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三百首 > 宋诗鉴赏 >

蔡襄《上元应制》“天上清光留此夕,人间和气阁春阴”全诗翻译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01-30 11:58
上元应制
宋朝 蔡襄
高列千峰宝炬森,端门方喜翠华临。
宸游不为三元夜,乐事还同万众心。
天上清光留此夕,人间和气阁春阴。
要知尽庆华封祝,四十余年惠爱深。

注释
上元:元宵节。应制:应皇帝之命写诗作文。
森:排列耸立。
端门:宫殿的正门。翠华:用翠鸟羽毛装饰的旗帜,用作皇帝的仪仗。此制皇帝的车驾。
宸游:帝王出游。三元:农历正月、七月、十月的十五为上元、中元、下元,合称三元。此处指上元。
阁:同搁,停留。春阴:春天时的花木荫处。
华封祝:即华封三祝。传说华州封人祝帝尧长寿、富有、多男,后人称为华封三祝。

译文
元宵佳节彩灯排列堆积得像一座座山峰,灯里点满精美的蜡烛,皇帝的御驾正来到皇宫的正门口。皇上的巡游不是为了元宵之夜赏灯,而是为了同万民同庆乐事。天上的圆月清澈皎洁徘徊不去,人间万民和睦幸福,春意在花木中停留。举国上下向皇帝祝福,在位四十余年给人民带来的恩惠多。

作者:
蔡襄(1012~1067年),字君谟,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人。天圣宋仁宗年号进士。历任知谏院、知制诰、翰林学士、三司使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福、泉二州,英宗朝以母老杭州府事。卒谥忠惠。工书法。有《蔡忠惠集》。

赏析:
《上元应制》是宋代书法家蔡襄的诗作。此诗为作者陪同宋仁宗元宵节赏灯时所作的应制诗,全诗充满了歌功颂德之辞。
内容其实还挺喜庆,挺热闹的,如果不是皇帝不合时宜地出现,又很合时宜地要求臣子们写下应制诗,蔡襄就不会这样写了。写上元佳节,俗得只写赏灯,写庙会的人头攒动,写些百姓中间发生的爱情什么的都比写平民对君王的拥戴要强。既然要与民同乐,就应该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说什么“宸游不为三元夜”,那就没有什么乐趣了。

应制诗就是大臣们服从皇帝的旨意完成的皇帝亲自命题的诗。上元节,即正月十五花灯节,或者叫元宵节。这一日人们要办灯会,逛庙会,赏灯游戏。皇帝在这一日站在皇宫门楼上接受百姓的瞻仰,是表示自己希望百姓能安居乐业,而自己则愿意与民同乐。这在古代并不稀奇,很多皇帝都用同样的方式安抚过民众。蔡襄的这首作品,全诗用了很多歌颂性质的字眼,不知那位仁宗圣主是否感到了肉麻,大概人们都是喜欢听奉承话的,而皇帝尤其是这样的人,所以这首诗里蔡大诗人竟字字带着阿谀奉承的嫌疑。像什么千峰高列,宝炬,方喜,宸游,万众心,搁光阴,尽庆封祝,惠爱深,这些词很夸张,很难说百姓真有这样深的感恩之心,四十余年中仁宗真的就老是为百姓着想。

说实在的,那年头读过几年书的人,都会写这样的句子,这首诗太俗套了。蔡襄的诗确实水平一般,他的书法据说名列宋四家之一,大概他专心书法,对于写诗并不用心,只是应制之类作得多些,声名传出去竟有了蔡公善诗文的说法吧。应制诗一定得合皇帝的意,不能风头盖过了皇帝,能多肉麻就多肉麻。这样题材的诗,向来是难免使读者笑话的。臣子唯唯诺诺站在皇帝宝座下,尽管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仍战战兢兢,生怕诗做不好,轻得不受倚重,重得丢掉性命,那么只好拣好听的话说了。这样的日子还不是一天两天的,伴君如伴虎,时间一长,于是这样的诗歌就好像从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流传得也自然多了,久而久之竟造就了蔡公善诗文的佳话。



相关阅读

许月卿《挽李左藏》“半生懒意琴三叠,千古诗情土
朱熹《泛舟》“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全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的意思及全诗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的意思及全
张栻《立春偶成》“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
程颢《题淮南寺》“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苹吹尽楚江

有帮助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