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穷者而后工”的心理学内涵》阅读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02-06 10:39
北宋时期的梅饶臣,才华横溢,却仕途失意,只好寄情山水,反而成了著名的诗人。欧阳修有感于此,得出了“诗穷而后工”的结论。这里的“穷”,不是贫穷,是指经历的坎坷、处境的艰难。而由此产生的痛苦、忧伤等情感,用心理术语来说,就是人的缺失性体验。。
人生体验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丰富性体验,即由事业成功、爱的温暖或才能的充分发挥等引起的愉快、满足;一种是缺失性体验,即因事业不顺、爱的缺失或才能无法施展等引起的痛苦、愤懣。
挫折、痛苦是任何人都不愿面对的,但一定程度的挫折和痛苦对有价值的人生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就像没有大气压力,人的身体就要爆炸;没有重物压舱,船在大风大浪中就要翻覆一样,若一切都顺利、美满,生命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司马迁说“发愤著书”,韩愈说“不平则鸣”,恩格斯说“愤怒出诗人”,都说明了痛苦忧患对作家、诗人的重要意义。
“穷”为什么能使诗人的诗更“工”呢?
首先,“穷”是创作的动力。挫折使诗人心理失衡,从而产生宣泄的欲望。而挫折带给诗人的缺失性体验达到极限,就会产生强烈的宣泄欲望。对于诗人来说,宣泄的最好方式就是写诗。所以,“穷”是诗人之不幸,但从创作角度来讲,也是其大幸。正是“穷”,使诗人积蓄了深刻饱满的情感,把他推上了创作之路。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穷”塑造了诗人。
其次,“穷”造成诗人独特的感受。客观世界只有一个,可心理世界却因人而异。诗人的痛苦、哀怨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一种情结,无论他感知什么对象,都会受到这种情结的影响,从而出现感知变异。如李煜,从堂堂的一国之君突然变成囚徒,巨大的落差使他的心始终浸泡在痛苦之中,这让他眼中所有的物象都染上一层凄婉哀伤的色调。这种情绪是消极的,却也成就了他的词作。
第三,“穷”使诗人的想象定向化。当人处于痛苦、失意中时,对其所失去的或先前所渴望的对象充满更加强烈的向往,从而无论遇到什么,都要跟这一向往联系起来。如陆游,其理想是收复中原,但恰恰这一理想无法实现。“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种情感使他执于一念,无论做什么,都会联想到“扫胡尘”“靖国难”。如果陆游的理想得以顺利实现,那么么他很可能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将领,而不会成为诗人。然而恰恰因为“穷”,因为忧伤、痛苦,才使他产生了如此激昂的想象力,从而写出了极“工”的诗篇。
(摘编自童庆炳《“穷者而后工”的心理学内涵》)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修所说的“诗穷而后工”,意思是诗人如不经历坎坷挫折,就写不出好诗。
B.挫折、痛苦无人愿意面对,但它却也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诗人、作家尤其如此。
C.客观世界只有一个,但每个人感受却都不同,诗人感知到的是一个变异的世界
D.诗人如无法获得渴望的对象,对对象的向往就愈加强烈,对它的想象就更加活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借梅尧臣的事例提出论点,并对“穷”和“缺失性体验”进行了阐释。
B.文章从“创作动力”“独特感受”“想象定向化”三方面,论证“穷而后工”。
C.文章采用了总分结构,先概括论述“穷而后工”,后分层细论“穷而后工”。
D.文章采用举例、比喻、引用等论证方法,使深奥的文学创作原理变得浅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尼采说母鸡下蛋的啼叫和诗人的歌唱都是“痛苦使然”,这是国外版“穷而后工
B.假如李白也生活在安史之乱时期,估计他的诗歌创作成就比现在的还要高。
C.优秀诗歌产生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穷而后工”只是其产生的原因之一。
D.辛弃疾能登上南宋词坛的高峰应该跟他收复中原的志向无法实现有很大关系。


1.D(3分)【解析】A项,欧阳修的意思是,经历挫折、艰难,然后能写出好诗,但不是说不经历挫折、艰难就一定写不出好诗;B项,原文的意思是,对于“有价值的人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如此;C项,诗人感知到的并非都是变异的世界,而是他的痛苦、哀怨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会感知到一个变异的世界。
2.C(3分)【解析】文章前后两部分并不存在总分关系。文章分成两部分:前三段阐释“什么是穷”,“穷”对所有有价值人生的意义;后四段从三个角度分析“穷而后工”的心理学原理。
3.B(3分)【解析】“穷然后工”虽是诗歌创作的重要原理,但毕竟是外因,不是每一个诗人都一定能在“穷”的环境中写出好诗。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