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四川省南充市高2016届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1-15 10:52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后徙睢阳。尝受《韩子》、杂家说于邹田生所。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扦吴兵于东界。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
    梁孝王,景帝同母弟也,窦太后爱之,令得自请置相、二千石,出入游戏,僭于天子。天子闻之,心弗善也。太后知帝不善,乃怒梁使者,弗见,案责王所为。韩安国为梁使,见大长公主而泣日:“何梁王为人子之孝,为人臣之思,而太后曾弗省也?夫前日,吴、楚、齐、赵七国反时,自关以东皆合从西乡,惟梁最亲为艰难梁王念太后帝在中而诸侯扰乱一言泣数行下跪送臣等六人将兵击却吴楚吴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粱王之力也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王。梁王父兄皆帝王,所见者大,故出称跸,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诧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今梁使来,辄案责之。梁王恐,日夜涕泣,不知所为。何梁王之为子孝,为臣忠,而太后弗恤也?”大长公主具以告太后,太后喜曰:“为言之帝。”言之,帝心乃解。安国名由此显。
    其后安国坐法抵罪,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日:“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贪嗜于财。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予以为国器。(节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王念太后帝在中/而诸侯扰乱/一言泣数行下/跪送臣等六人/将兵击却吴楚/吴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王。
  B.梁王念太后帝在中/而诸侯扰乱/一言泣数行下/跪送臣等六人将兵/击却吴楚/吴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王。
  C.梁王念太后帝在中/而诸侯扰乱一言/泣数行下/跪送臣等六人将兵/击却吴楚/吴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王。
  D.梁王念太后帝在中/而诸侯扰乱一言/泣数行下/跪送臣等六人/将兵击却吴楚/吴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长公主:汉代皇帝之女称“公主”,帝之姊妹称“长公主”,帝姑称“大长公主”。历代相沿。
  B.跸: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不准行人过往。
  C.拜:晋升官职。
  D.肉袒:脱去上衣,露出肢体,以示恭敬和惶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孝王和景帝是同胞兄弟,窦太后很宠爱他,允许他有自己推举梁国国相和二千石级官员人选的权力。他进出、游戏的排场,比拟天子,超越了人臣的本分。
  B.韩安国明于事理,善于剖断,他通过太后,终于化解了景帝和梁孝王之间的嫌隙。
  C.在吴、楚、齐、赵等七国叛乱时,梁孝王派军队抵御叛军,阻止了叛军西进,为朝廷立下功勋。
  D.韩安国有大韬略,有才智,他所推荐的都是廉洁的士人,士人对他很称道和仰慕,就是天子也认为他是治国之才。
7.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扦吴兵于东界。(5分)
  (2)夫前日,吴、楚、齐、赵七国反时,自关以东皆合从西乡,惟梁最亲为艰难(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杳杳寒山道
【唐】寒山①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习,岁岁不知春。
    [注]寒山:贞观时代的诗僧。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诗就写刻在山石竹木之上,现存诗300余首。
8.人们认为寒山这首诗在叠词的使用上,变化多姿。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用“____,____    ”两句述说了自己早
    年求学时,穿着破旧衣服处于那些衣着光鲜的同学之间,而心中毫无羡慕之情的状态。
    (2)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
    人要成为“    ”的君子,就要“    ”,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3)《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____,——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