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李世营《醉春风》阅读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0-08-24 21:28
醉春风
李世营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压垮了镇文化大院的门牌楼。
 县文化局下派驻村的第一书记老赵就住在文化大院。这天,街坊阿四传来话,老赵欲再建文化大院的门牌楼,邀请瓦匠去做工,包工不包料,只雇工三人,预算工期一周,工钱每天每人一百二十元。
 这个老赵,来镇上三年了,出了名的老抠。市面上的瓦工活,一般一天一人一百五十元。老赵出的价钱,不高。
 瓦匠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活。街坊阿四看出了瓦匠的心思,低声对瓦匠说:这个老赵,虽然抠门,不过这工时,却是攥在咱瓦工的手心里。
 瓦匠惬意地笑了,吊线砌墙,贴砖盖瓦,是瓦匠的绝活。前几年,瓦匠随镇上的工头去南方,在大都市的建筑工地上,做钢筋架子,浇水泥柱子,却没有在乡下的泥刀耍起来滑溜。有几次,不是擦破了手,就是崴伤了脚。瓦匠的心,就像飞动的风筝,线的一头,拴牢在家里,瓦匠外出,撇下熄妇,让她照顾儿女老人,打理五亩薄田,瓦匠着实放心不下,一颗心,就始终悬在城市上空飘荡。于是瓦匠就回了,拉起三五个帮工组织成一个施工队,农闲时奔走在乡村,依然做他的瓦工。
 镇文化大院离瓦匠的村上四五里,骑上自行车要十几分钟。好在老赵中午管一顿饭,就省去了来回折腾的麻烦。
 老赵的儿子在省里读建筑设计,设计了门楼造型,样式古色古香,要瓦匠按图施建,分毫不差。多亏瓦匠的眼力准,技术好,吊线、划线、打地基、量水平、丝毫不差。
 街坊阿四贴耳的话,一度营绕在瓦匠耳畔,瓦匠手下的活计,却一刻也慢不下。入春了,家里五亩薄田的禾苗正旺旺地长着,急等着瓦匠忙完回去施肥哩。浇水泥,销平整,再一块块铺墙砖。瓦匠手接手砌起来的墙,尺寸规范,整齐划一,一丝毛茬都没有。老站长看在眼里,乐呵在心里。
 五天,瓦匠只用了五天,门牌楼就上案封顶了。
 封顶的门牌楼,墙砖接缝填嵌密实,宽窄均匀,花纹搭配协调,造型精美新颖。在农村,筑屋建房,封顶时大工将成,是大喜庆事,雇主会放鞭炮,发喜糖。如果雇主对瓦工的活计满意,还要给挑大梁的瓦工封送红包,可是老赵,买了长长的一挂鞭炮,放了,红红的喜糖,也给乡亲们散了,虽然满腔喜悦一直挂在脸上,但没提红包一个字。
 老赵抠门,十里八村少见的抠门!
 门牌楼竣工的晚上,老赵在文化大院破例摆了一桌喜宴,炒了几个小菜,还特意买回两瓶二锅头,老赵和瓦匠酒至酣处,拉起了家常,攀来扯去,竟扯上了亲威。老赵是瓦匠亲娘舅表姨家的大表哥。老赵酒劲上来,一高兴,拨通了省城儿子的手机,用视频对着新建的门牌楼给儿子上下扫了好几追。学建筑的儿子赞不绝口。扯到门牌楼,老赵兴致未尽。三年前,老赵来村上扶贫,看到镇上文化贫乏,就依据小镇的实际,向文化部门中建了文化大院,三年来,这个文化大院给乡亲们带来了不少欢乐和幸福,老赵说,到月底,他下乡的三年任期就到了,回城也到了退休年龄。离别的时候,总还想为乡亲们做些什么,这不赶上暴风雪压垮了文化大院的门牌楼,镇里又财力吃紧,老赵就用自己积蓄的资金再建了这个门牌楼。
 酒足饭饱,瓦匠起身要走,老赵已备好工钱,还从内衣里摸出了早封好的红包。老赵又硬塞给瓦匠两包烟。烟滑进了瓦匠的口袋,瓦匠却偷偷将红包压回了宴会桌上的菜盘子底下。
 亲娘舅的大表哥,也是瓦匠的娘舅呀。娘舅能自掏腰包为文化大院建门牌楼,工钱收了,娘舅给的红包,怎能再收呢!
 出了文化大院,天突然下起了细雨,春风和着细雨拂在瓦匠的脸上,湿湿的,绵绵的,瓦匠就有点醉了,脚下的自行车就拿不稳了:春天的风,能这般醉人?瓦匠说,咋能醉了呢!明几个还要旱起,趁着这春雨,给家里那五亩薄田施肥,盼望着麦田的好收成呢!
(选自《奔流》2018年第3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开篇写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压垮了镇文化大院的门牌楼,简洁明了,交代了故事的原因。
B.小说安排街坊阿四给瓦匠出主意在工时上做文章的情节,既呼应了上文老赵的抠门,又使后面的故事产生波澜。
C.老赵酒后道出实情,让读者对他自掏腰包再建门牌楼的行为产生敬意,同时也感受到文化扶贫在他心目中的分量。
D.小说塑造形象欲抑先扬,情节设置避免平铺直叙,为读者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扶贫背景下的感人故事。
(2)小说中的“瓦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请结合文本分析小说结尾的作用。

参考答案
(1)D.“小说塑造形象欲抑先扬”说法错误,应是欲扬先抑。故选D。
(2)技术高超;为人质朴;有家庭责任感;明事理;对老赵的无私奉献充满理解和敬意。
(3)①照应题目。②烘托人物心理,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③升华主题。④从艺术效果上看,韵味悠长。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