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千年一醒扬州梦 望中犹记杜樊川》阅读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07-27 13:01
千年一醒扬州梦     望中犹记杜樊川
一个盛夏,一位青年默念着那首他极其欣赏的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到扬州寻梦。这位青年没有想到,诗仙李白写的这首诗就像给扬州织了一张巨网,它穿越了时空,不知道网罗了多少有缘人,他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
他曾经无数次问自己:为什么陷入扬州这张网?难道就是因为李白的那首令人无限神往的“扬州广告诗”吗?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终于明白,真正撒开这张网,将包括自己在内的许许多多天下有缘人一并网入的,其实是另外一个人,杜牧,杜樊川。
这位青年在抵达扬州的第一时间就游览了文明遐迩的瘦西湖,在一座白桥面前,这位青年愣住了:这就是杜牧笔下的二十四桥吗?桥旁边的平台上,一代伟人毛泽东师法怀素的狂草可谓笔走龙蛇: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江南、春水、小桥、玉人、弄箫,不正是无数中国人梦中羽化而登仙的精神家园,遗世而独立的心灵故乡吗?他远没有想到,一个人的凌云健笔能够和一座城市的精神记忆如此紧密相连。
当他打开扬州梦,发现杜牧笔下的“二十四桥”竟然成为中国文人无法割舍的一个人文意象,成为关乎一个盛世的不可或缺的集体记忆。千年以降,被“二十四桥”深深吸引的文人墨客、帝王将相们,穿过春花兼秋月,掠过长亭更短亭,只为那一个魂牵梦绕的思念:扬州,去扬州。他们接过杜牧的笔,继续挥洒各自心中的“二十四桥”。
一座城市的一座小桥,竟然因一个诗人的文笔引发一个绵延千年诗会,这是何等的蔚为大观?诗仙李白写完《送孟浩然之广陵》之后,还没等众人喝彩,就乘兴而归,一骑绝尘,这么精彩的开场白,一下子把大家的兴致激发起来了。都等着往下看。等啊等啊,一直等到杜牧出现,“二十四桥明月夜”顿成天人之语,举座皆惊!自此后,扬州成了“小杜的扬州”,杜牧成了主题为“二十四桥”的扬州笔会的盟主,引得天下风流尽入彀中,击鼓传花,接龙跟帖。这是怎样让人兴叹的文坛胜景!这是教人如何激赏的千古好戏!
“二十四桥”连同杜牧笔下的扬州,成为烙印般的中国意象、集体记忆、和精神胎记,不绝如缕,欲说还休,这是杜牧没有想到的。
我们应该由衷地感谢杜牧,感谢他留给我们的扬州梦,如果没有他的文笔,我们的精神家园图景将多一片怎样的苍白,少一种怎样的色彩呢?真的无法想象。
杜牧的诗作成就了扬州的美名,那么,当人们在扬州梦里沉吟和陶醉时,有多少人记得一个真实的杜牧呢?
“风流杜牧”成为近乎一边倒的带着暧昧意味的集体评语——如果这样评价杜牧,就未免太浅薄、太偏颇了。
追溯千年以前,长安杜牧杜樊川带着“春风得意马蹄疾”恃才傲物来到扬州,谁能知晓他内心的悲欣交集呢?一个有着渊源家学和文韬武略的旷世奇才,不能处庙堂之高,有功于家国,而只能以幕僚之身,居江湖之远——虽然这个“江湖”是淮左名都、江南胜地扬州。他像他的晚辈柳永一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一个“忍”字,包含了多少壮志未酬的家国情怀呀!不要忘了,杜牧在扬州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还向当朝政要连续上书,《罪言》《守论》《原十六卫论》等国策宏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其忧国忧民之心日月可鉴,可惜的是,人们却忽视了他纸上的大风流,我们习惯了杜牧笔下美妙的唐诗,可是有多少人捕捉到唐诗背后的江山呢?——一个真实的杜牧就这样轻轻地被误读了。
13.对本文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本文探究了一个特定的人物杜牧,在一个特定的朝代唐朝,和一个特定的城市扬州,通过一个特定的载体唐诗,结下的不解之缘。
B、杜牧笔下写出“二十四桥”后,二十四桥便不是一个具体的物象,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它是一种象征,是一个文化符号。
C、文中“一个人的凌云健笔能够和一座城市的精神记忆如此紧密相连”说明了怀素笔走龙蛇的狂草提升了扬州的知名度,使扬州被打上了精神烙印。
D、本文的材料丰富,作者在安排材料时由古及今,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
E、作者在这篇散文中运用了对偶、引用、对比等艺术手法,使本文语言优美,既具有古朴文雅的风格,又具有形象生动的特征。
14.本文写的人物是杜牧,文章的开头为什么要写李白?(4分)
15.杜牧到扬州,内心悲欣交集,充满了壮志未酬的家国情怀,请你就“忧国忧民”“大风流”两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
13. C D (C项,不是怀素的狂草,而是杜牧的诗,原文提及怀素,是说毛泽东的字学怀素;D不是从古到今的顺序。)
14.①由李白及李白的诗引出扬州,写出青年人对扬州向往的浅层原因,从而衬托出青年人真正被扬州吸引是因为杜牧。②引出青年人真正被扬州吸引是因为杜牧,侧面烘托是杜牧成就了扬州。③为下文写人们等待杜牧的出现打下伏笔,使文章结构前后照应。(每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3点4分)
15.观点一:一个正直的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为国家强大而奋斗之心,都要忧国忧民,杜牧正是这样。①“风流杜牧”的背后,是杜牧那颗从未熄灭的壮怀激烈之心,是壮志未酬的家国情怀。②杜牧是一个有着渊源家学和文韬武略的旷世奇才,却不能有功于家国,内心的悲苦是一种忧国忧民的痛苦。③杜牧在扬州时仍忧国忧民,在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上书了《罪言》《守论》《原十六卫论》等国策宏论。④我们今天虽无杜牧时期的国情,但也要有一颗为国家强大而奋斗的赤心和雄心。
观点二:杜牧的大风流,不是个人的私情,而是其作品所体现出的才情、散发出的为国为民的担忧之情以及他对后人深深的影响。①才情方面:其“二十四桥明月夜”成天人之语,表现了杰出的才华。②为国为民担忧方面:上书《罪言》《守论》《原十六卫论》等国策宏论。③对后人的影响方面:他的诗作,成就了扬州的美名;他笔下的二十四桥、扬州,成为中国意象;他的诗文,充实着我们的精神世界;他忧国忧民之心,激励着我们为了国家的强大而奋斗。(言之有理即可。)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