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曹蓉《我把黄河给你》阅读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9-09-01 23:30
我把黄河给你
曹蓉
“我把黄河给你。”陈直起身,把手上的一块石头给我。
他说话的当下,我们正顶着烈日在黄河滩上拣黄河石。
我吓了一跳。他的口气好大。好像黄河是他的,从渺远洪荒的太古奔腾至今的黄河是他的。可他这么慷慨大方地就把黄河给了我。
当然,他所说的黄河其实是一块像黄河的石头。但是,我却相信,它是黄河。因为它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从160万年前它就随黄河一路走来,然后一直安静地守在这片黄河滩上。我能辨认它身上细致的水纹是黄河的血脉,那蜿蜒弯曲的姿势是黄河的形态,甚至我能感觉到八千年前伏羲经过黄河时在石头上留下的余温。
我一直相信,石头是有灵性的。
所以,我每到一处地方,只要有水流,有沙滩,我总会要拣一块小石带回去,其实是带回一段河流的记忆,带回一段如河流清澈的古老爱情。
在这黄河滩上,我仍然期望找到一块美丽的石头,把黄河带回家。而我的期望比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只是因为黄河有中华民族的血脉和历史,有我们承载几千年的情感。
陈幸运地拣到了黄河石。而我赤脚踏着滚烫的沙滩,在众石之中寻寻觅觅,却一无所获。我不甘心,发誓要找到黄河石。当很多文人朋友上筏子漂流去了,我却固执地留在沙滩继续寻找。令我沮丧的是,我用了长长的时间,竟找不到一块烙下黄河印记的石头。我开始感到失望。
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长吟兄会把石头送我。当时,我连一点半推半辞的矜持都没有,就惊喜若狂地收下了他送我的黄河。
我是不是太贪心?我要了黄河。我要了轩辕的黄河,要了伏羲和女娲的黄河,要了每一个黄皮肤中国人血液里流淌的黄河。
这么重的礼物,我能载得动吗?
返回成都之际,我把石头留在了西安。黄河仍在那里流淌着。它太重,太重,我载不动它。它属于昆仑山,属于黄土高原,属于这片黄色的土地,和每一个炎黄的子孙。
属你,也属我。
“这是乾坤湾。”他平静地说,那语气就像是每天都见到它而处美不惊。“黄河乾坤湾。”他又补充了一句,仍然很平静的表情。
“黄河乾坤湾!”我站在山巅惊呼起来。我是一个见了山,见了水,就容易激动的女人,何况我面对的是黄河,是伏羲的乾坤湾,又怎么能做到不动声色?
“你看,它像不像河图洛书?”他指给我看。
我极目远望,在沟壑纵横之间,在伏羲出生的叫伏义村的地方,与古道边一个叫河怀的村子之间,黄河到了这里,突然乾坤一转,来了一个S型的大转弯。像一条从混沌而来蜿蜒而至的游龙,怀抱了两条“阴阳鱼”,浑若一幅大化而成的太极图。真是啊,是玉帝丢落在黄土高原重峦叠障之中的河图洛书!
它一直在那里,从四面八荒的太古,从刀耕火种的旧石器时代,它就在那里,等着世人来参。
是谁发现了河图洛书?最先参透了宇宙天机?我故意考他。
伏羲。他不假思索地回答。
传说,在久远久远的以前,太昊伏羲氏统治天下的时候,常常在这黄河古道上徘徊。伏羲抬头看天,低头看地。有一天,他登上山巅,俯视奔腾的黄河呈S形从他的脚下流过。这时,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他顿悟玉帝丢落在黄河中的“天书图语”,参破“天机”。于是。伏羲按天书图语,演成八卦,创立了黄河文化,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明与智慧。自伏羲发现河图后,又差不多过了八百年,大地洪水泛滥。大禹寻找治水良策。相传有一天,他看见洛河中出现一只五彩神龟,背驮“洛书”,背上的纹理如同文字。于是,大禹发现了洛书,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
而就在这片土地上,女娲用黄河的水和泥,创造了人类,捏出了泥做的男人,水做的女人,捏出了天地万物。西方人用上帝创世的传说,写下了一部经典传世的《圣经》,而中国人以自己诗意的方式,以自己独有的文化,打开了亘古永久的美丽神话,打开了文明之门。
望着眼前奔来眼底的九曲黄河,我忽然发现,它不是一个偶然的转弯。它是大化赋予给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命运转弯。
中国人需要这样的转弯,历史需要这样的转弯。
黄河是苍凉的。从高耸的昆仑山到浩瀚的太平洋,经草原,越沙漠,它历尽了多少沧桑,见过了多少边关的明月,大漠的风沙。
黄河是厚重的。它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始祖,孕育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无数风流人物。它与长江一样,承载着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和历史沧桑。
黄河是黄色的。我骄傲,我的皮肤是它的颜色。
黄河又是碧绿的。我知道,它曾经是一条清澈的河流啊。它是天上之水。我深信并且坚持,终有一天人类会还原它的绿。变绿了,变清了的黄河,仍是我心中那条悠悠万载滚滚东去的大河。
虽然我无法把黄河带回去,但它已经流入了我的生命和血脉,在我的心上流淌。
(摘编自“人民阅读”网2019年3月1日)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题目“我把黄河给你”中作者采用了借代手法,用黄河石代指黄河,引起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给人强烈的震撼。
B. 文章依次叙述了得到黄河石、寻找黄河石、发现乾坤湾等事件,表现了作者对黄河文化的独到思考,表达了对黄河的眷眷深情。
C. 陈捡到黄河石,在“我”因找不到黄河石而沮丧时把它送给了“我”,让“我”明白了自己太“贪心”,故把石头留在了西安。
D. 文章中伏羲和大禹的河图洛书以及女娲造人的传说富有诗意,给文章增添了神奇的色彩,体现了黄河文明的悠久历史和厚重感。
8. 结合全文,说明画横线的句子中“转弯”的含义?
9. 文中三处画波浪线句子中的“陈”为什么不用“他”,请分别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7. C
8. ①黄河在流经伏义村和河怀村中间时一转,形成了仿如太极图的乾坤湾。②伏羲创立了黄河文化,使中华民族从愚昧混沌转向文明智慧。③这是大自然赋予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命运转弯。
9. ①第一处如果用“他”,就会指代不明,显得突兀,人物缺乏真实性,甚至会影响主题的表达。②因为前面有大段抒情,如果第二处用“他”,在内容上就不能很好地衔接。③第三处如果用“他”,缺乏亲切感,就不能够很好地表现好友对我的深厚感情,就会削弱文章的感染力。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学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理解文本内容、主题,掌握一定的艺术技巧,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题干要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C项曲解文意。“我是不是太贪心?”是照应“我连一点半推半辞的矜持都没有,就惊喜若狂地收下了他送我的黄河”,表明自己对寻找黄河记忆和历史的渴望。收下石头“并不是贪心”,把石头留在西安,是因为石头不该属于我一个人,而且它已经流入了我的生命和血脉里,不用带走,也时刻在。选项说,明白了自己太“贪心”,表意不当。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学作品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从关键词和表达技巧入手,联系上下文语境,体会句子的内涵,注意表层义和深层义。表层义就从字面意思分析即可,深层义就从常见主旨角度思考。“它不是一个偶然的转弯”,联系前文看,“它”指的是“黄河”,文章“转弯”写了几处,一处是“黄河……来了一个S型的大转弯”,是形成如太极图的黄河乾坤湾;一处是“伏羲氏统治天下的时候,俯视奔腾的黄河呈S形从他的脚下流过……”,“转弯”指的是伏羲氏创立了黄河文化,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明与智慧。另外一处是划线句,“……我忽然发现,它是大化赋予给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命运转弯”。“中国人需要这样的转弯,历史需要这样的转弯”,这句话提示读者“转弯”有象征意义。不同语境赋予“转弯”不同含义,分条理解概括即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对文章叙述角度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研读题干,明确思考方向,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和结构,从表现情感、层次衔接、表达效果等不同角度去分析。文中三处画波浪线句子中的“陈”为什么不用“他”,需找到这三处句子,再做称谓的变换比较,认真体会。①第一处“陈直起身,把手上的一块石头给我。”开篇就用“他”,显得突兀,他是谁,指代不明,紧下文没有身份介绍,影响主题的表达。②“陈幸运地拣到了黄河石。”如果用“他”,后面说“而我赤脚踏着滚烫的沙滩”似乎可以,但是有前面的大段抒情在,结构上承接不连贯;③“我万万没有想到长吟兄会把石头送我。”第三处是要表现好友对我的深厚感情的,如果用“他”,缺乏亲切感,会削弱文章的感染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