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考题 > 考题分析 >

诗歌的景物形象鉴赏复习总汇(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12-15 15:22
【例题2】(2009海南、宁夏卷)
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鹧鸪天的注释】①鹧鸪天作于代人赋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题干】(1)鹧鸪天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答案】鹧鸪天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
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
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
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
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
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
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解析】同样这首诗考查形象、意境的能力。首先要找出诗歌中描绘的景物,然后分析这些景物有何特征,如冷清凄凉、生机勃勃等,再组合起来看它们共同具有什么特点,即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注意回答时,答案中既要有包含名词性的对画面景物进行概括的词语时间,“早春”地点(“江南),又要包含形容词性的描绘画面意境的词语(“春意盎然”)。

【例题3】(2007北京)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7分)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 ⑦之。
注释:
1.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fúyǐ):车前(草名),可食。
2.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
3.有:得到。
4.掇:摘取、拾取。
5.捋(luō):成把地握取。
6.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
7.(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题干】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象?请概括描述。(4分)
【答案】妇女们(人物)在田野上(地点)边采野菜边唱歌(事件),一派欢快(情感)的劳动景象。   
【解析】同样这首诗考查形象、意境的能力。不过,稍微有点变化,出现了人物,所以答题格式成了某人在某时间某地点带着某样的情感干某事。

【例题4】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⑴,汉家宫阙动高秋⑵。
残星几点雁横塞⑶,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⑷,红衣落尽渚莲愁⑸。
鲈鱼正美不归去⑹,空戴南冠学楚囚⑺。
注⑹ 鲈鱼正美:西晋张翰,吴(治今江苏苏州)人。齐王司马冏执政时,任为大司马东曹掾。预知司马冏将败,又因秋风起,想念故乡的菜莼妒鱼脍的美味,便弃官回家。不久,司马冏果然被杀。
⑺南冠:楚冠。因为楚国在南方,所以称楚冠为南冠。《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间之日:‘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悦之,召而吊之。’后用以“南冠”指囚徒或战俘。
题干】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意境和手法两个角度分析写景的妙处。(6分)
【答案】从意境上看:寥落的晨星,南归的雁阵,哀婉的笛声,倚楼吹笛之人,营造了一幅凄清的画面,烘托出内心的悲凉之情。
从手法上看:①视觉和听觉多角度写:“残星几点”“雁横塞”“人倚楼”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②动静结合:“雁横塞”是动态,“残星”“人倚楼”是静态。(意境2分,手法4分,共6分;答“远近视角变化”“诗中有画”等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从意境和表现手法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解答此题要从整体把握诗歌内涵的基础上进行。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