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四有”教师童庆炳》阅读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7-13 09:56

(四)
很少有人能把“严师”和“慈父”两个词兼具于一身,但童庆炳做到了。
季羡林曾将自己的一个学生推荐到童庆炳门下读博,这个学生私下里向季先生说童庆炳挺厉害的,有些怕他。但季羡林却对童庆炳大加赞赏,认为只有严格的导师,才能带出优秀的学生,能在严师指导下学习是一种福分。
在一篇《宽严相济》的文章中,童庆炳谈及自己三十多年指导研究生的经验:宽严须相济,所谓严,就是对学生的学业一定要严格要求,丝毫不能放松。
童庆炳说:“学生来学校,愿意做你的学生,就是希望得到导师的指导,学习到真知识、真能力、真功夫。学生既然想学习到真知识、真能力、真功夫,那么,老师的严格要求就是符合学生愿望的。”
然而,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诸如生病、失恋、家人出事、穷得揭不开锅、找不到工作等等,童庆炳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像一位父亲那样去帮助他们。
童庆炳曾说过:“是的,我对自己的事情常常是听其自然,很少去争什么。我为自己的事,决不走后门,决不踩领导的门槛,决不托人做什么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但为了学生,为了解决学生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我可能去走后门,可能会踩领导的门槛,可能会托人为我的学生办事。”
除了“慈父”,还有谁能这么做呢?
严师成人,慈父爱人,仁爱之心,莫过于此。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5年11月19日“光明人物”,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童庆炳出身于贫穷家庭,从小就很勤劳能干,十几岁就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什么农活、家务活都干,就像一个小大人。
B.村里有限的书籍让少年时期的童庆炳增长了见识,并使他产生了求学求知的愿望。后来他先后考入龙岩师范和北师大,愿望的实现与他少年时读的书是有关的。
C.正因为北师大中文系群英荟萃,名师众多,才使得童庆炳眼界大开,而提前一年完成学业并留校任教,实现了做一个好老师的理想。
D.因天赋原因和基础不好,留校后的童庆炳业务上出现了问题,不得不从教学岗位转到行政岗位,但不服输的童庆炳凭着一股韧劲发表了有分量的论文,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E.本文没有完全严格地以时间为序记叙童庆炳的生平事迹,而是截取他人生的若干片断,从几个侧面介绍人物,从而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四有”教师的美好形象。
(2)童庆炳在学术上取得丰硕成果的因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6分)
(3)文中较多地引用了童庆炳自己的话,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通观全文,童庆炳的“四有”具体指的是什么?请概括说明。  (8分)

参考答案
 (1)(5分)选E得3分,选B得2分,选A得1分,选C D不得分。(A项“十几岁……家庭生活的重担”、“什么农活家务活都干”与文意有出入,C项强加因果,D项前三分句分析有误。)
(2)(6分)①上大学时,众多名师的教诲和他们治学精神、方法的影响;②个人多年来在做学问方面具有坚持不懈的山路“挑柴”精神;③个人多年来的勤奋读书和知识积累。(简要分析略)(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6分)①可以突出生活、学习环境对传主治学和品德修养方面的重要影响;②可以客观准确地展示传主的人生追求、学术见解、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等,为彰显文章主旨服务;③能够丰富文章的内容,并增强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理解如果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4)(8分)①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留校任教后,决心一辈子做一个好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用一生的坚守诠释怎样做一个好老师;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善良,厚道,有正义感,不整人,保护师生;③有坚持不懈的为人和做学问的精神:坚定,坚持,坚韧;④有仁爱之心:对自己的学生学业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关心爱护;既是严师,又是慈父。(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