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黄侃先生二三事(节选)》阅读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11-11 10:52
黄侃先生二三事(节选)
中国文人似有放诞的传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放诞与其说是真性情的流露,不如说是专制制度下无奈的装疯卖傻。就群体而论,文人放诞怪癖的行为,既能见自由之态又能显率性之真,恐怕也只有晚清和民国间的读书人了。如章太炎将袁世凯所授大勋章贬做扇坠,辜鸿铭大辫长袍徜徉北大校园,逻辑学家金岳霖与鸡共餐……黄侃也堪列其中。
1908年春,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先后病逝,清廷下令各地举行“国丧”。当时,高等学堂学生,同盟会会员田桓在“哭临”(指追悼皇帝的仪式)时,流露不满情绪,堂长杨子绪高悬虎头牌警吓,并欲开除田桓学籍,黄侃获悉,大怒。闯入学堂,砸烂虎头牌,大骂一顿而去;又过几天,田桓带头剪辫以示反清,杨子绪恼怒异常,又悬挂虎头牌,黄侃闻讯,手持木棒冲进学堂,先砸烂虎头牌,又要痛打杨子绪。
1911年7月,黄侃因宣传革命,被河南豫河中学解职,返乡途经汉口之际,同盟会同志及友人为他设宴洗尘。席间论及清廷腐败,革命浪潮的高涨,黄侃激愤不已,当晚,黄侃借酒性挥毫成文,题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文章刊出,舆论哗然,各地报刊或纷纷报道,或全文转载,清廷惊恐万分。
黄侃不仅有革命之壮行,亦多名士之趣行,一次,他在课堂上兴起,谈及胡适和白话文说:白话与文言谁优谁劣,毋费过多笔墨,比如胡适的妻子死了,家人发电报通知胡适本人,若用文言文,“妻丧速归”即可;若用白话文,就要写成“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呀”十一个字,电报费要比用文言贵两倍,全场捧腹大笑。
黄侃曾经在中央大学任教。学校规定师生进出校门需佩戴校徽,而黄侃偏偏不戴,门卫见此公不戴校徽,便索要名片,黄侃竟说:“我本人就是名片,你把我拿去吧!”争执中,校长出来调节、道歉才算了事。
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当然不是黄侃的全貌,他对学术的谨严与虔敬,恐怕才是其性情的根本。黄侃治学非常严谨,对待著述十分谨慎、认真。所治经、史、语言文字诸书皆反复数十遍,熟悉到能随口举出具体的篇、页、行数,几乎没有差误,即便如此,依然不轻易为文。他常说,学问之道有五:“一曰不欺人,二曰不知者不道,三曰不背所本,四曰为后世负责,五曰不窃。”黄侃还经常教育学生,中国学问犹如仰山铸铜,煮海为盐,终无止境。作为一个学者,当日日有所知,也当日日有所不知,不可动辄曰我今天有所发明,沾沾自喜,其实那所谓发明,未必是发明。
以学术“新”、“旧”论,黄侃与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学人可谓泾渭分明,但在内在精神方面,他们对学术独立、自由精神的追求、甚至革命行动的激烈等,恐怕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吧。
7.下面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黄侃是中国文人“放诞”传统的典型代表,其放诞怪癖的行为,既彰显自由之态又见率性之真,更能表现专制制度下的无奈。
B.清廷举行国丧,因为同盟会会员田桓在“哭临”之时流露不满情绪,堂长杨子绪想要开除田桓的学籍,黄侃大怒,闯入学堂,又要痛打杨子绪。
C.1911年7月,同盟会同志及友人为黄侃设宴洗尘。当晚,他作《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令清廷惊恐,遂被中学解职。
D.黄侃为人风趣幽默,见解独到深刻,谈及文言文与白话文的优劣时用胡适妻亡的例子表达了他的学术态度,其戏谑姿态也是“放诞”性格的体现。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中央大学任教时,黄侃违背学校规定不佩戴校徽,也因此和门卫发生争执,在校长的调节下,门卫道了歉,这才算了事。
B.黄侃教育学生,中国学问博大精深,难以穷尽,应当始终保持谦卑的态度,坚持不懈地学习、钻研,他强调,作为学者每天都要有新的发现。
C.黄侃与一些新文化学人以学术“新”“旧”论,可谓泾渭分明,但在内在精神方面,显然有很多相似之处。
D.本文撷取黄侃先生人生的若干片断,语言含蓄蕴藉,塑造了一个放诞不羁、率性而为而又治学严谨、追求学术独立的学者形象。
9.黄侃的“放诞”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概括分析。(6分)

参考答案
7.D(A项“更能表现专制制度下的无奈”错误;B项“又要痛打杨子绪”是因“田桓带头剪辫以示反清”之事;C“遂被中学解职”错,并非因此被解职。)
8.B(A项中并非是“门卫道了歉”;C项“显然有很多相似之处错”;D项“语言含蓄蕴藉”对原文语文风格理解有误。)
9.答:(1)志士之狂。两次大闹学堂,两次砸烂虎头牌,借酒写题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的文章。(2)名士之狷。趣说文言文与白话文的优劣,在中央大学任教时愤慨于他人的不尊。(3)治学严谨。所治经、史、语言文字诸书皆反复数十遍,熟悉到能随口举出具体的篇、页、行数,几乎没有差误,即便如此,依然不轻易为文。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