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三百首 > 古诗赏析 >

吴涛《绝句》“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全诗翻译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3-07-27 23:24
 宋 吴涛  《绝句》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注释:
    游子:指离家远游之人。
    春衫:单薄的春装。
    试:尝试。
    歇:停,这里指蛙畏寒而声息全无。
    作:起。

译文:
     最易感知气候冷暖长年离家远游的人,已尝试穿上了单薄的春装,残春三四月间,桃花已凋谢,落红遍地,野梅叶稠阴翠,浓荫中已结出了酸溜溜的梅子。怪不得一夜里蛙声停了,原来是东风又起,天又变寒了。



赏析:
吴涛,生卒年不详,字德邵,崇仁(今属江西)人。是宋高宗绍兴年间著名隐士环溪先生吴沆的大哥。下选 的《绝句》便是吴沆的《环溪诗话》存录的。全宋诗收入其诗四首:《绝句》,《山居》,《在杭日作》,《仲春》。其中以《绝句》广为流传。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这两句写气侯乍暖,并点出春夏之交的季节。诗人很善于选择人与物的典型形象。先写“游子春衫”。游子长年在外,对气候冷暖的变化最易感知,此时游子脱去冬服而换上单薄的“春衫”,这个视觉形象反映出气候的暖煦,又给人一种舒适、轻松的美感。一个“试”字写出游子的心理状态,寓有因气温不稳定而尝试之意,也为后文埋下伏笔。次写“桃花”与“野梅”。桃花于仲春开放,但此时已“飞尽”,梅花于初春开放,夏初结梅子,此时则“野梅酸”,二物皆足以显示江南三四月的特征。写桃花,后从视觉角度,不仅“桃花”二字有色彩感,“尽”前冠以“飞”又显示了动态美。写梅从味觉角度,一个“酸”字足使口舌生津。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这两句写气候忽冷。诗人很会捕捉典型的细节:先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因前两天气温乍暖,青蛙也为之欢欣歌唱,陡然增添了暖意,但忽然“一夜蛙声歇”,确令人感到“怪”;后是从触觉角度落墨,原来是气温又变寒,青蛙于气候变化极为敏感,它们躲进洞里,声息全无,正显示着“东风十日寒”。“十日”与“一夜”相对,时间更长,但毕竟已是“东风”,此“寒”自是强弩之末,不必为之生畏。
  这首诗纯然写春夏之交人们对乍暖还寒气候的体验,未必有什么寓意寄托。但选材精到,体验细致,有跌宕曲折之致。特别是注意全面调动各种审美感觉,从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等角度进行描写,使诗的意境显出多层次,多侧面,具有立体感,给人以更丰富的美感。正如钱钟书评述的“写春深夏浅,乍暖还寒的情味”,语句清晰,体验真切。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宋代吴涛的这首春景诗,具体而又生动地展示了暮春时节的天气和物候现象。用现在的气象术语阐释,就是在可着单衣的暮春时节,随着北方强冷空气的入侵,气温骤然降低,难以回升,从而出现较长时间的寒冷天气(一般还伴有阴雨)。气候资料也表明,大约每两三年左右,在5月上旬前后,江南(沿江)地区将会遇上一次强冷空气活动,从而出现上述诗句中描述的景象。所以说,暮春时节,人们的起居着衣还是应该遵循传统的“春捂”原则,尤其在早晚时段,或是天气变坏之时,应尽可能地多穿些衣服,中老年人以“不感觉热”为标准,年轻人则以“不感觉冷”为标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忽冷忽热的气象变化,否则,极容易患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也容易诱发或加重一些慢性病);而换一个角度说,“春捂”其实就是一种耐热锻炼,使得人体能自然适应即将到来的炎热夏季。



相关阅读

苏轼《望湖楼晚景》“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
东汉《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人生寄一世,奄忽
曹邺《官仓鼠》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八)》“青松在东园,众草
朱彝尊《出居庸关》“居庸关上子规啼,饮马流泉落
萧雄《风洞》“深谷崖边一窍开,汹汹橐龠走奔雷”

有帮助
(4)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