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吉林市中学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4)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08-21 20:09
参考答案
1.C(“摄取事物的神理而遗其外貌”一句说明“清空”主要指诗歌中形象的塑造,A项说的是姜夔诗歌的主要情感之一;B项是直接描写形象,不是“清空”“遗其外貌”的体现;D项不是昭君归来,而是其魂魄归来。)
2.C(表述不太准确,有两点误区,一该表述可理解为正变化,二不是女子变为树,童子变为鸟,而是女子本为树,童子本为鸟。)
3.D(文章指说他的诗作有两种主旨,但没说本诗也有两种倾向。本项推断超出文章所给信息,至于说对和亲女子的同情,更是凭空推断。)
4.D(本句是整顿的含义)
5.B
6.D(原文只说相疑,没说内讧相争)
7.①皇上吃惊地说:“这是使百姓陷入困境(使动1分)的苛政。(判断句1分)”于是律令中定的绢价增为四千(语义1分),因而让刑罚减轻(使动1分)了。(句意1分)
②凡是(1分)可用的人才(句式1分),范成大全部招纳(1分)到幕下,不受小礼法的拘束(句式1分)。(句意1分)
8.使用了衬托手法。(1分)诗人借助依傍梅花的寒竹衬出梅的清正高峻;借助掩埋落梅的青苔衬出报春之梅的无私。(2分)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和欣赏。(2分)
9.高诗描写的雪满山是卧梅的背景,侧面烘托出梅花高洁的品行。写出诗人对梅花的喜爱。(3分)郑诗描写的是诗人清晨开门所见之景,塑造了一个雪晴之后日照雪山的冷清画面,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孤寂清净之感。(3分)
10.①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②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③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1.⑴D3分,B2分, A1分(C项“不违背作者原意”文中无据;A项“每一个”绝对化,“音容笑貌”不符合文意;E项“完全”绝对化)
⑵①侧面烘托:突出传主对舞台艺术追求一生,老而不已的精神;②升华主题:将朱旭热爱舞台艺术的深厚感情推及普遍,成为许多戏剧艺术家共同的精神特质;③照应标题:紧扣“老”“60载”概括出传主的人生境界。
⑶①顽强的毅力——克服口吃;②求精的作风——吃透人物;③实践的精神——数十年舞台;④突出的功力——角色创造;⑤独到的认识——关于个性。
⑷①舞台艺术方面;②银幕形象方面;③生活情趣方面;④人生情怀方面;⑤文化底蕴方面。(学生能概括出四方面,并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回答的,给8分)
12.A(曲突徙薪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预防危险发生;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饮鸩止渴比喻指用有严重危害的手段解决眼前问题。)
13.A(B项“只有”调到“我们”后,“丰富”改为“充分”;C项第二分句杂糅;“关于”改为“针对”;D项双重否定失当)
14.B
15.答案:①往往对另一种探测手段的隐身性能就不好;②隐身技术和隐身材料还会发展到别的领域;③隐身技术和材料的发展是不可估量的(答对1句,得1分;答对2句得3分;答对3句得5分。)
16.学员驾车从考试起始点出发,先在坡道起步考试区域进行考试,完成后转入倒库考试区域,接着进行曲线行驶及直角弯考试,最后在完成侧方停车考试后,回到考试起始点。
17.哲理: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事理:①正确对待新生事物;②学会戒除不良嗜好;③育人的科学性;④理性的选择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