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作文 >

材料作文”有些事情你不做,有的是人做“参考立意及范文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8-19 14:52
杜维明教授说过:“有些事情你不做,有的是人做。有些事情你不做便没有人做,做了也不见得有效果,不见得被人称道,但你做和不做,就是不一样。”
王元化先生说:“一个人太热闹了,这个人就完了。”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在《侏儒警语》里写道:“为了使人生幸福,必须热爱日常琐事。问题是,为使人生幸福,热爱琐事之人又必须为琐事所哭。”
读了上面三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句或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选好较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杜维明教授的话是说,“为”与“不为”有一个尺度,那就是善恶、是非,个人与家国、现在与未来。“为”与“不为”还有一个能力的问题,只要有能力才能有所“为”,而且是别人不可取代的。王元化先生的话中的“热闹”可以理解为处事心气浮躁、做事坐不了冷板凳;为争名而浮躁的心,为获利而起的纷争,以及不理性不冷静的叫嚣与谩骂;人应该从容淡定地面对名利的诱惑,静听内心的声音,静看庭前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芥川龙之介话的关键词是“琐”,人要正确处理苦乐的关系,不为琐事所役,不为琐事所烦,以超脱的智慧、平和的心态对待琐事。写作时,可任意组合材料,但必须找到材料间的共同点。

【例文】
静听内心的声音
诸葛孔明在《诫子书》中告诫道:“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喧杂的市井中,焦躁无所用途,唯有静下来,倾听内心的声音,方能寻到自己的初衷。
静是一种境界,亦是达到目的的便捷手段。佛徒阿难消耗终生汲汲于诵经,终日焦躁不安地背书,每日询问自己成佛的日子。在一声声浮躁的木鱼音中,他的着急一览无遗,而他终究成不了佛祖。释迦牟尼从不在浅层的佛经中停留,但凡诵经,他定心若止水。静水深流,青竹琼竹来回变更几许,他静观苍生,安然念佛,青灯素斋,淡然宁静的眼眸从未改变。至始至终,他只听从他的内心之声——心怀天下,普度苍生。
佛曰:静思之,慧深矣;静处之,媲美矣。终成佛祖的释伽牟尼仅仅静下来打坐,听从内心普度众生,亦能修得圆满。而著名思想家董仲舒一心想在官场上叱咤风云,跌爬滚打落得满身灰尘后开始静心读书,却被皇帝赏识,位高权重一时。三年不窥园的静读与青灯古佛是灵魂相通的,纵然一个从佛一个归政,“静”仍旧意韵深长。
人如蝼蚁,总在热锅上滚爬,急急躁躁,惶惶而无所得。焦虑地寻找更愈发找不到。伤仲永的悲剧路人皆知,方仲永躁于求得美名,四处奔走炫耀才华,一心想着何时能够闻名遐迩,倘若当初有一朝夕的静思研读也不至落得“泯然众人矣”的下场。和绅终生焦躁地追逐功利,形影巍巍,白发皑皑,却被弃于青史角落,无从寻踪。历史的悲剧如此一次次上演。
人生而为人,只有静心倾听内心,才能不为外物所扰,不被旁人所迁。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间修篱种菊。身处闹市,无可奈何,所以才会有人在焦躁寻求间迷失了自我,丧失了本真,无法求到自己所要,也会有人有和毛主席一样“在闹市里读书”的境界,静观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翻腾着寻找而不知静听其声;疯狂地赶作业而不解静心听讲;迷茫间追梦却长叹“虚空的虚空”……我们的社会总在焦躁地去寻找目的,想尽快获得物质的回报,每日在烦躁不安中空负韶光,早已忘了自己内心的声音在轻声呼唤,也忘了“心无旁骛,宁静致远”的古训。
歌德曾说:“才能在寂静中造就。”静听内心的声音,摒弃焦躁,我们心之所想,自如水落石出,在平静中成就。

点睛:新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