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考题 > 考题分析 >

咏史怀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解析(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08-10 16:44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吴宫怀古
陆龟蒙
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注】香径:指春秋时吴国馆娃宫美人采香处。故址在今苏州西南香山旁。长洲:即长洲苑,吴王游猎之处。在今苏州西南、太湖北。
5.诗人眼中,吴宫景色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认为吴王亡国的原因是什么?对于国家兴亡,作者表明了什么观点?
【答案】残败凄凉。
夫差亡国的根本原因是他骄奢淫侈,无道,并非因为西施生得格外美丽,比六宫
后妃更能蛊惑夫差而导致亡国。亡国的罪魁祸首是帝王,后妃仅推波助澜而已。
而不应归罪西施。
这首诗蕴含着诗人一个哲理性的见解:一个王朝的没落是诸种因素的合力使然,诗人否定了女祸亡国的观点。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来把握诗人对吴王亡国的态度。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事。通过“棘丛”“悲风”可知,今天的吴宫是荒凉、残败的。“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诗人认为吴王亡国不是西施之过,还有很多别的原因。一个王朝的没落是诸种因素的合力使然。
6.这首诗歌,诗人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
昔日“香径”“长洲”如今满眼“棘丛”,吴王宫中当日穷奢极欲、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现在只化做一股凄惨的悲风在吹拂。(答虚实结合、比喻、借古讽今,只要言之合理,分析正确也可)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此诗为咏史怀古诗,常用的手法就是对比的手法,以表现诗人物是人非的悲慨,达到借古讽今的目的。诗歌前两句“香径长洲尽棘丛, 奢云艳雨只悲风”将过去这里的“香径长洲”“奢云艳雨”和作者今天看到的“棘丛”“悲风”放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引出下文诗人对王朝兴衰的哀叹。
【名师点睛】规范答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阁  夜
杜  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这首诗是大历元年(766)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天涯”既指地势偏远的夔州,又有流落天涯之意,写出了作者滞留他乡的悲凉。
B.颔联将悲惨的战争现实和壮美的三峡景色相结合,营造出悲壮雄浑的意境。
C.颈联中作者想到了战争将给蜀地百姓带来深重苦难,体现了作者感伤时局的情怀。
D.乱世中渔人樵夫唱着优美动听的夷歌,生活安宁,给全诗增添了一丝浪漫的气息。
E.尾联写英雄成为历史过客令人哀伤,好在与亲友的通信、交游给作者带来了慰藉
【答案】DE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这首诗的赏析。D项,“夷歌”是乱世音响,体现战争残酷。渔夫樵子不时在深夜传来“夷歌”之声。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刻画得很真实:“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E项,“漫寂寥”是徒然感到寂寞的意思。一世之雄,都成了黄土中的枯骨。末尾一句说,人事与音书,如今都只好任其寂寞了。结尾二句,流露出诗人极为忧愤感伤的情绪。
8.首句“催”字用词精当,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答案】“催”字既写自然变化,又是作者内心的写照。光阴无情流逝,催促作者走到人生暮年,时日无多,倍感苍凉。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这类题目答题时既要指出该字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催”,“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
常规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或词在句中的含义。解释含义除了说明该字或词在句中的具体意思而外,还应当考虑语法现象和修辞手法,如活用,拟人,比喻,通感,化动为静等。第二步:把该字或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想像,再现诗句表现的图景。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