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全诗翻译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07-20 12:21
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注释
⑴元和:唐宪宗年号,公元806~820年。十年:《全唐诗》作“十一年”,是传写之误。
⑵紫陌:指京城长安的道路。陌:本是田间小路,这里借用为道路之意。红尘:尘埃,人马往来扬起的尘土。拂面:迎面、扑面。
⑶玄都观:道教庙宇名,在长安城南崇业坊(今西安市南门外)。桃千树:极言桃树之多。
⑷刘郎:作者自指。去:一作“别”。

参考译文
京城的大路上行人车马川流不息,扬起的灰尘扑面而来,人们都说自己刚从玄都观里赏花回来。玄都观里的桃树有上千株,全都是在我被贬离开京城后栽下的。

赏析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诗作。此诗通过人们在玄都观看花的事,含蓄地讽刺了当时掌管朝廷大权的新官僚。第一、二句写人们去玄都观看花的情景,展示出大道上人欢马叫、川流不息的热闹场面,看花回来的人们“无人不道”花的艳丽,呈现出心满意足的神态;第三、四句表面上写玄都观里如此众多艳丽的桃花,自己十年前在长安的时候还根本没有,离别长安十年后新栽的桃树长大开花了,实则是讽刺当时权贵的。此篇诗语讥忿,触怒当权者,作者因此又遭贬逐。

刘禹锡此诗在《全唐诗》题作《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此诗通过人们在长安一座道士庙──玄都观中看花这样一件生活琐事,讽刺了当时的朝廷新贵。由于这首诗刺痛了当权者,他和柳宗元等再度被派为远州刺史。官是升了,政治环境却无改善。
这首诗表面上是描写人们去玄都观看桃花的情景,骨子里却是讽刺当时权贵的。从表面上看,前两句是写看花的盛况,人物众多,来往繁忙,而为了要突出这些现象,就先从描绘京城的道路着笔。一路上草木葱茏,尘土飞扬,衬托出了大道上人马喧阗、川流不息的盛况。写看花,又不写去而只写回,并以“无人不道”四字来形容人们看花以后归途中的满足心情和愉快神态,则桃花之繁荣美好,不用直接赞以一词了。
它不写花本身之动人,而只写看花的人为花所动,真是又巧妙又简练。后两句由物及人,关合到自己的境遇。玄都观里这些如此吸引人的、如此众多的桃花,自己十年前在长安的时候,根本还没有。去国十年,后栽的桃树都长大了,并且开花了,因此,回到京城,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番春色,真是“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了。
再就此诗骨子里面的,即其所寄托的意思来看,则千树桃花,也就是十年以来由于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愈来愈得意的新贵,而看花的人,则是那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他们为了富贵利禄,奔走权门,就如同在紫陌红尘之中,赶着热闹去看桃花一样。
结句指出:这些似乎了不起的新贵们,也不过是自己被排挤出外以后被提拔起来的罢了。他这种轻蔑和讽刺是有力量的,辛辣的,使他的政敌感到非常难受。所以此诗一出,作者及其战友们便立即受到打击报复了。



赏析二
诗歌的首句“紫陌红尘拂面来”,主要是写看花的盛况,表现出人物众多,来往繁忙的景象。诗人先从描绘京城的道路着笔,以路写人。“陌”本是田间小路,这里借用为“道路”。“紫陌”指路上的花草,其中“紫”代指草木;“红尘”指扬起的灰土,其中“红”指灰土。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一路上草木葱茏,尘土飞扬。诗人首先通过对路上扬起的尘土的描写,来衬托大道上人马之多、川流不息的盛况。次句“无人不道看花回”,这一句写看花,点明京城大道尘土飞扬的原因。然而,诗人又不写去看花的人,而只写看花后回返的人。“无人不道”即没有人不说(好),即称赞意。这句的意思是说,返回的人没有不说好的。这里,诗人就用“无人不道”四字来形容人们看花以心情的满足和精神的愉快,这样,暗示了玄都观桃花之繁荣美好。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去描写花本身鲜艳动人,而只写看花的人为花所动,这不但照应了标题中 “诸君子”,而且把重点落在了写人上,为后面抒情奠定基础。后两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诗人由物及人。为什么这么多人到玄都观?原来“玄都观里”中有“桃千树”。如此众多的桃树,却是诗人十年前离开长安后才载上的。离开长安十年,栽上的桃树都长大了,并且春暖花开,桃树繁花似锦,游人如织。这就表明了诗人这次回到京城,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春色。
  然而,诗歌总是言志抒情的。如果我们从诗歌的标题看,“戏赠”中的“戏”虽说有随意之意,但更为明显地是有“戏言”之意。对此,根据诗人当时的处境和不幸的政治遭遇,可以明显感觉到这首诗是有所寄托的,只不过是诗人用谐谑的形式而已。也就是常说的寓庄于谐之中。因此,根据前辈的分析,在诗歌中,所说的“桃千树”喻指十年以来由于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愈来愈得意的新贵族。所谓的“看花人”喻指那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同时,我们抓住这两个意象所蕴含的意义,再联系诗人在诗歌中描述的“人物”(看花人)与“物”(桃树)之间的关系(人看花),也就不难理解,这一过程就是喻示了这些看花人他们为了富贵利禄,奔走权门的过程或者现实。对于这样的现实,诗人在最后两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言外义就是说这些新贵族们,你们有什么可以炫耀的,只不过是我被排挤出外以后被提拔起来的罢了。这里,我们要特别思考一个问题,即诗人为什么选择“桃花”这一意象。对此,我认为,整个作品是以物喻人,借景抒情的。而诗人选择“桃花”这一意象,首先,从自然规律来说,春去秋来,桃花总有盛开的时候,但也不免有衰败的时候,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其次,从其深层意义来说,桃花盛衰之变暗示政治风云也是千变万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嘛,谁能保证自己永远一帆风顺。这里,不但表现出诗人对人事变迁的理性认识,也表现出诗人对这些新贵族们报以轻蔑和讽刺,及其自己对改革的坚定的态度。这里,有诗人的诗歌《再游玄都观绝句并引》为证:全诗如下(“引”略):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是诗人第二次被贬谪回到长安写的。诗歌通过玄都观盛衰变化的描写,表明了那些曾经红极一时的“桃花”,最终也没有逃过“桃花净尽”的命运,并豪迈写下“前度刘郎今又来”这样的诗句。这就充分表现出诗人对那些新贵族的极度蔑视,也暗示了无论何种权势,在历史的长河中,只要违历史规律而动,最终会被历史淘汰。把两首不同时期,同一题材诗歌放在一起,不是就表明了那“无人不道”的“桃千树”不也“净尽菜花开”了吗?可以说,这是诗的语言,诗的情感,诗的形象化的表述——含蓄蕴藉。
总是,这首诗歌形象生动,寓意深刻。诗人在描绘自然之景中,托物言志,借景抒怀,含蓄而深刻地表现出自己的抑郁愤激的情感。同时,诗歌的讽刺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难怪此诗一出,作者及其友人们便立即受到打击报复,再次受到贬谪。





文章标签:



相关阅读

刘禹锡《聚蚊谣》试题阅读及全诗赏析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金陵
刘禹锡《松滋渡望峡中》“巴人泪应猿声落,蜀客船
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刘禹锡的诗
刘禹锡《偶作二首》“世情闲静见,药性病多谙”全

有帮助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