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江苏启东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10-13 12:32

五、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0题。
剪纸创新莫失文化根性
陈竟
剪纸,在中国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技艺,它美化着老百姓的生活,也承载着民族的审美内涵,所以世代流传并随着文化的交流传播至数十个国家。今天,生活方式虽已改变,但剪纸却并未从大众视野消失——不光是在中国,美国、瑞士、德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也成立有剪纸组织,也会举办展览,进行艺术交流等。剪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中国成为世界剪纸艺术交流的中心。剪纸热起来,并在适应时代审美的需求中进行着求新、求变的探讨。
借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风,全国各地的剪纸组织,纷纷举办剪纸展览、出版剪纸书籍、组织剪纸培训班、在学校开设剪纸课,各地争相申报县、市、省、全国级“非遗”……其中也滋生了一些不良现象,侵蚀着剪纸的健康发展——一些人以政绩、赚钱为目的,以创新为借口,将中国剪纸引向商业化、低俗化、机器化的发展道路。甚至,某些剪纸大赛的评委大多是外行,某些学校美术教师不了解剪纸却进行授课……在缺乏正确的引导方向、缺乏多方位护航的情况下,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冲击,一些青年剪纸创作者盲目崇洋,把作品在国外展览获奖作为最高追求,以创作世界“吉尼斯之最”的巨幅剪刻纸为荣,把外国绘画化、荒诞化的剪纸当成宝贝。甚至有人提出,传统民间剪纸已无生存的土壤,要另搞一套“创新剪纸”,美其名曰“新写实主义”。这都致使在剪纸展览、学校课堂上出现许多假冒、低劣、失去文化根性的剪纸。
失去文化根性,便意味着剪纸会失去其所承载的形象内涵。传统剪纸的出现与发展,始终根植于人民对生活的理解和创造中:一把剪子、一张红纸,随创作者的想象和喜好自然成形,它不拘泥于时空和透视等限制,采用简括、夸张、套叠、复合等方法来表达创作者的思想和对生活的感悟。失去文化根性,还意味着剪纸会失去其所承载的情感温度。剪纸之所以能延绵数千年,在于它始终根植于中国人的审美和情感需求:无论是窗户上的贴花,还是门板上的小人,形色各异的形象是人民表达生活情感、表达审美需求的重要载体。正是这种文化根性,保证了剪纸在时间长河中葆有旺盛的生命力,一旦发生脱离,便容易失去剪纸的灵魂。鉴于此,创新必须顺应时代、顺应生活,绝不能肆意而为。追求形式上的现代性并非不对,但必须要站在传统这个巨人的肩膀上。
产生一些不良倾向的原因有多种,概括而言有市场的诱惑——致使从业者的队伍良莠不齐,观念发生错位;有传承上的断裂——传统的师徒传授、家族相传等传承方式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还是文化土壤的缺失——改革开放以来,在追赶现代化的步伐中,传统文化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特别是在青少年教育中出现断裂,使他们的价值观产生了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的倾向。因此,剪纸的良性发展,必然有赖于文化大环境的改观。
剪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脉络。它的创新发展与其他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一样,绝不能“去中国化”“去主流化”“去人民化”。在守住自己根脉的基础上进行时代面貌的开创,剪刀上的艺术之花才会璀璨盛开。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3月27日,有删改)
18.剪纸的文化根性是什么?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6分)
19.剪纸艺术发展过程中产生一些乱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20.如何发展中华剪纸艺术?请结合文本相关内容,简要谈谈你的建议。(6分)
六、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中心是令人向往的地方,处于中心地带往往有诸多便利、机会和认同。当然也有人在中心地带迷失,最终边缘化。
边缘是让人平静的地方,它的质朴和别样让生活其中的人受益良多,甚至还吸引中心的人们探寻它的魅力。只要不沉沦,边缘也可以是中心。

试题Ⅱ  (附加题
(本卷满分40分,用时30分钟)
    一、阅读材料,完成22~24题。(10分)
    填词之理变幻不常,言当如是,又有不当如是者。如填生旦之词,贵于庄雅,制净丑之曲,务带诙谐,此理之常也。乃忽遇风流放佚之生旦,反觉庄雅为非,作迂腐不情之净丑,转以诙谐为忌。诸如 此 类 者 悉 难 胶 柱 恐 以 一 定 之 陈 言 误 泥 古 拘 方 之 作 者 是 以 宁 为 阙 疑 不 生 蛇 足。                        
(选自《闲情偶寄》)
    2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5分)
    23.诸子百家中,荀子的姓名是      ,墨子的姓名是       老子的姓名是     (3分)
    24.请用自己的话概述作者的“填词之理”(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5.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A.《红楼梦》秦可卿死后,贾珍因尤氏犯了旧疾,不能料理事务,请王熙凤帮助丧事。王熙凤安排妥当,恩威并施,威重令行,将两府的事情安排得停停当当。
    B.《红楼梦》展现了贾府这一富贵之家从繁盛到衰败的过程,描写了以贾宝玉和一群红楼女子为中心的人物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具有一定觉醒意识的青年男女在封建体制下的历史宿命。
    C.《红楼梦》中宝玉挨打后,林黛玉“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的一席话,表达了对宝玉的无比爱怜与关心。 
    D.“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刺戳手,也是一位神道,可惜不是太太养的,“老鸹窝里出凤凰”。这是《红楼梦》中兴儿所言,“玫瑰花”指的是探春。
    E.妙玉“身为下贱,心比天高”,虽然与宝玉相隔两地,但她与宝玉性格非常接近,孤芳自赏,清高洁癖,常常让宝玉引为知己。
    26.简答题(10分)
     ⑴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善于将美丽的景物与人物的精神相互融合,创造出许多优美的意境。试分析湘云醉卧石凳的情节,并说明作者这样写的作用。(5分)
    ⑵“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吟诗是谁?这几句诗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性格?(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材料,完成27~29题。
    最近,读到新华社一则题为《专家称食物快速测毒试纸有望成家庭必备品》的报道,说“目前,科学界正着手研究一种快速测毒试纸,用这种高科技试纸往食物上一碰,便能知道食物是否安全。该试纸一旦面世,有望成为家庭日用品。”读过以后,我的第一个想法是,测毒试纸可以测出食品的伪劣,这东西好是好,但如果它自己就是伪劣产品,那该怎么办?正如一位网友对这则新闻的评论,问“有没有发明测试这个试纸的试纸?”科学界承诺提供防备有害食品的方法,但做科学的人却得不到公众的信任,这向我们发出一个警讯:我们社会的承诺和信任机制是不是出了问题?
    人的社会交往有不可避免的不确定性,承诺和信任为应对不确定性提供了经久、稳定而且得到普遍认可的秩序和个人心理结构。食品安全是建立在人生活中最基本的承诺和信任关系之上的。信任的对象是人,不是代替人的科学或规章。食品有毒,不是因为缺乏科学,而是因为有人在滥用科学。同样,有毒食品之所以能畅行于市,不是因为没有规章,而是有人在破坏和利用规章。规章可以由法规管理,但法规最终得由人管理。尽管我们可以将人放置在监督制度之中,但我们最终还是得信任运作监督制度的人能公正无私,不损害公众的利益。我们不可能只依靠一层层的规章,因为一层层的规章最终还需要落实到一个个有道德、有责任心的个人身上。架空了人的道德和责任作用,“监督”机构和程序叠床架屋,难免成为“试纸的试纸的试纸”
    据报道说,能检测单一毒性的食物试纸早已面世,由于毒物花样翻新,现在“攻克”的目标是发明“能检测所有毒性”的试纸。这种试纸一旦上市,“市民外出买菜只需带上一包,非常方便”。且不说天下到底是不是有真能包测“一切”毒性的试纸,就算有,难道要把维护食品安全的责任,就此从厂商和国家转移到居民自己身上?如果这样,岂不模糊了食品事故责任的归属?
    “以人为本”的社会应该对任何“去人化”的社会问题解决方案保持应有的怀疑和警觉。
(节选自徐贲《食物快速测毒试纸不是好主意》)
    27.解释文中画线句子“试纸的试纸的试纸”的含义。(3分)
    28.作者认为食物快速测毒试纸不是好主意的原因是什么?(6分)
    29.如果食物快速测毒试纸不是解决食品安全的好主意,那么你觉得怎么才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6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