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专题 > 高考作文 >

2015江苏高考下水作文:《智慧无价》等5篇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06-11 16:20
2015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
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这是201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考场外,他们也尝试了一次“下水”作文。6月7日,《海门日报》和市作家协会约请部分中青年作家“试水”。他们中,有的是当年高考的佼佼者,有的是落榜生,还有的考上中专、中师,错过了高考机会。让我们看看他们如何诠释“智慧”。


智慧无价
陈亚东(记者 作家)
人们常说,这孩子从小很聪慧,指的是其与生俱来的智慧。然而先天聪慧没有后天打磨、积累和升华,充其量只是小聪明而已。而智慧的累积是生命长河里厚积薄发的经验、能量、境界,有着与社会同步前进的共鸣特质,智慧值得尊敬,更是无价之宝。
“没有智慧的蛮力是没有什么价值的。”这是俄罗斯寓言作家克雷洛夫的名言。在我们的遇见或感受中,很多事情有的人完成时会流血流汗,有些人则四两拨千斤。“南辕北辙”“刻舟求剑”“鲁人进城”等古代寓言,讽刺了没有智慧的人。而“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显示了孩子的智慧。高度发达的网络融进生活,那是现代人的智慧。人类社会每前进一步,都有智慧的支撑。
智慧是一种预见,一种境界,更是无法衡量的财富。当“阿里巴巴”成为中国最大的网商和世界第二大网络公司,并且成功在美国上市时,人们敬佩马云。然而1995年,他大谈网络在未来的作用时,被很多人说成是“骗子”“疯子”和“狂人”,而如今,阿里巴巴一路走来,从注册资本只有50万元人民币的小企业,变成了市值超过200亿美元的大企业,创下了全球互联网融资额的最高纪录。如果当年马云没有预见,而是听从别人指点做饭馆,那么今天的阿里巴巴可能就是一家饭馆而已。
智慧是一种博大和练达,一种建立在良好气度、风度和分寸上的处世态度和风格。经验是智慧的前身,而智慧是升华了的经验。我们常说某某人“大智若愚”,指的就是一种不凡的气度和个性。聪明不一定有多少智慧,但有智慧的人必定聪明过人。如果说聪明能够帮助到自己,才智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帮助了别人,那么智慧就是利己又利人。当今世界风云变幻,作为发展中的中国,第一要务就是让国力强盛。中国在外交方面体现出“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智慧,在世界面前树立起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如果个体生命没有智慧,仅仅会黯然失色。如果社会缺乏智慧,将会混沌无序。智慧,是引领人类进步的永恒的明灯。


善良是智慧本色
昨夜轻风(心理医生 作家)
中华民族是智慧的民族,五千年文化孕育出的华夏文明,让这片土地如同地球上的一颗明珠,熠熠生辉。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明的支撑。一个民族的立身之本,不是经济而是道德。
德之本色,是善良。人之初,性本善。有了善良本性,才有智慧,才有文明,才有发展,才有成功。曾几何时,华夏子民,从小接受的教育皆是:善待他人,尊老爱幼,孝顺父母,扶危济困。古代文人,也皆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所谓修身,第一当然是要修自身之德。
有德者誉满天下,失德者遗臭万年。孔子有才有德,教导后人与人为善,千年之后依然被奉为圣人、智者;秦桧亦有才,曾高中状元,创造宋体字,书法不输于宋时的“苏黄米蔡”。可后人无人仰慕其“才”,子孙亦不认他做祖宗,皆因他的缺德。可见,德才兼备方为智慧之人。
可是,曾几何时,中华民族的善良本质却被一次次考验和践踏。当两岁的小悦悦满身伤痛孤独地躺在马路中央,十几个路人纷纷走过却无动于衷;当耄耋老人倒在路上无人敢扶;当车祸伤者躺在地上呼救无人相助;当年迈的父母被子女赶出家门……试问,人性在哪里?传统道德在哪里?善良本性在哪里?这些路人都是无知之人吗?当然不是,或许,他们中也有很多高智商有知识之人。可是,这样的人算是有智慧之人吗?连基本的人性和善良都没有,何智之有?何慧之有?对身边的同胞都冷漠的人,纵然知识再多地位再高,又怎会赢得尊敬,怎会取得成功?
有智有慧,才是智慧。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颗慧心,便不能称之为智慧;知识再多,才华再高,无德配之,只能算个有文化的流氓。中华民族一向崇德,华夏子民本性为善。只是如今却教育出许多的高知低德之人,不得不令我们深思。
善良方是智慧之本,善良才是人性本色。善良是人生的雨露甘霖,善良让智慧焕发光芒;善良让世界充满仁爱。
只有保持善良本色,才能让我们的民族更团结,社会更和谐,文化更繁荣,智慧更强大!


慧由心生
顾熠 (记者 作家)
什么是智慧?
“智慧”和“知识”,和“聪明”不一样,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识、才智,也不是老师可以教出来、学校可以学得到的。我想,智慧是一种生存境界的体现。智慧是人生价值和准则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的经验。
在这个世界上,聪明人不多,而智者就更罕见。苏格拉底说,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连苏格拉底都无智,可见智慧有多难!
所谓“慧由心生”。智慧是一种心灵的东西,是一个人内在如火炬般的光辉与洞见,能够照彻所有人生与世间的虚伪层面,直抵真相。当一个人的内在智慧尚未开启之时,外在的学习,以及丰富的历练,都有助于“转识成智”,将表面的知识内化为智慧。
我们说智者靠心灵,而心灵则靠修炼。有人天生就聪明,但天生的智者少之又少,一般都是聪明人在经历了磨难之后,悟出了人生的道理。当然,智慧要求人不仅仅去“体验”,更需要心灵去“领悟”。本性的觉悟,也可称为慧悟。所以,觉悟了的人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具有超凡的大智慧,就是一般所说的富于哲理吧。
例如苏轼,他遭遇“乌台诗案”,仕途从此一蹶不起,他也曾因自己遭受到的待遇感到不平,也因自己所处的境况感到苦闷,但他最终还是寻到随遇而安这一剂良药,将自己从现实的苦海中拔了出来,所以才有了流传千古的《赤壁赋》,典雅闲适的雪堂会友、作诗、饮酒。这就是人生智慧。美国盲聋女作家兼演讲者海伦·凯勒,她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作品感动着世人,她得到全世界的尊崇,海伦·凯勒耳不聪目不明,也确是一个用心灵感悟世界的大智者。
我们常人自出生以来,接触到种种外界事物,头脑中塞满了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时时被那些消极的思想掌控着。 唯有以修身治学,才能重显人生的本来状态,让内心生发出智慧和光明来。
鸟靠翅膀兽靠腿,人靠智慧鱼靠尾。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的就是一颗心。心柔顺了,一切就完美了;心清静了,处境就美好了;心快乐了,人生就幸福了。心宽了,烦恼自然就少了,日子自然就顺了,人生也就圆融自在了。
想必这就是我们正在寻找的人生智慧。


智慧之爱
茅云华(记者 作家)
村子老了,走不出去的大部分是老人,村子就愈发显得苍老。
傍晚,通往村里的小道上,奶奶和二魁一前一后往家赶。深秋了,雪白的棉花在道路两边怒放,乡亲们忙着收获。奶奶时不时地打招呼,二魁却低着头、红着脸,看也不看乡亲一眼。奶奶说:“明天学校放假,帮我摘棉花!”二魁不接话。奶奶又说:“回头用村里的电话给你爸爸打个电话,信不信,他保管也这么说。”二魁还是不接话。奶奶继续说:“棉花一摘完,冬天就来了,你爸快要回来啰!”二魁突然站住了脚步,不愿进村。
村会计骑着自行车从对面过来,看到二魁,笑着说:“哟,放学啦!”二魁别过身子,嘴里勉强发出一声只有自己听得到的“嗯”。奶奶笑了,退回到二魁身边,悄悄告诉他:“谁都不知道。”二魁不相信,依然不挪步。奶奶又说:“下午学校的电话打到村委会,我刚好在那边,没过别人耳朵直接听的电话。”二魁终于抬起了头。奶奶又说:“奶奶相信你一定是个好孩子!会计和你打招呼,你怎么睬都不睬?”二魁说:“我睬了。”
夜里,二魁翻来覆去睡不着。家里没装电话,爸爸电话只能打到村里。二魁悄悄捡废品换钱,想从收废品处换一个旧电话,看到学校保安室后面有好几筐废铁,便打了主意,没想到搬运的时候被发现了。盛怒之下,校长通知家长到校。奶奶用老命向校长保证孙子不会再犯错误,校长这才原谅了二魁。
里屋的床上,奶奶也在装睡。白天,学校的电话打到村里时,她正在棉花地里。村干部传来消息,老人家匆忙往学校赶,半路又折回村里,让大伙装一把糊涂。乡亲们知道二魁生来敏感,自尊心重,纷纷答应奶奶,让她放宽心。躺在床上,奶奶的心里不踏实:“万一哪个缺心眼的说漏嘴,让二魁知道我骗了他,他该会多恨我啊!”
可二魁终究还是知道了,却是在18年后奶奶的葬礼上。创业成功的二魁回到村里送奶奶最后一程,老书记说起这件事。“那时,你奶奶怕你受不了议论,千叮万嘱让我们装作不知道。其实,村里很多人都知道了。现在看来,这是她教育孩子的一种方式,充满了智慧。孩子犯错之后,她不打、不骂,甚至不去责怪,而是用更多关爱、更多鼓励去教育。我在书上看到一句话,说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智慧就是爱。你大学毕业离开村子的这么多年,你奶奶常常跟人说,你是她一手带大的,现在有多孝顺、多出息……”
老宅门前,二魁的泪水簌簌地掉落下来。


平棱磨
如木安然(机关工作人员 作家)
安康六十五年前根本不曾料到会和美兰生活一辈子。
每天清早,她在微明曙色里起床,不开灯,天窗上穿进淡青天空。然后,厨房里响起噼哩叭啦的柴火声,青烟沿着屋檐匍匐下来,把院子熏透。窗棂里透进的焦味,他终于闻得习惯,甚至渐渐嗅出淡淡的香味来。被窝里,她躺过的地方还留着若有若无的香味。但她几乎不用雪花膏的呀?结婚时买的两盒,只在婚礼当天搽了一点……他试图回想起当年香飘十里的女同学,哪怕一个也好。但他有点力不从心。
“起来!吃饭了!”她从不呼他的名,语气也似乎总是不带什么感情。这是令他不满的另一个原因。跟他的女同学比,她实在有太多让他嫌弃的地方:她大字不识一斗,也学不会她们的娇俏与发嗲,从不穿裙子,更不要说涂脂抹粉,做事总是风风火火毛毛燥燥。一想到这最后一点,他就忍不住起床了。
果然,灶后的柴草又散到灶前了,她发鬓上还插着一枝。他伸手帮她捡掉,她居然没有发觉。从前,他总会一边收拾散到灶前的柴草,一边嘀嘀咕咕地叨唠几句:“急什么急呢,你看看,你看看,弄得像鸡抱窝似的……”
她呢,毫不在意,把锅碗瓢盆洗得咣咣响。头几年,他还有点恼火,觉得她是在用这样的方式向他示威。后来才想到,六个孩子,还要急着去赶工分,她轻手轻脚哪里来得及呢?
他想通这个道理的时候,孩子们都已经大了。背着书包去上学,一个个自觉把碗盏收拾干净,整齐划一得像军人。他不由得心里暗暗佩服她的棍棒管教功夫,确实比他推崇的讲道理管用。但他不愿意让她碰自己的那些书,他怕她不能温柔对待它们,宁肯自己举着长毛掸帚轻轻扫过书脊。她鼻子里的轻哼他其实听得见:“哼,还怕它们疼啊?”
他细细收拾院子的时候,她早就推着独轮车下到田里去了。
她走了,他才把那台海燕收音机拧响音量。听一段新闻,或者一段昆曲。而她,总是嫌它吵,“耳朵嗡嗡响,头要碌碌转。”他只好迁就地让它屏息收声,只在去单位上班前才叫它亮一嗓子。
后来,子女都成家了,他也退休了,她却仍然念着田地收成,不肯放下那几亩田。他就陪着去,可是发现什么都搭不上手,他觉得越是老了,自己越像是被她照顾的小孩子了。
回家也没有什么事做,他只会站在阔案前,提着墨笔写:“永和九年,岁在癸未,暮春之初……”写着写着就顿在那边,夕阳就一点点从窗格里爬下去了。
过年时,外孙们在一起围着他们玩笑。有人问美兰知不知道安康曾经的女朋友。美兰笑得每一根皱纹都开了花:“怎么不知道?我样样晓得!”
“那你怎么不生气?”
“生气有什么用?你们外公不是说过,生气是无能的人用来对付无法的事。他自己说的,要智慧地处理争端。”
“那你怎么智慧地对付他?”
“对付?用得着费心思?石磨棱也能磨平,还有什么不能平息?你去看看,他夹在书里的那些照片,可还有一张能看清面目?还宝贝似地藏着,不让我动一根手指!”
大家哈哈笑起来问他是不是真的,到底是夹在哪本书里?
他却一脸茫然的样子:“什么书?道德经吧?”大家又是一阵笑。
他重又沉回自己的思绪:回来那一天,他正夹着文明棍站在上海出租屋的楼梯口,叼着雪茄歪着脑袋去凑火柴棍。女同学在舞会等着他,他有心要叫她急一急。
邮差在楼外喊:“安康,安康!加急电报!加急!”电报只五个字:“病危速归。父。”
他就被这五个字骗回了老家参加与她的婚礼。
他记得婚礼时,门外的朱顶红开得如蓬蓬烈火。正是暮春之初。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