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古代中国家庭礼法”阅读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4-23 10:44
①尽管古代中国家庭在生活方式、习惯、作风上各有特点,但严于礼法、以礼法齐家,则是古代中国家庭家风的基本价值取向和主要特征。古代中国的家庭礼法,是由家庭人际交往和家庭生活活动的一系列的规矩和行为模式构成的。每个人都要严格地按照礼法行事,这是实现家庭内部整合、保证和谐家庭生活正常运行,借以维护良好家风的重要原则.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庭生活也不例外,父子间、夫妻间如何相处,都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规矩和礼法。
⑦古代家庭礼法起源于商周,到了汉代基本定型,宋代后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演变。总的来说,古代家庭礼法是根据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原则来制定的,是具体体现家庭伦理道德的基本生活行为规范。所以,各地区、各家庭的礼法,大同而小异,只是在具体做法上有所差别罢了。
③不管家长多么注重言传身教,启蒙读物如何通俗易懂,违反礼法的现象总是难以避免,所以对违反家庭礼法者要进行相应的处罚,以警示其他家庭成员。《郑氏规范》中就规定:对违反礼法者,一是罚拜;二是痛打;三是告官并从家谱中除名,如三年能改的,可再上家谱。一些大家族,也有类似的处罚。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制定了对违反礼法者的严厉处罚的《郑氏规范》中,也强调了传统的中庸之道,“立家之道,不可过刚,不可过柔,须适中”。于成龙的《治家规范》中说得更明白:“小不忍则乱大谋。父子不忍,则乖天伦;兄弟不忍,则成吴越;夫妻不忍,则鱼水反目。”就是说,大家相互之间都要忍让,从这个意义上说,礼法足有弹性的。忍,就是对人要宽容,要讲忠恕之道.这是古代中国人际伦理的精髓.
④不过,古代中国家庭的礼法之所以长期被人们接受、实行,主要并不是由于它具有弹性,更重要的是,这些礼法是建立在人情伦理特别是亲子之情、手足之情、夫妻之情的基础上的。这从礼制、礼仪的原则就可以看出:“亲亲”“疏疏”,即亲属关系越近,相互间的礼节越繁琐;亲属关系越远,相互间的礼节越简单。
⑤古代中国家庭礼法,也是适应家长专制型家庭和大家族家庭价值取向的产物,所以它较片面地强调妇女、卑幼的顺从。只有实行这些礼法,才能使家长专制家庭、大家族家庭减少冲突,正常生活。如果家长专制型家庭要转变为民主型的家庭,这些礼法就要相应变革了,所以,清末民初的革新志士猛烈抨击传统的家庭礼法,这是很自然的。
(选自《古中国生活》,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庭人际交往、家庭生活活动的有关规矩和行为模式,构成了古代中国家庭礼法。
B.脱胎于传统家庭伦理道德原则的古代中国家庭礼法起源早,定型于汉变化于宋。
C.古代中国家庭礼法大同小异,违反礼法的家庭成员一般会受到相应形式的处罚。
D.以人情伦理为基础是古代中国家庭礼法能够被人们长期接受并奉行的重要原因。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严于礼法、以礼法齐家成为古代中国家庭家风基本价值取向和主要特征,这跟古代中国家庭的特征有重要关系。
B.古代中国家庭礼法虽然有严惩违反家庭礼法者的规定,但也追求中庸,主张对违反家庭礼法者尽量宽大处理。
C.作为古代中国人际伦理的精髓,“忠恕之道”也适合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父子、兄弟、夫妻之间都要“忍”。
D.第四段运用因果分析的方法,论述了古代中国家庭礼法被接受和施行的原因不仅在于它有弹性,还在于它有人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庭中每个人严守家训则家庭和谐,社会中每个人严守国法则社会安定,古代中国家庭礼法在当今仍有一定现实意义。
B.从一般的家庭礼法看,亲属关系越近的人相互之间的礼节规范越繁琐,亲属关系越远的人相互之间的礼节规范越简单。
C.违反家庭礼法的现象并不少见,这是因为古代中国家庭礼法的弹性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家庭礼法对家庭成员的约束力。
D.在家庭生活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这种约定俗成的规矩和礼法需要“因时而变”,不然可能会受到“猛烈抨击”。

参考答案
1.B(“定型于汉变化于宋”错,原文:到了汉代基本定型。)
2.B(“对违反家庭礼法者尽量宽大处理”无中生有。)
3.C(强加因果。“违反家庭礼法的现象并不少见”与“礼法的弹性”关系在原文中未谈及,从事理上讲,二者可能有关系,但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