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考题 >

张舜民《打麦》阅读答案附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4-05-28 18:39
打麦
(宋)张舜民
打麦打麦,彭彭魄魄。声在山南应山北,四月太阳出东北。才离海峤麦尚青,转到天心麦已熟。鹖旦催人夜不眠,竹鸡叫雨云如墨。大妇腰鐮出,小妇具筐逐。上垅先捋青,下垅已成束。田家以苦乃为乐,敢惮头枯面焦黑。
贵人荐庙已尝新,酒醴雍容会所亲。曲终厌饫劳童仆,岂信田家未入脣。尽将精好输公赋,次把升斗求市人。麦秋正急又秧禾,丰岁自少凶岁多,田家辛苦可奈何。将此打麦词,兼作插禾歌。

注释
[1]彭彭魄魄:象声词,打麦的声音。
[2]海峤(jiào):海中的山,指日出之处。
[3]鶡(hé)旦:古籍中记载的鸟名,一说寒号虫。
[4]竹鸡:鸟名,分布于江南,形比鹧鸪小,好啼,喜居竹林,故名。
[5]大妇:大儿媳。 腰:腰间插着。
[6]具:准备。逐:追。
[7]上垅:走进麦田。捋(luō):用手握住抹下来。
[8]束:捆。
[9]敢惮(dàn):不怕。
[10]荐庙:用新麦祭祖。 尝新:尝食新麦。
[11]酒醴(lǐ):美酒。 雍容:华贵大方。 会所亲:和亲友聚会。
[12]厌饫(yù):吃饱喝足之后的剩余。 劳:赏给。
[13]岂信:怎么相信。 未入唇:未曾进过嘴。
[14]输:送。 公赋:公粮。
[15]求市人:求人买。 市:买。
[16]麦秋:收麦季节。 秧禾:插秧。

1.诗句“田家以苦乃为乐,敢惮头枯面焦黑”借农民的矛盾心理表现他们生活的辛酸,体现了诗人的恤民情怀,与白居易《卖炭翁》中的名句“         ,        ”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2.赏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5分)
参考答案:
1.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2.(1)描写手法的运用,上段通过对收麦环境、劳动场面和农民心理的描写,充分反映了田家生计的艰辛。 (2)想像和对比手法的运用,下段展望食麦,不耕者饱食却还有余,力耕者无食被迫售粮,形成强烈对比,流露出强烈的恤民情怀,及对不合理现实的愤懑。(3)夸张手法的运用,描写麦子成熟之速,突出麦收的刻不容缓,渲染了农民抢收的紧迫性。(4)语言运用上,灵活多变,自由洒脱,质朴平易,任情而往,有乐府风味。(答出其中一点得2分,答出其中任何两点,且结合艺术特色赏析即可得满分。)

作者
张舜民(约1034—1100),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治所在今陕西彬县)人。治平年间(1064—1067)进士。为襄乐令。曾上书反对王安石新法。元祐(1086—1094)初期,任监察御史。宋徽宗时,任吏部侍郎,以龙图阁待制知同州。后来被贬商州。宋高宗时追赠宝文阁直学士。与苏轼友善。有《画墁集》。

赏析
古诗中反映农民困苦生活的作品很多,如白居易的《观刈麦》、张籍《野老歌》、皮日休《橡媪叹》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而《打麦》不落窠臼,内容更丰富,艺术上颇多创造。
全诗可分为两段,从开头到“敢惮头枯面焦黑”为上段:
“打麦打麦、彭彭魄魄,声在山南应在北。”诗名“打麦”,开头就直承题意。但不是正面描写农民劳动场面,而是用相互回应的一片打麦声,侧面取影,写出了紧张艰苦的工作情景。接着作者撇开打麦,蓦然跳跃到打麦以前的收割。“四月太阳出东北,才离海峤麦尚青,转到天心麦已熟。”这里用夸张手法描写麦子成熟之速,目的是突出麦收的刻不容缓,渲染了农民抢收的紧迫性。“鹖旦催人夜不眠,竹鸡叫雨云如墨。”鹖旦是传说中夜鸣求天亮的一种鸟。夜鸣催人,风雨将至,不抢收则颗粒无获。这两句进一步渲染出抢收的紧张气氛,引出下面对收麦的正面描写:“大妇腰镰出,小妇具筐逐,上垅先捋青,下垅已成束。”只写妇女,实际上却已包括丁壮,笔墨简洁。捋青随即成束,既写出田家动作的熟练、紧凑,也写出神情的亢奋、紧张。白居易《观刈麦》说“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与之相比,此诗抓住了收麦场面中的特定动作,刻画更为准确。“田家以苦乃为乐,敢惮头枯面焦黑。”把农民的心理写得入木三分。夜无安眠,朝无少息,劳作很辛苦,但农民却以苦为乐。这里面有面对劳动果实的喜悦;更重要的是年成尚好,虽然所得无几,但不至于饿死道旁。这是凄楚的喜悦,辛酸的微笑。
这段通过对收麦环境、劳动场面和农民心理的描写,充分反映了田家生计的艰辛。
下一段从“贵人荐庙已尝新”到结束,由回顾收麦跳跃到展望食麦。“贵入荐庙已尝新,酒醴雍容会所亲。曲终厌饫劳童仆,岂信田家未入唇。”荐庙即献于家庙作祭品,醴是甜酒。贵人们雍容尝新,饱食有余,和田家的不曾入口形成强烈对比,揭示出耕者不食,食者不耕的对立。“尽将精好输公赋,次把升斗求市人”,不耕者饱食却还有余,力耕者无食被迫售粮,田家的饥馁不言而喻,两者的对比又深入了一层。
麦秋结束,劳作未歇,诗人构思又跳跃到打麦后的插禾:“麦秋正急又秧禾,丰岁自少凶岁多,田家辛苦可奈何!”这里写插禾只是一笔带过,不再作具体描写,虚实相间,错落有致。“将此打麦词,兼作插禾歌”,打麦和插禾,虽然一为农事之末,一为农事之始,但贯穿始末的是送不走的“辛苦”二字。田家的辛苦又要随着插禾周而复始了。结尾结而不断,首尾相衔,内涵丰富。
此诗集中抒写了农民的终生劳苦,流露出强烈的恤民情怀,及对不合理现实的愤懑。艺术上,结构跳跃动荡,极富变化。描写农村环境和劳动场面真实生动,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句式长短参差,自由洒脱,有乐府风味。
张舜民一贯重视民生疾苦,《画墁集》中有不少篇章表现了对人民的同情,而此篇尤为突出。诗中强调了农民的终生劳苦,内容比前人开拓得更广。
此诗在艺术上也颇有独到之处。诗题说“打麦”,却忽而收麦、忽而食麦、忽而插禾,以打麦为联系中心,结构跳跃动荡,又有章法可寻,对主题的表现有重大作用。
由于作者热悉农村生活,因此在描写农村环境及劳动场面时,形象真实生动,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描写贵人神态,着墨无多,却十分传神。两种形象的对比,互相映衬,更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诗中使用四言、五言、七言,长短参差,自由洒脱,避免板滞,很有乐府风味。诗中换韵三次,平仄交押,仄声的短促峭急,突出了农民的劳苦;平声的悠长平和,刻画了贵人的雍容自得。
整篇诗不用典实,不用生僻字,质朴平易,任情而往,在宋诗中颇具特色。





文章标签: 张舜民  



相关阅读

古代诗歌常见的几种形象及相关题型解答方法步骤及
《梅花引·荆溪阻雪》阅读答案
韩愈《宿龙宫滩》《郴口又赠其一》阅读答案
崔涂《江雨望花》阅读答案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阅读答案及赏
陆游《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阅读答案及赏析

有帮助
(2)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