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百师联盟2020届全国高三开学摸底大联考(全国Ⅰ卷)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9-10-08 08:53
百师联盟2020届全国高三开学摸底大联考(全国Ⅰ卷)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出,我国劳动教育在推进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外生性特点:具体来说,既表现为驱力的外生性,即劳动教育每一次受到重视都源于领导人重要讲话的推动;又表现为目的的外生性,即以服务社会发展为目的。而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应该以实现人的全方面发展为内在驱动和目的。这一特点导致我国的劳动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马克思、恩格斯对劳动价值观的理解主要存在着三种解释模式:第一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模式,强调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历史和劳动创造人本身;第二种是政治经济学的模式,强调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按劳分配是实现社会正义的重要原则;第三种是教育学原理的模式,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
从教育实践的角度看,上述阐述能够给予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在于如何理解和建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劳动价值观决定了劳动教育观,因此,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习者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一是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本源性价值,即劳动是创造物质世界和人类历史的根本动力,劳动者神圣光荣;二是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是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按劳分配是合乎正义的分配原则,不劳而获、少劳多得可耻;三是让学生认识到热爱劳动、参加劳动才能实现个人的健康成长,不愿劳动、不爱劳动则会阻碍个人的全面发展。在新时代,我们要倡导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通过“以劳促全”提升心志,使学生拥有充实的人生。这一过程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人民立场和劳动情怀,是新时代对马克思劳动思想的新发展。
在观念层面,重建劳动教育观要凸显综合性与统领性,让劳动教育成为一种价值召唤。劳动教育是各种教育的统领,能够把其他一切教育内容联结在实践之中。劳动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依靠劳动生存与发展的品质,能够增强体质、磨炼意志,还能够丰富他们对人生的理解,实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增进智慧等功能。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劳动教育的界限,劳动教育始终是与德智体美教育融合在一起的,既不能互相代替,也不能混淆。
在实践层面,重建劳动教育观要强化激励性与基础性,让劳动成为一种积极的生存方式。劳动教育不是专门的课程,不依托于某一具体的课程或具体的课堂教学时段,也没有具体的可以量化的育人任务、考核标准。劳动教育必须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成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归宿。因此,应该把劳动的理念和行为渗透到生活、学习的各个环节中,使之成为一种生存方式。
在制度层面,重建劳动教育观要突出主体性与责任性,让劳动教育成为一种制度建构。从过去的经验来看,我国教育方针的发展历程一直很重视劳动教育。但是,整个劳动教育实践存在着实施主体单一、主体责任不明确,缺乏评价、督促机制等问题。因此,国家必须完成以法律制度形式规定劳动教育主体,明确各主体的责任,建立评价、督导机制,明确劳动教育成绩的使用范围等一系列的制度建构。
(摘编自宁本涛《重塑劳动教育观》)
1.下列观点中能体现劳动教育“外生性特点”的一项(3分)
A.以劳动和实践统领各种教育,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
B.将劳动教育与具体学科知识相联系,强调通过具体操作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C.强调劳动的意义是为服务经济建设,加强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劳动技术教育。
D.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实验、创新辅导等实践活动,促进劳动教育。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即明确指出,“外生性特点”使我国的劳动教育难以取得良好效果。
B.文章第二段、第三段,集中阐释了塑造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在劳动教育中的意义。
C.文章从多个层面论述了重建劳动教育观的具体途径,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D.文章论证兼顾理论与实践,既回顾了经典理论,又总结了劳动教育实践成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生具备了“劳动神圣,劳动者光荣”的意识就形成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B.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相互融合,完成了德智体美教育也就完成了劳动教育。
C.劳动教育缺少具体可以量化的育人任务,因此只能依靠学校和学生的自觉行为。
D.要推动劳动教育,需要解决现阶段存在的主体责任不明、缺乏监督评价等问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修旧如旧,延年益寿”是保护修复古建筑的宗旨。文物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淀,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因此保护古建筑就是要承认其不同时期留下的痕迹,保护它所遗存的全部历史信息和真实的历史文物,使其“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因此,我们对于古建筑的修缮,就要认真分析其建筑的构造特点、损毁规律,深刻总结古建筑修复和维护的经验,从实际出发,按照古建筑的特点进行修复,核心就是坚持原状修缮,尽最大能力让它保持原状,才能显示出古建筑的文物价值。
摘编自祁伟成《中国古代建筑传统修缮技术的发展》
材料二
截至2017年,全国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96处,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古建筑。木结构是古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其损坏程度往往决定了文物保护和维修工程的性质与难度。如抢险加固工程,是针对古建筑险情所采取的临时性安全措施;一般性维护保养工程,主要是指以日常保养性工作为主的维护工程;重点维修工程,局部及全部大木落架及墙体大面积重新拆砌等。古建筑的维修工程应以“修”为主,操作有严格的技术要求和规定。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因为受材料来源和筑造、维修技艺传承等因素制约,这些技术规范难以贯彻,文物建筑在维修中木件更换量过大的现象屡见不鲜。年久失修的古建筑经过大修甚至一般维修,文物原构件及价值损失就已很大,如果再增加一些不必要的更换,就可能使修缮后古建筑的文物价值降低很多。
摘编自王可《论古建筑木结构的保护》
材料三
4月15日,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严重火灾,损失严重难以估算,其重建势必是个漫长且耗资巨大的艰巨任务。据悉,巴黎圣母院的修复,乐观估计需要10年,总经费预计需1.5亿欧元,仅中间塔尖部分就高达600万欧元。
对于任何一个有历史底蕴的国家而言,古建筑维护和修复都不是件轻松的事情。比如因《罗马假日》而广为人知的罗马许愿池,修复金额就达到218万欧元。这笔钱是由著名奢侈名牌芬迪提供的。日本在这方面的投入更大。如天守阁姬路城修缮工程(2009—2015),花费28亿日元;东本愿寺本堂修缮(04—08年)花费约98亿日元;著名的大阪城天守是30年代全大阪人捐钱复建的混凝土建筑,其造价大概折合今天的700亿日元。
摘编自新浪网《古建修复,“钱路”漫漫》
材料四
颜料配方,只是古建彩绘修复中的一个难题。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古建彩画讲究手法。尽管吴书瑞有良好的绘画功底,但在纸上画和在建筑上画根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更何况古建彩画还要遵循传统的绘画规制和手法,刚入行的吴书瑞一点也找不到感觉。为了练习好基本功,吴书瑞这一刷就是3年。沥粉是中国彩画特有的技术,也是画龙点睛的一笔。用矿物质勾勒出凸起的线条,再将金粉等矿物质粉末撒到上面,将平面的图案变得立体,使得图案更加生动。在这一行,要练习五六年才能掌握基础操作的要领,才算入了门,要想独立操作,至少得10年之后。“十年磨一剑,这种说法一点都不为过。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人能有这种耐心了。”吴书瑞不无感慨地说。
摘编自《新京报》《恢复古韵就是最好的文保》
4.下列做法中符合古建修复原则的一项是(3分)
A.在古建筑修复过程中,为缩短工期、节约资金,不使用自然干燥的木材,使用湿木材。
B.需要勘察古建筑柱子等部件是否糟朽时,遇到砖石包砌,都拆开检查,保证维修效果。
C.在建筑破损处,采用嵌玻璃纤维杆和环氧树脂等高科技材料原位补强,确保修复强度。
D.在古建建彩绘修复过程中,尽可能遵循传统的绘画规制和手法,使图案立体、生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古建筑是祖先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加强对其保护是提升国民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
B.古建筑最宝贵的是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因此保护古建筑要尽可能保存其历史信息,尽最大能力让它保持原状。
C.相较于欧洲,日本人在修复古建筑方面投入了更多资金,这说明日本人更加重视古建筑和历史文化的传承。
D.修复古建筑,要靠巧手,更要像吴书瑞一样具有追求卓越的匠心,这是中国古建筑能够传承不断的重要前提。
6.请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在古建修复和保护方面遇到了哪些困难?(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在神圣的天空飞翔(节选)
曾 剑
风凛凛
雪飘飘
风雪中巡逻在边防前哨
铁脚走千里
汗水洗战袍……
这是夏士连到六连后,听的第一首歌。那时,班长把新兵集合在一起,教他们唱这首歌。这歌旋律美,词也写得好。它讲述着戍边战士驻守边防的故事,也唱出了为国戍边的骄傲和自豪。
不久,夏士连跟随班长,参加巡逻。这是他当兵后第一次执行任务。穿上厚厚的棉衣、沉重的大头鞋,整个人像一只大笨熊,心却跳得欢。班长提醒他系好鞋带,然后出发。
路是崎岖的。大雪封山,连队被阻隔在另一个世界,路的一头是闭塞的边关哨所。有一段路叫十八弯。弯弯转转,一边是山,一边是湖,稍不小心,就会滑下崖去,跌进湖里,要么在冰上摔死,要么被砸进冰窟,再也起不来。滴水成冰,路滑,就是有经验的老兵,当地的老猎人,对这段路也充满了恐惧,称它为“死人湾”。
月弯弯
星闪闪
战士执勤在祖国边关
钢枪手中握
何惧冰雪寒……
夏士连跟着班长,走在巡逻的路上,班长不时哼起这首歌。兴凯湖面吹来的风,刀子般切割着他的脸。头顸的太阳,如冰雕般没有一丝暖意。这时候,是不宜唱歌的,冷风灌进肚子里,全身都冷。无疑,班长是在给他们鼓舞士气。
一行七人,夏士连走在最后。开始时他感到路还好走,心想,这巡逻也没歌里唱的那么邪乎,不就是走路吗?无非就是穿得多一点,走在雪地上,就当背沙袋跑步练体能。上了松阿察河的堤坝,一切都变了,每行一步,都那么难。被风吹散的雪堆积在凹处,以为是平地,一脚踏上去,没了膝盖,拔出来,鞋里全是雪。夏士连学着老兵的样子,把裤脚掖进鞋子里,深一脚浅一脚,走了两个多小时,腿肚子就开始酸软,迈的步子越来越小,越来越吃力,完全变成了一个小脚老太太。
累了,不能停下来休息,棉衣罩着的冷汗成冰。浑身酸疼,雪地又坐不得。望着眼前老兵们的背影,夏士连不知道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巡逻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他一想到自己也将这么没完没了地走下去,心里就犯怵,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多久。班长似乎察觉了他的困难,压下步子,队伍的前进速度稍稍慢下来。夏士连不好意思拖后腿,把牙咬得酸痛,可双腿还是不争气,就是迈不快。他气得捶打自己的腿。班长安慰他说,没关系,歇一歇,攒足精神,咬紧牙,你肯定能坚持下来。
夏士连受到鼓励,抬脚迈出一大步,没想到,一脚捅了个冰窟窿。就在他发出惊叫的那一刻,班长迅速回身,一把薅住他的衣领。夏士连没有受伤,也没有继续下陷,只是鞋湿了。夏士连的嘴唇几乎是在瞬间变得乌紫、发青,不断地抖动。他丝丝地吐着冷气。班长弯腰,几下退掉夏士连的鞋,又解开自己的鞋,给夏士连换。夏士连缩回脚,班长一把抓住他的脚,就把鞋往上套。班长说,赶紧换上,要不,时间长了,这腿就残了废了。夏士连问,你呢,你的腿就不怕残了废了?班长说:没关系,我是老边防,有经验。
夏士连换上班长的鞋,一时直不起腰,他在低头揉眼。他哭了。
班长所谓的对付寒冷,就是不断地跑动。夏士连他们跟不上他,他就原地跑,就是不让那双脚停下来。
中午,他们到了松阿察河源头,夏士连跟着班长,踏上了通往哨塔嘹望室的八十九级台阶。台阶一级一级叠向高空,他也一下一下,向着高远的天空迈去。台阶上的铁板,被老兵们的脚磨成白亮白亮的,在夏士连眼前闪动。是的,一步踏上去,没有脚印,时间长了,铁板都留下了印痕。这白亮的印痕,是他们一代又一代边防兵戍边信念的映照吗?
回到连队,留守战士已进入梦乡。连长和军医在等他们。军医用雪给班长擦脚,两个多钟头后,班长那双冻得毫无血色的死人一样的脚,慢慢地变红,而军医那两双冻得通红的手,慢慢地苍白如纸。军医对夏士连说,再晚回一个小时,你们班长的脚就保不住了。夏士连只觉得脸上一阵阵发烫,眼睛一阵阵发酸。
夏士连走出宿舍,仰望满天繁星。月光从皎白的雾凇枝杈空隙间穿过,印在营院的操场上,整个营院是明澈的。夏士连立在操场上空旷的世界里。班长巡逻的背影,班长救他,把鞋脱给他的情景,放电影一样,在他眼前飞逝。慢慢地,夏士连心如止水般静下来。他心里清楚,自己没有退路了,他已离不开班长。他只能沿着这边防路走下去,跟着班长的背影,直到自己变成班长,给新兵们一个班长那样的背影,像班长那样给新兵唱“风凛凛”“月弯弯”……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一首充满自豪和骄傲的军歌开始,以夏士连希望像班长一样为后来的新兵唱歌结束,首尾呼应,具有浓郁的军营特质。
B.夏士连落入冰窟后不愿穿上班长的鞋,班长说“我是老边防,有经验”,意在表明边防老兵对自己对抗严寒的经验有足够的自信。
C.夏士连一级级登上通往嘹望室的八十九级台阶,这一细节颇具象征意味,说明其精神开始升华,照应题目“在神圣的天空飞翔”。
D.小说以新兵夏士连的视角展开,描写了一次看似平常却又惊心动魄的巡逻经过,展现了中国军人不畏艰难、为国奉献的精神。
8.小说中新兵夏士连在此次巡逻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9.对文章画线部分的动作描写进行鉴赏。(6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