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吉林市中学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08-21 20:09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
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姜夔是得到过很多人赞美的。张炎在《词源》中说:“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还有人说他的短处,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姜白石清劲知音,亦未免有生硬处。”这是因为姜夔早年学过江西诗派,有所谓“脱胎换骨”之说,即把别人说的话,变一个方法说出来,让它新奇,不庸俗,不平凡。姜白石词的好处在于他的不庸俗,只是他有心要出奇制胜的意思太多了,想要抒发的情感反而受了损伤。
从选材上讲白石的词也有对政治,对国家的关怀。例如他的一首比较流行的词上半片说:“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扬州慢》)除此以外,在他的词里表现得更多更鲜明更强烈的是他的一段爱情往事。姜夔二十几岁遇到一位女子,经过十几年,二十几年一直没有忘记。对国事的悲慨和对过去爱情的怀念,是他词里主要的两种感情。掌握了这两种感情,才能懂他的词,否则便不知所云了。他有四首不同时期的《鹧鸪天》,都是在正月十五前后写的。因为他跟那个女子最后的分别是在灯节前后,分开后多少年他都不能忘怀这一份感情。
一般人赞美姜夔的词的风格,大多说他是“清空”的。“清空”是什么呢?是要摄取事物的神理而遗其外貌。例如他的《疏影》一诗,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苔枝缀玉”,这是直接描写梅树的形象特征。有一种梅叫苔梅,它的枝干上都长着绿色青苔,青苔的美丽就好像是翠玉的颜色。梅花树上有一对翠色的鸟,是“翠禽小小,枝上同宿”。这句词有一个神话典故,隋代赵师雄曾于天寒与一美人相遇欢饮,有一绿衣童子歌舞助兴。师雄醉卧至破晓,起视梅花树上有翠鸟啼叫,盖美人即梅花所化,绿衣童子则翠禽所化也。这不必是完全写实,而是写他怀念的往事,一段爱情故事。“客里相逢”,他现在是住在范成大家里,又看到梅花了。在一个篱笆的墙角,黄昏的时候,“无言自倚修竹”。他用了杜诗《佳人》的典故,“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词人心里的梅花树,就像诗里的女子,寂寞孤独地靠在竹子旁边。
“昭君不惯胡沙远”三句,他仍然不是写直接的感受,而是思索有关梅花的事典。江南的梅花,流落到北方黄沙的地带了,美丽的昭君,流落到北方的胡地了。昭君是汉地的女子,她应该不习惯胡地这么远的地方。她心中应该永远地怀念江南江北的河山。现在姜夔看见的是江南的梅花,所以他说沦落到北方的那个昭君,是象征梅花的那个昭君的魂魄回到江南来了,它显得这样的幽雅和孤独。“环佩一句”化用的是杜甫《咏怀古迹》中的“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这是借用昭君的故事暗喻梅花的美丽。
(叶嘉莹《唐宋诗词十七讲之姜夔》,有删节)
1、下列对《疏影》一诗“清空”风格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赵师雄遇花神的典故,并不是完全写实,而是诗人回忆起青年时代的爱情往事,这是姜夔诗词中两种常见情感之一。
B、诗人通过比喻手法,描写梅树的枝干上长着绿色青苔,远看去,颜色美丽的就好像是翠玉的颜色。
C、诗人没有描绘梅树的情态,而是借助《佳人》一诗,通过塑造一个翠袖薄衫,日暮倚竹的女子形象来展现梅树的寂寞孤独。
D、诗人化用杜甫的诗句,描写王昭君耐不住胡地的风沙,思念江南江北的河山,终于归来,借昭君来展现梅树的美丽。
2、下列各项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张炎说姜词如去留无际的孤飞野云,实际上是说姜夔的词追求新奇,不平凡;沈义父所说的生硬处,指的是情感抒发有时受到妨碍。
B、姜夔的诗作以表达爱情为主,这是因为他不能忘怀过去的一段感情,但他也有关心政治的一面,《扬州慢》一诗表达的就是他对国家的感慨。
C、“翠禽小小,枝上同宿”讲的是赵师雄路遇美人,两人欢饮,翠衣童子在一旁舞蹈助兴,次日酒醒,发现女子化为梅树,童子化为翠鸟。
D、“客里相逢”的意思是在客居之中见到这株梅花,客居说的是诗人不在自己的家乡,当时是住在范成大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各项理解和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姜夔写词出现追求新奇,甚至导致诗作情感受损伤的情况,是与他早年学过江西诗派有关,可见江西诗派的诗人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B、姜夔因为同爱人分离是在正月十五前后,所以之后的每年的灯节大都会产生思念痛苦之情,这种情况延续了很长时间。
C、《疏影》一诗,化用《佳人》诗句,不仅是为了展现梅的情态精神,还潜藏着诗人对曾经感情的不舍思念,这种思念使本诗有了浓郁的婉约风格。
D、《疏影》诗中,写到王昭君,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衰弱,被迫和亲的痛恨,和对昭君这样的女子的同情怜悯。这体现了他关注政治的一面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范成大,字致能,吴郡人。绍兴二十四年,擢进士第。授户曹,监和剂局。隆兴元年,迁正字。累迁著作佐郎,除吏部郎官。言者论其超躐(越级升迁),罢,奉祠。
起知处州。陛对,论力之所及者三,曰日力,曰国力,曰人力,今尽以虚务耗之,上嘉纳。处民以争役嚣讼,成大为创义役,随家贫富输金买田,助当差者,以轻其役。其后入奏,言及此,诏颁其法于诸路。处多山田,南梁天监年间,詹、南二司马作通济堰于松阳、遂昌之间,引溪水四十里,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叠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中,《令》以绢计罚金,估价轻而论罪重,成大奏:“承平时绢匹不及千钱,而估价过倍。绍兴初年递增五分,为钱三千足。今绢实贵,当倍时直。”上惊曰:“是陷民之苛政。”遂增为四千,而轻刑矣。
隆兴再讲和,失定受书之礼(金宋最初的受书礼为君臣之礼,极尽屈辱,隆兴议和后改为叔侄之礼,但没有具体讨论接受国书的礼仪),上尝悔之。迁成大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充金祈请国信使。国书专求徽钦二帝灵柩。上面谕受书事,成大乞并载书中,不从。金迎使者慕成大名,至求巾帻效之。至燕山行宫,密草奏,具言受书式,怀之入。初见金主,词气慷慨,金君臣方倾听,成大忽奏曰:“两朝既为叔侄,而受书礼未称,臣有疏。”搢笏出之。金主大骇,曰:“此岂献书处耶?”左右以笏击而欲起之,成大屹不动,必欲书达。金庭纷然,太子欲杀成大,越王止之,竟得全节而归。
除中书舍人。初,帝书崔寔《政论》赐辅臣,成大奏曰:“御书《政论》,意在饬纲纪,振积敝。而近日大理议刑递加一等此非以严致平乃酷也。”上称为知言。张说除签书枢密院事,成大草诏,留诏七日不下,又上疏言之,遂罢。
除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白水砦守将王文才私娶蛮女,常导之寇边,成大重赏檄群蛮使相疑,俄禽文才以献,即斩之。凡人才之可用者,悉致幕下,不拘于小节。
召对,除权吏部尚书,拜参知政事。两月,为言者所论,奉祠。起知明州,奏罢海物之献。会岁旱,奏移军米二十万振饥民,减租米五万。以病致仕,进资政殿学士。绍熙三年,加大学士。四年薨。
(《宋史·范成大传》,有删节)
4、下列各句加点字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除吏部郎官 授予官职
B、估价轻而论罪重 评定
C、上面谕受书事 告诉
D、意在饬纲纪 损伤
5、下项对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近日大理议/刑递加一等/此非/以严致平乃酷也
B、而近日大理议刑/递加一等/此非以严致平/乃酷也
C、而近日大理议刑/递加一等/此非/以严致平乃酷也
D、而近日大理议/刑递加一等/此非以严致平/乃酷也
6、下列各项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范成大颇有政治才能,在管理处州时做了两件于民有利的事情,一个是创建“义役”来减轻百姓的徭役压力;二是疏通年久失修的通济堰,来灌溉农田。
B、范成大出使金国,在宋金受书礼的外交争议的大背景下,坚持自己的立场,争取恢复相对公平的两国关系,没有因为受到威胁而放弃,展现了自己的骨气。
C、皇帝想要任命张说为签书枢密院事,但是范成大反对,于是便趁自己负责起草诏书的机会,压下任命诏令七天不下达,又上疏弹劾,于是皇帝收回任命。
D、四川白水砦的守将暗中与边境土著勾结,不仅娶了当地的土著女子,而且引导他们入侵宋国边境,范成大先设计让守将和土著内讧相争,然后一举擒拿。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上惊曰:“是陷民之苛政。”遂增为四千,而轻刑矣。
②凡人才之可用者,悉致幕下,不拘于小节。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