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三百首 > 宋诗鉴赏 >

晁端友《宿济州西门外旅馆》阅读答案附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4-04-20 22:05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是诗人投宿于巨野(今属山东)旅舍时一首抒情绝句,全诗以时间推移为线索,以客观景物为衬托,表露了凄风苦雨中人生飘泊之情。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
  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注:①乌:乌鸦。②愔愔:寂静无声
⑴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⑵诗的三、四两句,叶梦得《石林诗话》作“小雨愔愔人不寐,卧听羸马啮残刍。”其中“不寐”与原诗“假寐”相比哪个更好?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答案:
⑴ 诗中的“乌”和“马”既是实景,又倾注着诗人的感情(1分):乌鸦暮投林,而诗人却无家可归,疲马尚且夜不眠,人更是如此,(2分)“乌”和“马”,一反一正衬托了诗人奔波劳顿、凄风苦雨的人生漂泊之情。(1分)
⑵ “假寐”更好。(1分)“假寐”,即坐着打盹儿,表明诗人旅途劳顿,要睡又心绪不宁,只得“假寐”,同时由本句的“坐”到第四句的“卧”层次清楚。(2分)而“不寐”则与第四句“卧听”重复。(1分)(说“不寐”好,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赏析: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是诗人投宿于巨野(今属山东)旅舍时一首抒情绝句,全诗以时间推移为线索,以客观景物为衬托,表露了凄风苦雨中人生飘泊之情。
诗的一二两句由暮写到夜,由野外写到室内,形成一种清冷、孤寂的气氛。“寒林”,除了写荒郊野景,黄叶零落,林木萧疏,还暗寓着季节。“残日”,也是一方面绘景,红日西沉,暮霭弥漫,同时也明点着时间,已近黄昏之时。冬日傍晚,“欲栖乌”,也就是“乌欲栖”,乌鸦要归巢了。残晖笼罩着疏林,寒林的梢顶盘旋着归鸦,构成了暗淡凄冷的意境。第二句由外景转为内景:“壁里青灯乍有无。”“青灯”,即油灯,其光发青,故名。陆游《秋夜读书每以二鼓为节》诗云:“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乍有无”即乍有乍无,也就是灯光忽闪忽闪,时亮时暗。这是由于灯芯小,且有风吹的缘故。乌鸦归林,旅人投宿,在此日暮天寒之际,寓居于灯影幢幢的旅舍之内,诗人心旌摇荡,思绪纷乱。
诗的三四两句由坐写到卧,由雨写到马,宣泄了一种空虚、落寞的情绪。“假寐”,指不脱衣冠而睡,通常指坐着打盹儿。在昏暗的灯光之下,外面下起了淅淅小雨,更使人增加愁闷。终因时间过久,解衣而卧,但怎么也不能入眠,还听到槽头的马在嚼着草料。夜阑人静,疲马嚼着残刍,窸窣之声,更使人觉得深夜的沉寂。“疲马”是疲倦的马,“残刍”,意为草料不多了。“疲马啮残刍”,既表明时间之久,夜之深,又表现声音之弱。卧听着疲马啮着残刍,触动着诗人疲于奔波,深感孤寂的情怀,更使他久久不能入眠。
这首诗写诗人羁旅之中感到飘泊无定、前路茫然的感情,寓情于景,颇具功力。以物寓意,自然贴切。诗中的“乌”与“马”既是实景,又倾注着诗人的感情。诗人将这两物摄入诗篇,是有含意的。乌鸦暮投林,而人却无家可归,只得暂栖旅馆。疲马夜不眠,犹如人夜深仍然难寐。以景明情,含蓄蕴藉。诗人以残日的余晖,青灯的微光,小雨的细声,疲马的啮刍等自然之景,形成一种幽寂、空漠的意境,从而烘托出他的心情,诗人外孙叶梦得在《石林诗话》卷上记这首诗的三四两句为“小雨愔愔人不寐,卧听羸马龁残蔬”,“蔬”其实为“刍”之误。“不寐”不如“假寐”,“羸马”不如“疲马”。因为“卧听”就已明示为“不寐”,不必重复。而“假寐”,则说明诗人感到旅途劳顿,要睡了,但心绪不宁,又不能入睡,先是“假寐”,而后决计卧眠,层次是很清楚的。至于黄庭坚受到此联启发而得句“马龁枯萁喧午梦,误惊风雨浪翻江”(《六月十七日昼寝》),系写马嚼枯萁之声,犹如风雨翻江,与这首诗中的意境迥然不同。这里是写长途劳顿,所以用“疲马”,而“羸马”是瘦弱的马,用在这里也就不切合句意。问题还在于这首诗中的灯光、雨声、马啮,其亮度、响度都是低弱的,情调是一致的,对诗人的情怀都起着衬托作用。


文章标签:   孤寂   乌鸦   生活       残阳   残日  



相关阅读

黄公度《乙亥岁除渔梁村》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陈师道《送吴先生谒惠州苏副使》“百年双白鬓,万
王安石《读史》阅读答案及赏析
范成大《田舍》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范成大《横塘》“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文彦博《登平嵩阁右嵩亭作》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有帮助
(2)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