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陈玉兰《秦家戏班》阅读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3-07-25 11:15
秦家戏班
陈玉兰
①民国初年,直奉大战,直隶督军曹锟驻守保定,保定成为直隶军阀的大本营。后曹锟、吴佩孚控制了北京政府,北方俨然直系天下。那年,曹锟六十大寿,传令:全城各戏班比试,得头名者进宅唱堂会。一时间,各路英雄风起云涌,杀得天昏地暗,最后,剩秦、袁两家决一雌雄。
②总督府门前有两支大旗杆直插云霄,一旗飘着国民党青天白日旗,一旗飘着总督府五色督军条旗。据传,旗杆从无人敢攀,旗杆顶只有侠盗燕子李三常去栖息。
③曹锟手下传令:两班主徒手攀大旗杆,谁先到顶,扯起大旗为赢。
④秦班主心里掂量着,那五色督军条旗,曹锟视为命根子,昭示自己的权利、气势,如神位般供奉,现正竞选大总统,动其大旗,岂有好果子吃?便犹豫迟迟未动。袁班主一旁讥笑:戏班四五十人的饭口不管?秦班主咬牙跺脚,心一狠,揣上脑袋拼条活路。
⑤两人各立了生死状,搓两阉,一为青天白日旗,一为五色督军条旗,抓哪阉、攀哪旗。泰班主记不得念了多少遍阿弥陀佛,闭眼一抓战战兢兢半天才敢打开,竟是青天白日旗心里一阵窃喜,苍天有眼,佑我不死,平时连树都不敢上的秦班主,竟不知哪来的邪劲“噌噌噌”如猴子般蹿到旗杆顶。低头一看,袁班主并没有动静,站在旗杆下,扬扬手、高喊一声,后会有期,掉头便走,离了古城门,扬长而去。
⑥秦班主赢了这场比武,得了重金自然成了曹锟府的常客。自此,眼睛长到脑袋顶,一般人眼里夹都不夹,话音自是鼻子里哼出。但他每每想起袁班主,便觉愧对。
⑦一日,一个年轻人来到秦家班,叫板秦班主。秦班主见他人高马大,膀阔腰圆,好一副人才,似曾相识,便有几分喜欢。秦班主不曾理他,任他叫骂。不曾想,年轻人拿秦班主对他的迁就,当软弱可欺,竟放出话来:“缩进乌龟壳不出来,徒有其名怕了不成?”秦班主当下血冲脑门,撕旗迎战。
⑧全城人闻此消息,把二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据说,保定军校傅作义将军也在人群中。
⑨但见秦班主一身夜行装束裹了腿脚;乌黑平头,透着干净利索;头顶十八只青花瓷碗,最上面一只盛满了水,把二胡立于腰间,拉满弓弦,开弓有声如万马奔腾,似瀑布飞溅,气势滂沱,头顶碗中的水一滴未溢,功夫了得!赢得满堂喝彩。
⑩年轻人嘴角泛起一抹笑。轻轻拉动手中二胡,如诉如泣,竟是盲人阿炳的《二泉映月》。但见年轻人席地而坐,挽起裤腿,脱掉鞋子,一只脚夹起胡弦,一只脚夹紧弓子双脚拉起二胡,弓弦和一,上下翻动,或高或低,或张或驰。秦班主见他技艺十分娴熟,心说这人倒有些本事,心弦有些绷紧。又见年轻人双手撑地,双脚离地,头朝下拿起大顶,却仍用双脚把二胡拉得山响。秦班主似觉一股杀气逼来,连打几个冷战。忽见年轻人仍用双手撑地,双脚拉着二胡,稳稳绕场一周,二胡声越发悠扬嘹亮。
这就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江湖神仙脚!
寂静中一声惊呼,雷鸣般掌声刺破青天,铜板如冰雹飞向年轻人。
秦班主猛见年轻人脚心一朵紫梅花,分外刺眼,忽地想起,袁班主脚心与此一模一样,那句“后会有期”,霎时如雷贯耳,只觉内心如翻江倒海一般。
年轻人走到秦班主跟前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当年我爹是有名的“猴爬杆”,而且曹锟已私下应允我爹唱堂会,所抓两阉都为青天白日旗,曹锟意在激起各戏班互斗,为他大寿烘托气氛。我爹不忍,解散戏班,后奔延安抗日剧团,在战斗中牺牲。今儿我特来为父明志。说着把整整一口袋铜子递给了秦班主,扭头便走。
秦班主羞愧泪流:年轻人,请留步,我有话请教。
那年,一九四九年,阳光分外灿烂,两戏班合二为一,就是古城剧团前身。
——选自《小说界》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民国初年,直奉大战”,小说一开始给人一种紧张、肃杀之感,为故事奠定了悲剧色彩。
B.小说描写侠盗燕子李三常去总督府门前的两根大旗杆上栖息,是为了突出燕子李三功夫高强。
C.秦班主的细活表演赢得满堂喝彩,年轻人却泛起一抹笑,这是对自己能胜出对手胸有成竹。
D.袁班主一心抗日,不愿为曹锟唱堂会,于是在与对手的比试中主动退出,放弃了名利。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开篇“各路英雄风起云涌,杀得天昏地暗”,既衬托了秦、袁两家实力,又与后文“为他大寿烘托气氛”形成呼应。
B.描写年轻人和秦班主比武时,作者采用多种描写手法,第⑨段是正面描写,第⑩段是侧面描写,现场感极强。
C.小说情节推进讲究“草蛇灰线”,袁班主一句“后会有期”,为后文袁班主儿子来比武埋下伏笔。
D.小说语言颇具特色,句式以短句为主,紧凑的节奏与全文跌宕起伏的情节相得益彰。
8. 好小说叙事讲究克制,“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形成表达张力。当秦班主知道眼前的年轻人是袁班主儿子,“只觉内心如翻江倒海一般”。请分析秦班主复杂的内心。
9. 本文称颂的对象是袁班主,却用大量的笔墨来写秦班主,试探究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参考答案
(6)C
(7)B.“第⑩段是侧面描写”错误。“年轻人嘴角泛起一抹笑。轻轻拉动手中二胡,如诉如泣,竟是盲人阿炳的《二泉映月》。但见年轻人席地而坐……或高或低,或张或驰”为正面描写;“秦班主见他技艺十分娴熟……稳稳绕场一周,二胡声越发悠扬嘹亮”为侧面描写。⑩段是正侧结合。
故选B。
(8)震惊。时隔多年,袁班主后人找上门来寻仇。紧张。袁少班主找上门来比武,且技艺高超,秦班主担忧自己剧团前途。佩服。为袁少班主高超技艺折服,惊天地泣鬼神的神仙脚一时无两。羞愧。自袁班主承让离开保定,秦班主心中有愧疚与感念。欣慰。看到少班主如今技艺高超,意识到袁家班生存不会有问题,于是心中欣慰。
(9)①衬托作用。作者以秦班主的高超功夫衬托出年轻人的绝伦技艺。②铺垫作用。描写秦班主的高超技艺为年轻人出场比武作铺垫。③为后文蓄势。为下文情节“两戏班合而为一”发展蓄势。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