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龟蒙《新沙》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08-08 15:51
新沙
陆龟蒙
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
蓬莱有路教人到,亦应年年税紫芝。

【注释】①新沙:新淤起的沙洲。②渤澥:古时对海的别称。小堤:这里指海中突起的沙洲。③紫芝:神话传说中的紫色的灵芝草。

这首绝句是千古传唱的名篇,你认为它在构思最大的特色是什么?这样构思好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参考答案】
①最大的特色是想象奇特。一是能将官府横征暴敛,无孔不入,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出来,可谓入木三分。二是在幽默中含有冷峻,极其深刻地揭露出官 府横征暴敛的罪行。②诗人说要是官府的税收人员能够到达海上仙山呢,就要向神仙们科以更重的税,这是荒唐而极不合理的想象,却令读者意念上奇妙生趣,因为愈远于理,也就愈觉得作者有独步妙想。

注释
⑴新沙:指海边新涨成的沙洲。
⑵渤澥(xiè):渤海的别称,一本直作“渤海”。另说渤澥为象声词,海潮声;第三解为海的别支。
⑶官家:旧指官府,朝廷。
⑷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三座神山之一。
⑸紫芝:神话中的仙草,紫色灵芝。

译文
在偏僻的渤海湾,随着经年的潮涨潮落,终于淤起了一处小小的沙洲。海鸥终日在海面上盘旋飞翔,可是最先发现这块沙洲的却是官府。如果蓬莱仙岛能有路可通的话,那么官家也会年年去向神仙们征收紫芝税。


赏析
《新沙》是唐代文学家陆龟蒙创作的一首讽刺诗。此诗反映的是当时尖锐的社会政治问题:封建官府对农民敲骨吸髓的赋税剥削。全诗笔锋犀利,想象丰富,运用高度的夸张,尖锐的讽刺,近乎开玩笑的幽默语言来揭示现实,具有强烈的讽刺意义。
陆龟蒙是唐末咸通、乾符年间诗文兼善的著名作家,其生活年代正当唐末藩镇割据与宦官专权时期,宦官和朝官之争愈演愈烈,社会也愈来愈黑暗,愈动荡,官府对人民的压榨愈加严重,人民的灾祸也愈加惨重,导致民不聊生。此诗就是以这种黑暗的社会现实为背景创作的。

诗通过官府对海边新淤沙地征税所引起的新奇想象的描写,尖锐地讽刺了当时官府横征暴敛的贪得无厌,无所不至。在写作技巧上饶有特色。
此诗从立意到构思,从遣词到造句,都把极度的夸张和强烈的讽刺作为抨击封建统治者的有力武器。
讽刺属于喜剧的范畴,用鲁迅的话说,就是要“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也就是对“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谁都不以为奇的”那些“可笑,可鄙,甚而至于可恶”的事物,“有意的偏要提出”,给以嘲讽和鞭挞。讽刺的本领在于巧妙地运用“精炼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抓住讽刺对象的本质特征,诉之于可笑的形象,通过貌似出乎常情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描述,表现出隐而未显的客观事物的真相,从而收到引人发笑、发人深思的喜剧效果。这首《新沙》就是将封建吏治那黑暗的“无价值的”一角“撕破给人看”的。
开头二句“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这是极度夸张的笔墨,这夸张既匪夷所思,却又那样合乎情理。海鸥是大海及海滨变化信息的知情者,他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这一带水土之上,一直在大海上飞翔盘旋,对海边的情况是最熟悉的;这片新沙的最早发现者照理说必定是海鸥。然而海鸥的眼睛却敌不过贪婪地注视着一切剥削机会的“官家”,他们竟抢在海鸥前面盯住了这片新沙。对于实际生活来说,官家不可能先海鸥而知新沙,这样描写就是夸张的;但从对象的本质——官府搜刮地皮,无所不至,贪婪成性方面来说,它又是达到了高度的艺术真实的。这两句的夸张和讽刺之处还在于:一堤新沙刚现,老百姓们还未踏足其上,更无什么收成可言,官府就对它敲响了征税的如意算盘。官府的这一心理是特别可笑的,讽刺也特别深刻。
诗的三、四句“蓬莱有路教人到,亦应年年税紫芝”,则把夸张与假想揉为一体,从虚拟的画面中进一层镂刻官府“人心不足蛇吞象”的贪婪本性。蓬莱仙山本为神仙所居的极乐去处,其间既无尘世之争,更无苛捐杂税之扰。但官府并非不想到仙境中以掠取其间的奇珍异宝,而只是由于蓬莱“烟涛微茫信难求”、无路可通罢了。这里,假设的画面是可笑的,似乎纯属荒唐悠谬之谈,但在这荒唐悠谬的外壳中却包含着严峻的历史真实──官家搜刮的触须无处不到,根本就不可能有什么逃避赋税的净土乐园,从本质上揭示了官府心灵最深处的秘密,从中也反映了诗人爱憎分明的美好心灵。



相关阅读

崔涂《春夕》“水流花谢两无情, 送尽东风过楚城”
鹤盘远势投孤屿, 蝉曳残声过别枝--方干《旅次洋州
崔道融《梅花》“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全诗
戎昱《咏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全诗翻译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鲁复《吊灵均》“明明唐日月,应见楚臣心”全诗

有帮助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