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写作指导及优秀范文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07-13 16:02
2018年高考天津卷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60分)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不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解析]
思考人生成长,关注社会生活,是天津市高考作文命题的一贯主题。以近三年为例,2015年的“范儿”,重在启发考生探讨什么是真正的“范儿”、如何塑造自己的“范儿”等与人的成长(修养)密切相关的问题;2016年的“青春阅读”、2017年的“重读长辈”,意在引导考生通过梳理阅读“有字书”与“无字书”,充实头脑、丰富心灵,既关乎个人成长,又关乎社会发展。今年天津卷作文试题由人们熟悉的“器”入手,引导考生结合自身体验,探究“器”的丰富内涵,写出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天津招考资讯网认为:“天津卷作文题注重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紧扣‘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启迪考生对成才成器及国之重器的认识与思考。作文题平实中见深刻,为考生提供了多向的思维路径,有利于考查观察、想象、审美和逻辑思维等能力,……不同层次的考生都能发现属于自己的写作空间。”可谓中的之言。

试题材料对“器”的形制和内容、物质和精神、功能和象征等层面的内涵做了简洁而明确的表述,一方面告诉考生要以“器”的名词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作为立意的切入点,这是“限制”;另一方面对考生从四个方面做了提示,客观上降低了审题的难度。省略号则暗示考生,还可以从与“器”的名词义有关的其他角度立意行文。
1.写实物的“器”。围绕“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或思考形制与内容的关系,或思索器与道之辨。可以把“器”合理分类(如礼器、陈设装饰器、实用器等),就其“形制”与“内容”的关系具体展开,或从“道”(文化、哲学)的层面分析阐释;也可以具体介绍自己关注并研究过的某一种类的“器”(如鼎、钟、瓶等)的分类、历史、工艺、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但说实话,这几种写法很容易出新得高分,但要求考生平时对此有过一定程度的涉猎与思考,还是有较大难度的。
2.写作为工具的“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对个人成长、成就事业、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要谈出两个层面:选择什么样的“器”(或如何选择“器”);怎样用“器”(科学、适恰、效能最大化)。但这种写法很容易“趋同”,要想得高分,应该尽量做到内容具体,尤其要注意结合时代特点及自己(青年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诠释和解说。
3.写器量、才识、气度。这是由“器”“盛纳万物”这一特点引申出来的意义,这几点是一个人成长与修养的重要标志,所谓的“成器”也就是要在这些方面有所成就。一般要阐明这个意义上“器”的重要性,更要说清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器量、有才识、有气度的人(即如何“成器”)。可以针对青年人谈,也可以某些特定人群(如单位领导、教师、外交人员、公务人员等)来谈。指向性明确了,也就能做到言之有物了。
4.写国之重器。根据材料所示,这个“器”主要指担当大任、造福民生、保家卫国的国之栋梁,通过挖掘他们身上的担当意识、奋斗精神、家国情怀,指出其对于国家、民族发展的重大意义,最终的落脚点是每个公民要学习“国之重器”,做好分内之事,强化责任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自己的一份力。当然,可以写高铁、天宫二号、“天眼”、歼20等“重器”,但写作的重心还是要落到创造这些“重器”的人。这个角度很大气,但如何避免“背书”,如何写出自己的思考与特色,是想得高分的考生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
另外,还可以从如何合理用“器”(比喻义)的角度,谈人才的使用问题;可以谈对“国家公器”的认识与思考;可以辩证分析“成器”与“不器”关系。总之,在符合试题规定的前提下,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据、言之有物,就能得到理想的分数。

例文1:                                            
“器”韵悠远
一考生
最早把“器”跟文化挂上钩,是在我读初一的时候。
历史书的同一页上有两张照片:一张是后母戊鼎,一张是四羊方尊。当时觉得这两件东西很笨重,也不好看。看课题是“商周文化”,不由疑窦顿生:“这和文化有什么关系?”
“这两件是商代的礼器。”
老师很有学问,说后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而制作的,四羊方尊是用来祭神的,这两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老师还拿出放大了的图片,指指点点说这是雷纹、这是盘龙、这是饕餮、这是卷角羊、这是夔纹……但我当时一句也没听懂。
去年在国家博物馆看到了实物,为鼎的壮观、尊的精美所震撼。上网查了很多资料,才多多少少对“文化”有了些皮毛的了解。青铜铸造工艺与技术的层面之外,“器”上的纹饰实际上代表了先民们对祖先及神祇的虔诚礼敬之心。“心诚则灵”,如此方可得到神灵的庇佑,江山永固乐享太平。
想到了“仪式感”这个词。古人的“仪式感”是中外合一的,而今人的“仪式感”更多地成了形式。
一周前去叔叔家串门,发现他的书房里居然摆放着这两件“礼器”的缩仿品。看我怀疑的目光,叔叔说,这两件可以称为“陈设器”,其中“礼”的意义淡化了,说白了就是摆设,就是装饰;陈设器,更多的是主人文化品位与心性趋向的外在反应,这两件与自己文化人的身份就比较“搭”。叔叔家的客厅里有一对青花瓷瓶,跟我在天津博物馆里看到的明清青花瓷瓶很像。叔叔说,这瓶其实也是摆设,是装饰。为什么人们对青花瓷瓶这么青睐?因为这里面寄托着国家太平、生活平安的祈望。巴金说过,我们不是光靠吃米活着。有高雅的精神生活与追求,有对幸福快乐的向往,生活才有意义。
中午吃饭,发现叔叔家的盘子、碗碟居然也都是青花的。“我明白了,这是实用器!” 叔叔夸我聪明,说实用器其实也反映着主人的审美情趣及品位高下,吃饭、饮茶、赏玩……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很广很深,有时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接近、了解、研究。
我彻悟。“器”里乾坤大,我的心神被悠远的“器”韵环绕、包围,魂魄也随之摇荡、氤氲,渐至空灵迷幻!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