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作文 >

材料作文“一元奖学金”范文鉴赏7篇(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3-22 12:21

 学生心声:一定的奖学金能给我们“获得感”
郑凌峰    高三10班
奖学金从一小叠纸钞变成了一元钱,为此或许伤心难过者有之,愤然吐槽者有之,毫无所谓者有之,幸灾乐祸者亦有之。
作出如此决定,校方自有其理:难道大家努力学习,就是为了“抢”奖学金?显然不是。讲得崇高些,我们学生学习是为了用知识充实人生,用技能提升自己;哪怕世俗点讲,就是为了有个好的前途,为了将来能“有钱有闲”,我们也决不至短视到“一切向奖学金看”的地步。
再者,校方发“一元钱奖学金”,既非财政困难的无奈之举,亦不是“只拔一毛”的吝啬之行,你看我们的奖学金,不是作为我校“扶贫助学基金”的本金了吗?让更需要钱的学生获得帮助,不亦美哉?
不过且慢,在肯定校方动机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此举有其不妥,尚容一一商榷。
虽然网曝我校学生吐槽言辞不当,“还不如不去拼搏了”过于短视功利,“每年才几个人得”显出酸溜溜的嫉妒,不是一时愤激就是三观不正,但是,“就1元钱,我看还不如不发呢”确有可取处。学生自当志存高远,但常设阶段性的、短期的目标,实有益于我们动力长存,不断前进,而奖学金正可作为短期目标之一。固然,数额过高的奖学金容易助长功利歪风,激化学霸学渣间的“人民内部矛盾”;但数额太低,则表面上你奖励了优胜者,实际上是让他们觉得被敷衍,反而会有付出与回报落差太大引起的失落感。适量的奖学金,让获奖者感受到实惠(说一元钱是“实惠”,在高物价的今天就是笑话),也让未获奖者心态平衡,不眼红不在意。这是给予学生“获得感”的重要“民生工程”。至于何为“适量”,我们可以另行讨论,此不赘言。
至于“扶贫助学基金”,同样关乎“获得感”,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对贫困生的“精准扶贫”因人而异,金额高过奖学金也是应该。不过我认为,校方“加大扶贫力度”也不应将奖学金预算统统挪到扶贫助学金当中。奖学归奖学,扶贫归扶贫,二者方式虽一,作用殊途,性质上也不一样,不该厚此薄彼如是。
总而言之,我们学习不是只为了钱,但我们需要相当的奖学金,需要一定的“获得感”,可以既不至于庸俗短视,又能从中得到助推力。适量奖学金有何不可?
 

⑤《不妨对“一元奖学金”多些理解》
刘化喜
给成绩优秀的学生颁发奖学金几乎是大学的通行做法,一些国外大学的奖学金之高,甚至已成为吸引考生的重要条件之一。现在苏州大学的奖学金改革,仅对获奖学生颁发荣誉证书,奖金降为象征性的一元,等于是挑战了“国际惯例”,引发质疑在所难免。而且取消了奖金,对许多学生来讲也是个实实在在的经济损失。质疑、抱怨虽然可以理解,但仔细思考一下,“一元奖学金”也并非没有道理。
设立奖学金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鼓励学生并不一定必须以奖金形式进行。奖励有很多种,可以是物质的奖金,也可以是象征性的荣誉证书等等。虽然绝大多数学校都设有奖学金,但就整体而言,更多奖励尤其是非学习方面的奖励其实都没有奖金。认为没有奖金便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事实上,从教育主管部门的现有制度规章来看,也并没有哪个文件规定高校的奖学金必须达到某个标准。
从媒体报道来看,苏州大学现在的奖学金支出减少了,但增加了学生出国交流基金。是否正是因为加大出国交流投入而减少了奖学金金额,我们不得而知,但作为一所知名高校,有意识地引导和推动学校的国际化发展水平,并无不妥。
对于高校的教学与管理,目前社会上存在一个评价悖论。一方面,舆论习惯于指责行政主管机构对高校管得太多,高校缺少应有的办学自主权。但另一方面,高校在自主办学方面稍有动作,舆论常常又批评质疑不断,不自觉地充当起了阻碍改革的力量。苏大此次调整的只是校级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以及各类捐助奖学金均未涉及,可见改革还是有所保留,何必过于惊诧?如果因此导致教育主管机构不得不出面制止,最终使苏大的奖学金颁发不得不回归传统模式,究竟是进步还是悲哀?
高校要不要设立奖学金,奖学金金额高还是低,说到底还是高校与学生之间的事情。社会公众可以关注,但不能为质疑而质疑,简单制造眼球效应。苏大的奖学金改革方案是经过校务会议审核通过的,从程序上来讲是合乎相关规定的,效果究竟如何,不妨且行且观察。当然,奖学金高低关乎学生的切身利益,降低奖学金数额应该充分听取学生意见。但不管如何,学校内部事务还是应该内部解决,社会公众更需要做的是理解和宽容。在微观层面,这关系到奖学金改革的成败,而在更高层面,这也是对学校自主权利的尊重与维护。
(作者系淮阴工学院副研究员)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