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宋词精选 > 晏殊词集 >

晏殊《蝶恋花·小阁重帘有燕过》“酒醒人散得愁多。”宋词翻译与赏析

浣溪沙  
晏殊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 曲栏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 酒醒人散得愁多。
  

赏析:
    晏殊词以抒写闲情雅致著称,晁元咎曾称其词“风调闲雅”(《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上面这首词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清王士俊纂修的《河南通志·河南府·陈州》“西园”条记载:西园“在州城西,宋知州张咏创。中有七亭,曰:流芳、中燕、流杯、香阴、环翠、洗心、望京。有阁曰吟风,堂曰清思。又筑台曰望湖。宋晏殊以故相居此,于隙地有莎丛生,作《庭莎记》。据晏殊《庭莎记》记述:“介清思堂、中燕亭之间隙地,其纵七八步,其横南八步,北十步,以人迹罕践,有莎生焉。”他命人移植莎草,建为莎场,于是“光风四泛,纤尘不惊”,环境甚为幽美。词人“级藉吟讽,无施不谐”,悠然自得。这首词写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的春末夏初之际,晏殊于这年春天自颍州移知陈州。
    这首词前五句描写景物重神情,不求形迹,细节刻画,取其精神密契,不于锦绣字面的堆砌,而于色泽与气氛上的渲染,故能把环境写得博大高华,充满富贵气象。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既不是伤春女子的幽愁,又不是羁旅思乡游子的离愁,更不是感时悯乱的深愁,而是富贵者叹息时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 劈头“小阁重帘有燕过”点出环境与时令。此句看似平淡,实乃传神一笔,有破空而来之势。这匆匆一过的穿帘燕子,莫非是远方使者,给帘内入传递了春将归去的消息。像平静的水面投下一枚小石,立刻泛起层层波澜。一下子打破了小阁周围宁静的空气,起着沟通重帘内外的作用。阁中人目随燕影,看到“晚花红片落庭莎”。原来时已暮春,庭院满地落红。“晚”,一指傍晚,朝花夕谢,形容落花的时间,一指晚春,花事凋零,形容落花的节令。春末多雨,更兼庭中少行迹,满庭莎草已是一派浓绿。“红片”与“庭莎”,绿肥红瘦,相映成趣。“曲栏干影入凉波”,庭院中池边的曲曲栏干,倒影于池塘碧波之中。 “凉波”的“凉”既是时已入暮,池水生凉的真实写照,又是个中人此时此地心境凄凉的折光反射。以上三句写的是帘外景物,从视觉所及落笔。“重帘”、“过燕”、“晚花”、“庭莎”、“曲栏”、“凉波”诸意象所组成的画面,其色泽或明或暗,或浓或淡,或动或静,使整个庭院呈现出一片凄清冷落。虽然主人公尚未露面,但他的处境、心曲,已跃然纸上了。片两句由帘外转入帘内,从听觉着墨,写阁中人的感受。“一霎”、“几回”乃互文。虽说是“好风”、“疏雨”,小阁里的人却听得分明,感得真切,可见环境是何等的静,人是多么孤独。上句“翠”、“生”二字,一为冷色,一为动态,这种化虚为实的描写,把周围的景物写活了,给人以质感。好风入槛,翠幕生寒,孤身独处,情何以堪。下句“圆荷”即荷叶。疏雨滴嫩绿的荷叶上,声音本是极细极微,但偏偏阁中人却听得清清楚楚。帘外之凄清冷落如彼,帘内之空虚寂静如此,这一切本是足以生愁了,何况又值“酒醒人散”之后。末句以情语作结,总束全词,兴起感情波澜,似神龙掉尾,极有跌宕之致。 此词表现了作者优越闲适的生活,却又流露出索寞怅惘的心绪。结句抒发的亦是富贵闲愁。前人评晏殊词圆融平静,多富贵气象。晏殊自云:“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悦其气象。”此词可见一斑。

 



相关阅读

晏殊《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阅读答案及赏析
晏殊《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浓睡觉来莺乱语,
晏殊《踏莎行·细草愁烟》阅读答案及赏析
晏殊《喜迁莺·花不尽》阅读答案附赏析
晏殊《诉衷情》“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晏殊《玉楼春》“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有帮助
(4)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