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勇者不惧》阅读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0-08-17 16:33
勇者不惧
①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盘古开天、女娲炼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些言说先民心志的神话传说,都包含着对“勇”的崇仰和赞颂。可以说,“勇者不惧”深深地刻写在中华民族的宝贵性格之中,成为无比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
②“勇者不惧”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不能忍小辱小过,睚眦之仇必报,是匹夫之勇,是小勇。 循大义、迎难上,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是为大勇。大勇之“大”,在与“义”融。鲁莽强悍、好勇斗狠,并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是指人们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据《史记》记载,赵人蔺相如携璧出使强秦,为国家大义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在秦廷之上理直气壮地斥责秦王;而面对廉颇的鲁莽冒犯之举,蔺相如又能为国家利益计而甘受个人委屈。蔺相如的故事生动演绎着“勇者不惧”“义以为上”的品格。《礼记》讲:“有义之谓勇敢。” 我们之所以推崇勇者,就是因为勇者能够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
③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孔子曾经在门人面前称赞颜回的聪明睿智,一向以勇猛自诩的子路不服气地问老师,如果您行军打仗,将会和谁一起呢?孔子回答道:徒手与虎搏斗、赤脚横涉河滩,可以说, 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勇者的“无惧”与“有惧”应是如此;从大义、大局的角度出发,在坚守道义的同时,不怕外在艰险,藐视一切困难。无惧任何挑战;从具体行事的角度出发,则对道义心怀敬畏,如履薄冰。时常忧惧道之不行、义之不彰。
④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孟子与弟子公孙丑讨论“勇”德时曾提到“不动心”。就是指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能镇定自若、岿然不动;这种不动如山的强大定力、静气,又“至大至刚”“折而不挠”,有着压倒和战胜一切的韧性与力量。王阳明带兵平定宁王朱宸濠发动的叛乱时得到了生动体现。军旅中的王阳明不顾战事繁忙,坚持与门人讲学问道。一次探马来报前方战事失利,弟子皆惊惧失色,阳明却神色自若地重拾中断的话头继续讲解。很快又有探马来报前方叛军大溃,弟子皆喜形于色,阳明仍神色自若地继续讲学。凭借纯笃的学问和丰富的战斗经验,王阳明深知,早已妥当布好战略战术,最终一定能够获胜。沉着的静气,进取的锐气,一同滋养着勇者的不惧品格。
⑤如何培养这种临危不惧的沉着静气与进取锐气呢?应该在困境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锐意进取。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之间被军队围困而一度绝粮。情势危机之下的孔子却始终沉着冷静,“歌两柱之间”“修乐不休”。孔子珍视这场坎坷遭遇,把艰难困苦当作了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条件。当然, 困境本身不能成就勇士,真正成就勇士的,是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周易》谓:“蹇,君子以反身修德。”面对外在的艰难险境,我们要反求诸己,在克除内心恐惧、忧愁、烦扰的同时,积极自我砥砺、超越突破,并在道义感召下奋发有为。
⑥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在数千年风雨征程中,没有被任何外在困难吓倒,而是凭着自己在其间砥砺出的“勇者不惧”品格,开辟出文明的新天地,书写出发展进步的新篇章。
(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4月20日,有删改)
23.联系全文,说说你对勇者不惧的理解。(3分)
24.第④段是如何论证分论点的?请简要梳理。(3分)
25.下列关于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点题明确指出,勇者不惧是中华民族历史征程中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
B.文章多处引用经典名言,列举历史故事,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C.文章②③两段都进行了正反对比论证,达到了有破有立、突出论点、愈变愈明的效果。
D.第⑤段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层层深入展开论证,思路清晰,结构合理。

参考答案:
(1)①勇者不惧是在危难面前坚守并光大道义;②勇者不惧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③勇者不惧需要沉着的静气和进取的锐气。
(2)先用孟子言论解释“静气”“锐气”的含义;接着用王阳明的事例阐明“静气”“锐气”的表现;最后强调“静气”“锐气”的重要作用。
(3)C


【分析】本文开头由神话故事,引出论题:“勇者不惧”是中华民族历史征程中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然后从概念内涵、行为特点和培养方式三个层面对“勇者不惧”进行了充分论证;最后总结全文,将玉和“勇者”进行类比,分析了两者在自身品格与磨砺过程上的相似性。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概括。结合内容,从“鲁莽强悍、好勇斗狠,并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是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可以说,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等语句中概括答案即可。
(2)本题考查分析语段的论证思路。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结合第④段内容可知,本段先提出“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的分论点;然后用孟子与弟子公孙丑讨论时,孟子的一些言论来解释“静气”“锐气”的含义:“勇”德时曾提到“不动心”,就是指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能镇定自若、岿然不动;同时,这种不动如山的强大定力、静气,又“至大至刚”,具有压倒和战胜一切的力量,是谓锐气;接着用军旅中的王阳明战事繁忙,但坚持讲学的事例阐明“静气”“锐气”的表现;最后总结“沉着的静气,进取的锐气,一同滋养着勇者不惧的品格”,强调“静气”“锐气”的重要作用。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BD.正确;
C.有误,文章第③段没有使用正反对比论证。
故选:C。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