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初中语文试题 >

江苏省镇江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3-08-15 21:26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选段),完成12~15题。(共10分)
【甲】
苏州园林(节选)
叶圣陶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乙】
窗户的故事(节选)
顾孟潮
窗户是建筑艺术的眼睛,它不仅给住宅的主人阳光、和风、温馨、惬意,而且给诗人和艺术家灵感、诗意和画境。同是一个窗户,窗台摆上不同的花卉,加上不同的窗帘、百叶窗、空调箱、岛笼,就会给人不同的感受,体现屋主人不同的文化气质和性格爱好。窗户为每个人提供了发挥环境艺术才能的用武之地。不少人埋怨我国现代住宅千篇一律地用火柴盒体型和方窗户,其实并不尽然,只要仔细观察每一个窗户内外,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窗户,如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只眼睛。
窗户,无愧于建筑艺术的眼睛。然而人们往往忽略它那无比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十分细微的使用功能。人们更远远没有像爱护眼睛那样来爱护它。比如,我们的窗玻璃往往是破碎的、肮脏的。特别是公共住宅或办公楼的楼梯间的窗户,昏暗破漏,很少完好明净。在窗户的设计上往往朝向不对、开启方向不当。
我对自己目前住宅的最满意之处就是朝西的窗户,因此自吹为”望四而 王四大,人生有涯,思无涯;二望西山,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人类的眼睛,每天不知要眨多少次,还用睫毛、眉毛和泪水来保证眼睛的晶莹、明亮。愿我们的窗户,多多少少也得到一点类似的关照吧!
(选自1997年第11期《读书》,有改动)
【丙】
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节选)
宗白华
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
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
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
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又和外边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这首诗好比是一张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
不但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廊,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表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
(选自《美学散步》,有改动
12.【甲【乙】两文都写到了窗,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分别概括两文的基本观点。(2分)
【甲】文在介绍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时,为什么提及“摄影家” (2分)
14.从【丙】文小诗中的窗户看,房间主人拥有怎样的“文化气质和性格爱好” 请简要概括。(2分)
15.下列语句中的窗子,是如何“表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的 请根据【丙】文内容回答。(4分①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2分)
②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2分)
【分析】甲文:抓住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进而围绕这个中心,把各种景物综合分成几个类型,分别加以介绍说明和具体描绘,从而自然、真切地再现了苏州的风貌,也显示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及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乙文:介绍了窗户的作用和文化内涵、使用功能。丙文:介绍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解答】(1)本题考查观点的概括。
甲文:阅读全文可知,“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句说明苏州园林的门和窗都注意图画美,是总说。“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句是具体的阐释,由此得出观点:苏州园林里的窗子,让游览者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或“苏州园林里的窗子具有图案美,而窗外又具有图画美”)。
乙文:结合“窗户是建筑艺术的眼睛,它不仅给住宅的主人阳光、和风、温馨、惬意,而且给诗人和艺术家灵感、诗意和画境”句是说窗户的作用。结合“窗户,无愧于建筑艺术的眼睛。然而人们往往忽略它那无比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十分细微的使用功能”“愿我们的窗户,多多少少也得到一点类似的关照吧”句可知,观点是:窗户是建筑艺术的眼睛,人们应重视其文化内涵和使用功能(或“人们应关照好它”)。
(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句是此段的中心句。“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句就是举例子。说明中心句: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3)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概括。
“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句的意思是:弹一首琴清闲一会儿,窗外有几株碧绿的竹子,打开门窗,感悟阳光、春风、花香、鸟鸣的天对,人目然的美流动于窗间,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美。由此可知体现了房屋主人志趣高雅;崇尚气节(品行高洁);热爱自然;追求恬静闲适生活。
(4)本题考查语句的赏析。
①结合“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句得出:竹子或芭蕉,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
②句的意思是: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结合“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不但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廊,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表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句可知,西岭雪景,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不但是一幅画,而且让人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
答案:
(1)甲文:苏州园林里的窗子,让游览者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或“苏州园林里的窗子具有图案美,而窗外又具有图画美”)。
乙文:窗户是建筑艺术的眼睛,人们应重视其文化内涵和使用功能(或“人们应关照好它”)。
(2)举例子。说明“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3)志趣高雅;崇尚气节(品行高洁);热爱自然;追求恬静闲适生活。
(4)①竹子或芭蕉,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
②西岭雪景,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不但是一幅画,而且让人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共16分)
形象
李文亮
①我把小蓝车靠在岗楼的栏杆上,从兜中掏出一物,伸向配钥匙的师傅:“配把这样的钥匙,多少钱 "师傅只扫了一眼:“15块。”亏得我是有备而来的,不然还会像上次那样惊呼。前些天,在上个路口我也曾这样问过一位配钥匙的师傅,答案是“20块",当时我便惊呼起来:“配一把钥匙怎么能要20块呢 "
②看着配钥匙的师傅,我随口问道:“能不能便宜点 ”这句话已是我的口头禅了,在市场买菜时要说,在网上购物时要说,就连有次坐同事的车被警察拦下要被罚款,我也这样对警察说。然而这口头禅往往收不到什么效果,对此,商户总要诉苦说:我们这也赚不了多少钱:而警察则是微微一笑,和蔼地告诉我;这罚款不是交给我个人的,咱不搞价。
③这位配钥匙的师傅抬头看了看我,笑着说:啥有啥的行情。那语气,似乎显出我的还价有多么无知与鲁莽。我便有些尴尬了,故作旷达状:“配吧配吧,15块就15块,无所谓。”其实我在心里盘算了,即便再往前骑10个岗楼,也不可能遇到10块钱配钥匙的摊主——当然,这10块钱对于我也不算小数目了,这已经是我吃一顿午餐的价钱,那种大碗的刀削面,特解馋!
④师傅接过要配的钥匙,便向墙根的机器走去。我有了闲暇,就注意起这摊子来:“配钥匙”“修自行车”"修鞋""修拉链",几块牌子竖在那里,这师傅看来厉害着呢,就像我在学校一样,既能教体育又会修电脑。配钥匙摊位的旁边半蹲着个女中学生,地上还躺着一辆自行车。我便又有些不安了,似乎当老师的却插了学生的队,不过还好,那女孩像在嘟囔外语,没顾上看我。
⑤师傅在操作那机器时,兜中的电话响了,师傅掏出电话问:“谁啊 ”师傅这手机开的是免提,我在旁边也听到了,电话那头要找刚才打电话的女孩子。那女孩正要过来接听,师傅却回答:“人民医院岗楼,建设银行底下。”随即便挂断了电话。我有些恼这师傅了,为啥不让孩子跟妈妈说句话 这么冷的天。看这孩子的红色校服,我又想起了自己的女儿和自己教的学生。这时,手机上的时间催促我:已经下午两点多了,各学校早已闭了门、上开课了。我也只向校长请了半小时的假,不然的话,我也不会厚着脸皮和那孩子抢时间——孔融四岁能让梨,40岁的我常常声情并茂地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这故事。
⑥钥匙快配好了,衣着朴实甚至接近寒碜的孩子的母亲也赶了过来。地上躺的自行车我在车行看过的,也就二三百块钱的样子,现在街上的学生很少骑这种自行车了,尤其是中学生,那红的绿的白的黑的山地车、公路车,总一闪一闪地从面前疾驶而过,好几次晃得我差点儿从车上跳了下来。
⑦师傅吹拂着钥匙上沾着的铜屑,金灿灿的。看着辛苦的师傅、想到自己的职业,我忽又埋怨起自己来,这么冷的天,师傅在户外冰凉的机器上手套也不戴就给我配钥匙,我还要因为几块钱跟人家搞价,枉自还算是个读书人,这形象光辉吗 我在心里又埋怨起自己来。
⑧师傅给那母女介绍车胎的情况:换普通的车胎需要多少钱,换好点的车胎需要多少钱。那孩子始终没说一句话,只是一边听着母亲和师傅的对话,一边仍然在嘟囔着外语。母亲说,换条最便宜的吧。师傅说,最便宜的那种车胎跟牛皮纸一样薄,不经磨,三天两头要补胎。母亲想了想,说,那也换最便宣的吧。旁边的孩子还是没说一句话,她的脸红红的,不知是不是冻的缘故。
⑨我问师傅,你这里最好的车胎价钱是多少 师傅说,30块。我掏出手机直接扫了45块钱,告诉师傅,给孩子换条最好的车胎吧,安全。随即我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跨上共享单车,回头对孩子大声说:到学校,不能迟到。
⑩这声音,不知是说给我自己的,还是说给那孩子的。
(选自2023年3月31日《山西日报》)
16.下列事件让“我”觉得自己形象不够“光辉”。请根据提示,补全相关内容。(3分)
①明明配钥匙的价格够便宜了,“我”却还要随口跟人家还价。
②明明知道15块已是最低价,“我”却
③明明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过孔融让梨的故事,“我”却
④明明师傅配钥匙这么辛苦,“我”却
17.第②段中的插叙有怎样的作用 (3分)
18.第⑥段为什么要列举自行车的颜色和种类 (3分)
19、最后况:还声音,不知是说给我自己的,还是说给那孩子的。"你认为是说给谁的 为什么?(3分)
我”直接为女孩买最好车胎之举,虽有点出人意料,但在情理之中。请简述理由。(4分)
【分析】本文记叙了“我”配钥匙的故事:“我”因为配一把钥匙要15块钱向摊主搞价而感到形象不佳;“我”为自己厚着脸皮和那等着修车的女孩子抢时间而感到羞愧;女孩妈妈来到坚持要给女孩的自行车换最便宜的车胎,“我”主动为女孩付款换最好的车胎。从为几块钱讨价还价到主动为女孩付款几十块换最好的车胎,表现了“我”以为平凡的人民教师关爱学生的美德和为师的崇高的责任感。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②根据提示“明明知道15块已是最低价”和关键句“其实我在心里盘算了,即便再往前骑10个岗楼,也不可能遇到10块钱配钥匙的摊主——当然,这10块钱对于我也不算小数目了,这已经是我吃一顿午餐的价钱,那种大碗的刀削面,特解馋”可确定答案:还在心里盘算着。
③根据提示“明明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和关键句“我也只向校长请了半小时的假,不然的话,我也不会厚着脸皮和那孩子抢时间——孔融四岁能让梨,40岁的我常常声情并茂地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这故事”可确定答案:还厚着脸皮和那孩子抢时间。
④根据提示“明明师傅配钥匙这么辛苦”和关键句“看着辛苦的师傅、想到自己的职业,我忽又埋怨起自己来,这么冷的天,师傅在户外冰凉的机器上手套也不戴就给我配钥匙,我还要因为几块钱跟人家搞价,枉自还算是个读书人,这形象光辉吗?我在心里又埋怨起自己来”可确定答案:还要因为几块钱跟人家搞价。
(2)本题考查插叙的作用。
根据“这句话已是我的口头禅了,在市场买菜时要说,在网上购物时要说,就连有次坐同事的车被警察拦下要被罚款,我也这样对警察说。然而这口头禅往往收不到什么效果,对此,商户总要诉苦说:我们这也赚不了多少钱;而警察则是微微一笑,和蔼地告诉我:这罚款不是交给我个人的,咱不搞价”可知,这段话列举事例表明“能不能便宜点”这句话已是我的口头禅了(或“讨价还价,斤斤计较已经成为‘我’的习惯行为”),暗示自己已沾染市侩气,却并没察觉,为后面形象意识的觉醒作了铺垫(或“与后面形象的转变形成对比”)。
(3)本题考查情节的作用。
根据“地上躺的自行车我在车行看过的,也就二三百块钱的样子,现在街上的学生很少骑这种自行车了,尤其是中学生,那红的绿的白的黑的山地车、公路车,总一闪一闪地从面前疾驶而过,好几次晃得我差点儿从车上跳了下来”可知,这段话描写了许多中学生所骑的自行车的种类和华丽的样子,表明中学生物质条件普遍较好,运用对比的修辞方法,突出小女孩家境贫寒,引发“我”的同情,为下文“我”给女孩买最好车胎作铺垫。
(4)本题考查句子含义。
根据情景可知,“这时,手机上的时间催促我:已经下午两点多了,各学校早已闭了门、上开课了。我也只向校长请了半小时的假”,而“那孩子始终没说一句话,只是一边听着母亲和师傅的对话,一边仍然在嘟囔着外语”。因此,“到学校,不能迟到”既是学生,也是教师的纪律,因此是说给自己和孩子的。关心学生既是教师的本职,同时也是告诫自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形象,不断向上向善。
(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和情节评析。
根据“看着辛苦的师傅、想到自己的职业,我忽又埋怨起自己来,这么冷的天,师傅在户外冰凉的机器上手套也不戴就给我配钥匙,我还要因为几块钱跟人家搞价,枉自还算是个读书人,这形象光辉吗?我在心里又埋怨起自己来”可知,虽然讨价还价已成习惯,但看到师傅工作如此辛苦,“我”却还要搞价,产生了“读书人”的羞耻之感;根据“这么冷的天。看这孩子的红色校服,我又想起了自己的女儿和自己教的学生”可知,女孩的校服让“我”想起自己的女儿和学生,做家长的关爱之情与做教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心生同情、慷慨解囊就在情理之中了。
答案:
(1)②还在心里盘算着。
③还厚着脸皮和那孩子抢时间。
④还要因为几块钱跟人家搞价。
(2)列举事例表明“能不能便宜点”这句话已是我的口头禅了(或“讨价还价,斤斤计较已经成为‘我’的习惯行为”),暗示自己已沾染市侩气,却并没察觉,为后面形象意识的觉醒作了铺垫(或“与后面形象的转变形成对比”)。
(3)表明中学生物质条件普遍较好,突出小女孩家境贫寒,引发“我”的同情,为下文“我”给女孩买最好车胎作铺垫。
(4)“到学校,不能迟到。”这既是学生,也是教师的纪律,因此是说给自己和孩子的。关心学生既是教师的本职,同时也是告诫自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形象,不断向上向善。
(5)虽然讨价还价已成习惯,但看到师傅工作如此辛苦,“我”却还要搞价,产生了“读书人”的羞耻之感,女孩的校服让“我”想起自己的女儿和学生,做家长的关爱之情与做教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心生同情、慷慨解囊就在情理之中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