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钱穆先生在云南》阅读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3-20 20:07
钱穆先生在云南
1938年2月,由于日军进攻,国民政府决定长沙临时大学西迁云南。4月,文学院师生搬到蒙自,钱穆先生为文学院讲授国史。
1938 年8月,西南联大文学院师生迁返昆明,钱先生闻之,“大懊丧”,其时他正在撰写《国史大纲)) ,认为到昆明交际频繁,没有闲暇落笔,而他“因念宜良山水胜地,距昆明不远,倘获卜居宜良,以半星期去昆明任课,尚得半星期清闲,庶得山水之助,可以闭门撰述”(钱穆: 《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于是,钱先生就 留在宜良北山岩泉下寺中,潜心著述《国史大纲》。
当时的西南联大,初迁昆明,没有自己的校舍,临时租用昆明城内外几所中学的校舍,供文、法、理学院使用。城外的省立昆华农校和城内的省立昆华中学,是联大师生上课的地方。作为西南联大各学院共同的必修课,钱先生所授的“中国通史”课安排在农校楼上的一个大教室里,这是当时学校最大的一间教室,可以容纳 200 多人。“西南联大继承北大自由讲学之风,允许校内校外人士旁听,而且尽可能兼顾其便。因此,其他大学的学生、中学的教师以及社会上有志于史的人们,皆来听讲,以致教室虽甚宽敞,仍不能使人各得其所。”(李蜒: 《昔年从游之乐,今日终天之痛》)钱先生在北平讲授“中国通史”四年,来到昆明又讲了两年,“盖时在’九·一八'、’七·七'事变后,国人民族意识高涨,先生(指钱穆)学养深厚,史识卓拔,才思敏捷,亦擅讲演,加以自幼民族情怀热烈,并又正当壮年,精力充沛,词锋所扇,动人心弦”(严耕望《钱穆宾四先生行谊述略》, 年的讲授,使他有机会不断修改讲义,不断充实所需资料,最终于1939 年6月在岩泉寺撰著完成《国史大纲》 这部享有盛誉、影响甚大的中国通史著作。
钱先生读书广博,精通国学,但他并非书呆子。他是抱着兴国安邦、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去从事历史学研究的,《国史大纲》深刻地体现了钱穆先生“经世致用”的思想。在书中,他讲兴衰动荡之际多,太平治世之际少。因此,他对治世用的篇幅较少,大量的篇幅用于兴衰转换之时,尤以一朝衰落时期的表现和内在原因的分析最多。同时, 钱先生还特别强调学术的兴衰对政权的影响。他认为,一个朝代要兴旺持久,必须有一种立国的精神。这种精 神实际就是儒家传统学术的精神。因此,学术(指儒家)兴则国运兴,学术衰则国亡,他特别强调中国传统学术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在战乱的岁月里,尽管昆明也不是世外桃源,然而相对于国内大部分地区来说,这一隅天地的确是难得的静士。钱先生秉性爱好大自然,他在宜良岩泉寺写作,探知附近有石林、大叠水瀑布等名胜,就邀请他的学生李蜒(云南大学教授) 一起前往。钱先生正是在云南的山山水水中寻觅到自己的心灵家园,从而在艰难时势中进行着自己的历史沉思。
《国史大纲》完成后,钱先生于1939年暑假经香港、上海回到苏州。一直到1946 年,昆明学者于乃义、于乃仁兄弟筹建“私立五华书院”并与云南大学合聘钱穆先生到昆明讲学,钱先生才又重返昆明。钱先生刚到昆明时,居住在翠湖公园里,当时的云南省立图书馆也在国内,他常去图书馆看书、著述,后来搬到圆通山上的唐家花园(唐继尧故居)居住。1947年 9月离开昆明,赴江南大学(无锡)文学院任教,自此离开云南。
(摘编自杨绍军《钱穆先生在云南》)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