朝危亡、朝代更迭的慨叹。
13.(1)如果会妨碍百姓们收割,就单独免去沿路百姓的赋税就可以了。请允许我指示有关部门,说皇上马上就回驾西京。(“刈获”“蠲免”各1分,句意2分)
(2)后来臣僚到便殿,多数是因为私心想达到自己的目的,迎合君主的旨意希望得到皇上的恩宠,求取官位,我怎么会把这个当成声誉呢!(“诣”“干求”各1分,句意2分)
14.李林甫佯装脚疾单独奏事是为了迎合君主心意,得到皇帝恩宠,排除异已,巩固自己的地位。(1分)韩皋身为御史,拒绝单独奏事是忠于职守,本着公平公正的态度去处理公事,不为私利;(1分)设置便殿本是皇帝体恤臣子,自己不能恃宠而骄。(1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唐玄宗当时在东都洛阳居住。因为宫中闹鬼怪,第二天,玄宗召集宰相们上朝议事,说自己想回驾西京长安。宰相裴稷山(裴耀卿)、张曲江(张九龄)劝阻说:“老百姓现在正忙于收割打场,请皇上等候到冬闲时再回驾西京吧。”当时,李林甫刚刚升任宰相,他心中暗暗体察到玄宗欲回驾长安的原因,等到退朝时,他假装脚瘸留在后面。玄宗皇帝问:“脚怎么瘸了?”李林甫回答说:“我的脚没有病,我是想单独向皇上上奏事情。”于是李林甫对玄宗皇帝说:“洛阳、长安二京,是皇上的东宫与西宫。皇帝要去哪儿,难道还用选择时间吗?如果会妨碍百姓们收割,就单独免去沿路百姓的赋税就可以了。请允许我指示有关部门,说皇上马上就回驾西京。”玄宗皇帝非常高兴,就在这一天回驾长安,再也没有上东都洛阳来。过了十多天,裴耀卿、张九龄都被免除宰相职务。
材料二:
太保韩皋天生知晓音律,曾经欣赏客人弹奏《止息》,于是赞叹道:“嵇康所作的这支曲子,太精妙了。创作这首乐曲时,正值晋魏交替之际,《止息》与《广陵散》出处是一样的,只是名字不一样。它的音律主要为商调,商音有秋天的悲凉意味,与天气将要寒气逼人,草木凋残零落相应,这是到了年岁结束的时候吗?(晋朝正值金运,商又是金声,)这是用来影射魏国将要结束将被晋朝代替吧。商的音律缓慢,和宫调同音,这是臣子要夺取君主的位置吧?这是用来影射司马氏将要篡夺君位啊。广陵就是现在的维扬,散表达的就是危亡啊;扬是晋武帝王后的姓氏的谐音。说的是杨后和她的父亲杨骏覆灭晋朝啊。《止息》表达的是晋朝虽然兴盛,但最终快要灭亡了啊。
韩皋担任御史中丞、京兆尹时,常向皇帝奏事,每朝见皇帝一定在紫宸殿,面对百官进行陈述,未曾到便殿去上奏。皇上对韩皋说:我和你在这说不完时,可以到延英殿去谈论国家太事,对没谈完的话大可匡正补益。韩皋的亲友都对韩皋说:“自乾元以来,群臣启奏政事都到延英殿去,如此才能详尽。您为什么只是在外朝面对百官向皇帝陈述呢,恐怕不谨慎保密吧?”韩皋说:“御史这个官职,意味着国家的公平。不畏强暴,明辨是非,只有在公开的地方,在哪里有什么不能让别人知道的吗?为什么请求去便殿,躲避百官私语,以国家法律为自己谋私利?况且设置延英殿的本意是肃宗皇帝因为苗晋卿年老走路困难,所以才特意建这座宫殿。后来臣僚到便殿,多数是因为私心想达到自己的目的,迎合君主的旨意希望得到皇上的恩宠,求取官位,我怎么会把这个当成声誉呢!”
15.C[解析]“零落尽”并非“慵收拾”的原因,二者都是词人屡遭废退打击的无奈之举。收拾它们又有何用,只能任凭它们零落殆尽,是同人满怀报国热情,却只能被闲置的愤激之情的流露。
16.①表达了对过去壮怀激烈的军旅生活的留恋,②抒写了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③表现出年华老去、报国无门的无奈与悲愤。(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1)问征夫以前路 恨晨光之熹微(2)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3)示例一: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示例二: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示例三: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每空1分)
18.①熠熠生辉②晨钟暮鼓(每处1分)
19.修改后的句子虽然也表明了游子对钟鼓楼的思念,但过于直白;(1分)“钟鼓楼就像生活中的‘影子’”使用比喻,把“钟鼓楼”比作“影子”,形象生动地写出钟鼓楼和游子关系的紧密,如影随形在钟鼓楼的“影子”中,寄托着浓浓乡愁;(2分)“走哪都绕不开”形象地写出游子对故土的牵挂,无论身在何处,故乡都是游子魂牵梦萦的地方。(2分)
20.D[解析]“减压阀”和D项的引号都表特殊含义。A.表引用。B.表强调。C.表特定称谓。
21.①加速了解压产品的传播②好不容易休息下来③有需求就一定会有市场(每处2分,意思对、符合字数要求即可)
22.如果年轻人需要一个情绪释放的出口,不同的解压产品和服务刚好提供了宣泄压力的出口,这难道不是需求与市场双向奔赴的结果吗?(每处2分)[解析]第一处成分残缺,“一个情绪释放”后加“的出口”;第二处搭配不当,“降低”和“压力”不搭配,应改为“宣泄压力”或“减少压力”“缓解压力”。
23.[写作指导](1)材料分析
材料围绕《故宫日历》这一关键概念,介绍了它具有“日历书”的用途、精美图录的特点和手账的功能。还从读者角度概括了阅读《故宫日历》的体验。
(2)立意分析
结合材料,《故宫日历》属于文创产品,它的文物图片、主题都对应着中华传统文化。“用AR技术‘复活’文物,让古画‘动’起来,能够把文物‘带’回家”能看出“科技”“创新”;“知识丰富的艺术、文博、历史类日历书……随心书写”指向于“实用”;“精美”“饱览文物之美”对应“审美”“美学价值”。可围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结合“实用”“审美”“传承”“创新”“科技”立意。参考立意:①以科技助力传统文化传承;②弘扬传统文化,实用与审美可以兼顾;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国式审美。
(3)任务分析
从“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看,要写成议论文。要求行文观点明确、层次清晰,有理有据、论证严密,语言可适度追求生动性、形象性。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