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四川省成都市2016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6)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3-28 21:54

成都市高2013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9分)
    1. (3分)C(“标志着绿林文化的正式形成”在文中无依据)
    2. (3分)D(是绿林发展的结果而非原因)
    3. (3分)C(儒墨两种学说地位的变化并不是秦王朝的灭亡导致的)
  二、(36分)
    (一)(19分)
    4.(3分)A
    5.(3分)B(“它们的区域大小大致相同”,错误)
    6.(3分)D(“希仪善抚有罪士卒”错,与柳人设祀亦无因果关系)
  7.(10分)
    (1) (5分)边远偏僻的村落,敌贼估计是官军不能到达的地方,前往劫掠(侵犯),官军又未尝不在,敌贼惊恐,认为他是神人。(大意正确3分,落实“逮”“寇”各1分)
    (2) (5分)这没有别的原因,他们心怀激烈,为人奋激,无法交好朝中执掌权力的重臣,与这些人意见不合而不能相互融洽,那是应该的啊!(大意正确3分,落实“柄”“龃龉”,各1分)
  (二)(11分)
    8. (6分)从听觉和视觉两个不同角度,刻画人物形象。(2分)“响琤琮”从听觉的角度,写出歌喉的清脆动听;“红乱旋”从视觉的角度,写出舞姿的袅娜迷离。(4分)
    (答出听觉和视觉两个不同角度,2分;结合诗句合理阐释,4分。语意相近即可)
    9.(5分)表达了怀旧伤今、人生无常的思想感情。(2分)上片怀旧,回忆初见面时“玉真”留下的美好而深刻的印象;下片伤今,表现自己酒醉黄昏的落寞,感叹故人凋零。始欢终哀,前后对比,表达出人生无常的慨叹。(3分)(准确指出思想情感内涵,2分;指出对比并恰当说明具体的对比内容3分。语意相)
 (三)(6分)
    10.  (6分)
(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陆罚减否,不宜异同
    (每空1分;凡有错字、漏字、别字,该空不
得分)
 三、(25分)
    11.(1)(5分)选A给3分,选E给2分,选D给1分;选BC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B.“神秘阴森”不恰当;C.更多表现鲁老师的伤痛和感慨;D.原
因分析不全面,应该是老宋和众人领受到传统文化而使鲁老师感到欣慰)
    (2) (6分)①第一处:描写鲁老师家的四合院“爬满七里香”,表现鲁老师小院的生活环境。②第二处:以“七里香花瓣”的掉落渲染冷清的氛围,暗示鲁老师年老的孤独、生命的衰颓。③第三处:以“七里香的香气”四处飘荡,形象地表现了鲁老师所坚守的传统文化对眉间坊人的深远熏染。(每点2分,共6分。意思相近即可)
 (3) (6分)①“眉间坊人”这一群体作为观察者,见证了鲁老师后半生的沧桑人生。②作为群像,体现了社会中人性的美好与善良:“眉间坊人”敬重、关心鲁老师,不打搅他的生活,并最终为他送终。③推动情节发展,最终揭示主题:“眉间坊人”集体念旧词把情节推向高潮,谴责鲁老师后人,交代故事结局,揭示出坚守传统孝道的主题。(每点2分,共6分。意思相近即可)
    (4)(8分)①情节安排上,“花瓷细腰鼓”是小说的线索。(2分)鲁老师的生活,眉间坊人所受到的感染和熏陶,鲁老师后人的出现,所有的情节都与之有关,“花瓷细腰鼓”串联各相关情节,使得情节紧凑聚焦。(2分)②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花瓷细腰鼓”暗示鲁老师身世不凡;击鼓念经的场景,暗示出他儿孙不孝和人生沧桑。(2分)老宋击鼓众人念词,表现鲁老师对眉间坊人的影响,从侧面烘托了鲁老师的形象。(2分)③有利于表现主题。围绕“花瓷细腰鼓”,老宋关心鲁老师而学会击鼓,众人在熏染中学会念经,凸显了人性的美好和对传统道德的敬慕。(2分)鲁老师后人打听“花瓷细腰鼓”又惭愧离去,前后对比,引发了对孝道的拷问。(2分)(选择两个方面,每个方面4分,共8分。意思相近即可)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