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初中语文试题 >

湖北省十堰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3-08-15 17:14
湖北省十堰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2分,1-5题各3分,第6题7分)
1.列选项中,词语书写与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酝酿(niàng) 贮蓄(chù) 秀颀(qí) 轻歌慢舞(màn)
B.娉婷(pīn) 莅临(lì) 箴言(zhēn) 相形见拙(chù)
C.喧腾(xuān) 游弋(yì) 云鬓(bìn) 孜孜不倦(zī)
D.修茸(qì) 缄默(jiān) 连翘(qiào) 根深蒂固(dì)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解答】A.有误,“贮蓄”中的“贮”读作“zhù”,“轻歌慢舞”中的“慢”应为“曼”。
B.有误,“娉婷”中的“娉”读作“pīng”,“相形见拙”中的“拙”应为“绌”。
C.正确。
D.有误,“修茸”中的“茸”应为“葺”,“连翘”中的“翘”读作“qiáo”。
故选:C。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
B.校训根植于传统文化,传递的价值信念,契合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
C.经过老师的点拨,我豁然开朗,一下就理解了这篇文章的内在逻辑和写作特点。
D.他精心设计台词,苦练舞蹈动作,矫揉造作的表演获得了大家的喜爱。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解答】ABC.正确。
D.有误,矫揉造作:形容故意做作的行为,也可以用来形容不自然的举止。是一个贬义词,在这里不合语境。
故选:D。
3.(3分)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年麦子的收成是几年来麦子收成最好的一年。
B.古老的东方大国不仅以卓越的智慧启迪世界文明,更以海纳百川的气度拥抱世界文明。
C.凿壁偷光、囊萤映雪,这两个成语是中华民族热爱读书、敬重知识与学问。
D.我市积极推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融入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文明培育,市民对绿色出行的认同感持续加强。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有误,“收成”与“最好的一年”搭配不当,可将“一年”删去;
B.正确;
C.有误,缺少宾语,可在“学问”加“的代表”;
D.有误,搭配不当,“认同感”不能“加强”,用“增强”。
故选:B。
4.(3分)根据语境,将下面各句填入横线,语意连贯流畅的一项是( )
未来,人工智能会和人类抢“饭碗”吗?这样的担忧有一定道理。 。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新兴起的汽车行业拥有比传统马车行业多出数千倍甚至数万倍的产值和工作机会。
(1)当年,汽车开始进入大城市并逐渐普及的过程中,曾经在数百年的时间里充当出行工具的马车,面临着“下岗”威胁。
(2)但若从长远来看,就会发现,所有重大科技革命无一例外地都最终成为人类发展的加速器,促进了人的生活品质提高。
(3)回看科技史,划时代的科技成果往往引发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工智能的确会对就业造成一定冲击。
(4)每一项新技术的出现,都会同时制造出足够多的新的就业机会。
(5)马车被汽车取代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A.(3)(1)(2)(4)(5) B.(4)(3)(2)(1)(5)
C.(2)(3)(4)(1)(5) D.(3)(2)(4)(5)(1)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解答】(3)承接前文,说明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冲击,(2)(4)正面阐述科技革命的作用,(5)举例说明,(1)引出后文,即:(3)(2)(4)(5)(1)。
故选:D。
5.(3分)下列选项中,关于文学与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B.端午节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这一天,人们有赛龙舟、吃粽子、插茱萸、挂艾草等习俗。
C.古人常用“家”或“令”称自己的亲属,表谦称,如“家父”“家母”“令郎”“令爱”。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故乡》均出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解答】A.正确。
B.有误,“插茱萸”不是端午节的习俗。
C.有误,“令”是一个敬辞,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
D.有误,《社戏》,鲁迅小说,收录在其小说集《呐喊》中。
故选:A。
6.(7分)古诗文默写填空。
(1)烈士暮年, 。(曹操《龟虽寿》)
(2) ,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
(3)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
(4)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5)范仲淹《渔家傲》中,表达思念家乡和功业未成的句子是“ , ”。
(6)《曹刿论战》中“ , , ”的句子包含一个成语,它的意思是:做事要鼓起劲头,一口气干完。
(7)《春望》“ , ”一句,表达了杜甫因身处战乱而渴望得到家人更多消息的心情。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壮心不已
(2)莫听穿林打叶声
(3)佳木秀而繁阴
(4)受任于败军之际
(5)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6)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重点字:衰)
(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