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毕节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4-03-24 16:33
毕节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建议
1.D(3分)解析:A选项“每个人拥有的社会关系”说法错误,原文是“可能拥有”,范围扩大。B选项“故这一关系是最重要的”,于文无据。C选项“老师与学生”不属于工具性关系,而是混合性关系。
2.A(3分)解析:材料一并未论述工具性关系的交往法则。
3.D(3分)解析:D选项强调先公后私的祭祀权。
4.(4分)
①都采用总分结构,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②都采用举例论证,观点明确,论证有力。
说明:每点2分,共4分。
5.(6分)
①等级性:元妃在结束省亲回宫前,根据皇家规矩、贾府辈分,通过礼物分配把贾府上下人等分成若干等级,体现了差序格局的等级性。
②伸缩性:贾府鼎盛时秦可卿出殡,王公贵族、文武百官皆有祭奠。而贾府被抄家后,贾母去世,葬礼冷清寒酸,体现了差序格局的伸缩性。
③壁垒性:薛蟠意欲进京,担心京中房舍被看守之人偷偷租赁出去,便和母亲商议,打算提前安排人去打理,体现了差序格局的壁垒性。
说明:每点3分,共6分,符合题意即可。
6.B(3分)解析:没有“对传统农耕方式消退的惋惜”。
7.A(3分)解析:“都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错误,第③段描写小麦时并未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8.(4分)
①一粒米在四五月播种,七八月生长,九十月成熟,最后成为食物,它自有生命的轮回,一粒米就是一个世界。
②一粒米能滋养生命,维系着生生不息的人间烟火,人类世界与一粒米紧密相连,可以说一粒米便是一个世界。
说明:每点2分,共4分。
9.(6分)
①叙风土人情。作者讲述了家乡农业种植情况,描写了极具地域特色的生活场景,呈现了东北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
②展时代风貌。文本一通过对传统农耕方式的退场和现代机械化作业的登场的描写,展现了时代不断发展的新面貌。
③咏人间大爱。作者结合自己的童年经历,描绘了龙江大地百姓富有烟火气的日常生活,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本一叙述了东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展现了时代发展变化的风貌,歌咏了普通百姓对生活的热爱,引导读者感知生活的温度,符合《烟火人间》栏目的征文要求。
说明:每点2分,共6分。
10.BFH(3分)解析:由斯言也,信之所以徒任为将而不与闻天下之略,且以不保其终者,胥在是矣。
11.B(3分)解析:此处“雠”意为“偿付”,《伶官传序》中“及仇雠已灭”的“雠”意为“仇敌”,意思不同。
12.A(3分)解析:要挟刘邦只是作者的推测;请封齐王是在齐地刚刚平定时。
13.(8分)
(1)(4分)
译文:(西汉)承继秦末六国的破败局面,人人都想做君王,而(刘邦)急切地分给他们土地和人口,放纵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
说明:“亟”“恣”各1分,句意2分。
(2)(4分)
译文:在项羽惨败之后仍然跟随他的有三十多名骑兵,项羽的兄弟和姻亲却没有一个参与其中。
说明:状语后置1分,“与”1分,句意2分。
14.(3分)
①韩信:项羽之失在于吝啬爵位封赏。
②陈平:项羽之失在于不能任贤用能。
③王夫之:陈平之言较韩信更为公允。
说明:每点1分,共3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15.B(3分)解析:颔联是虚写,并非睹物伤怀,也并未抒发物是人非之感。
16.(6分)
①回望历史,表达了诗人对汉朝曾经的辉煌历史的深切缅怀。眼前的巍巍高阙,墓中的累累列侯,无不昭示着刘汉王朝曾经的辉煌。
②关照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当朝统治者昏聩无能的无情嘲讽。提剑的明主,只耳闻于史书,当朝治下,盗墓的愚民,却亲见于眼前。
③忧切未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与自身前途的深切担忧。腐儒骑着瘦马,览千载历史,忧国运兴衰,行万里乾坤,叹人生起伏。
说明:每点2分,共6分。
17.(6分,每空1分)
(1)(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2)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
(3)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说明:第(3)题其他答案符合情境也可。
18.(6分)
①之所以称为“九叠”
②九叠篆是如何叠篆的呢
③九叠篆历史文化意蕴丰富
说明:符合语境要求即可酌情给分。
19.(4分)
解析:语序不当(调换关联词后内容),缺少介词(在“中国书法”前面加“将”)
修改参考:将中国书法融入设计之中,既能让春晚主标识更贴近中国传统新年,又能以此推动中国美学的传播。
说明:每处2分,共4分。
20.(3分)
①字形庄重匀称;②线条复杂多样;③布局方正均衡。
说明:每处1分,共3分。
21.(4分)
①万念俱灰②迫在眉睫③痛不欲生④耳闻目睹
说明:每空1分,共4分,意思相近即可酌情给分。
22.C(3分)解析:A特定称谓,B讽刺否定,C特殊含义D直接引用
23.(60分)略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