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福建泉州南安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7)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11-24 17:28

附:《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赏析
【创作背景】
作者白居易晚年和刘禹锡交往甚密,唱和齐名,世称“刘白”。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白居易和刘禹锡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政治上共遭冷遇,使两位挚友更为心心相印。他们都阅尽了人世沧桑,饱经了政治忧患,在宦海中浮沉了几十年。如今年近古稀,相对痛饮,从老后的失意寂寞,联想到少时的“不忧生计”,不禁感慨万端。二人相约饮酒时白居易便创作了此诗。
【整体赏析】
此诗题中“闲饮”二字透露出诗人寂寞而又闲愁难遣的心境。
前两联,字面上是抒写诗友聚会时的兴奋,沽酒时的豪爽和闲饮时的欢乐,骨子里却包涵着极为凄凉沉痛的感情。从“少时”到“老后”,是诗人对自己生平的回顾。“不忧生计”与不“惜酒钱”,既是题中“沽酒”二字应有之义,又有政治抱负与身世之感隐含其中。“少时”二字体现出诗人少不更事时的稚气与“初生之犊不畏虎”的豪气。“老后”却使读者联想到诗人那种阅 尽世情冷暖、饱经政治沧桑而身心交瘁的暮气了。诗人回首平生,难免有“早岁那知世事艰”的感慨。“共把”一联承上启下,亦忧亦喜,写神情极妙。“十千沽一斗”是倾注豪情的夸张,一个“共”字体现出两位老友争相解囊、同沽美酒时真挚热烈的情景,也暗示两人有相同的处境,同病相怜,同样想以酒解闷。“相看”二字进而再现出坐定之后彼此端详的亲切动人场面。他们两人都生于同一年,已经快六十六岁,按虚岁来算快六十七岁了,亦即“七十欠三年”。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两张皱纹满面的老脸,面面相觑,彼此都感慨万千。朋友的衰颜老态,也就是他们自己的一面镜子,怜惜对方也就是怜惜他们自己。在这无言的凝视和含泪的微笑之中,包含着多少宦海浮沉、饱经忧患的复杂感情。
颈联,具体描写“闲饮”的细节和过程,将题中旨意写足。这里的“闲”是身闲而心未尝闲,借知识的游戏来怡情养性是假,排遣寂寞无聊才是真。虽有高雅芳洁的情怀、匡时救世的志向和满腹经纶的才学,却只能引经据史,行行酒令,虚掷时光,这正是仁人志士的不幸。这里的“醉”,似醉而非真醉;与其说是醉于“十千沽一斗”的美酒,不如说是醉于“胜管弦”的“清吟”,虽然美酒可以醉人,却不能醉心,一般的丝竹可以悦耳动听,却无法像知己的“清吟”那样奏出心灵的乐章,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这二句,把“闲饮”和内心的烦闷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尾联,诗人把眼前的聚会引向未来,把友情和诗意推向高峰。一个“更”字开拓出“更上一层楼”的意境,使时间延长了,主题扩大和深化了。此番“闲饮”,似乎犹未尽兴,于是二人又相约在重阳佳节时到家里再会饮,那时家酿的菊花酒已经熟了,它比市卖的酒更为醇美,也更能解愁。“共君一醉一陶然”,既表现了挚友间的深情厚谊,又流露出极为深重的哀伤和愁苦。只有在醉乡中才能求得“陶然”之趣,才能超脱于愁苦之外,这本身就是一种痛苦的表现。
这首诗诗题为“闲饮”,表面上抒写解囊沽酒、豪爽痛饮的旷达与闲适,深藏的却是闲而不适、醉而不能忘忧的复杂情感。蕴藏了他们对人生愁苦、世事艰难的深刻感受和体验,表现了这两位有着相同命运的诗人的深厚友情。此诗蕴藉深厚,句外有意,将深情以清语出之,把内心的痛苦忧烦用闲适语道出,加强了抒情效果。全诗言简意富,语淡情深,通篇用赋体却毫不平板呆滞,见出一种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
10.(1)既替余以蕙纕兮 又申之以揽茝
(2)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2)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11.(1)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体裁的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A.“惊讶恐惧的心理”不合理;C.有怀疑但并未“察觉”;E.“不使用修辞手法”表述不当,开篇的心情描写、伯朗像变魔术般地出现等就运用了修辞手法。
(2)①背信弃义,唯利是图:为了获取利益,他背叛祖国,但又不完全“忠于”敌国,甚至还娶了一位无辜的姑娘为妻作为掩护;为保全自己而牺牲“战友”。
②经验丰富,做事谨慎:在大使面前故作镇静,押解伯朗的路上不敢合眼。
③感觉敏锐,警惕性高:下意识摸枪,暗暗捏紧拳头等。(每点2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霍夫曼是个双面间谍,他背叛自己的祖国,为敌国提供情报,目的是为了获取利益,这体现他的背信弃义,唯利是图的特征。这个自私自利的特点还表现在打算保全自己牺牲伯朗上,表现在对妻子的不负责任,他娶妻只是作为自己身份的掩护,为了更方便地出卖祖国。作为一个间谍他也有间谍所具有的谨慎、冷静,如与大使的对话中表面与内心的不一致。他还很机警,如在得到大使召见消息时摸枪的动作,大使离开座位时握紧拳头,发现伯朗不见了很迅速判断周围环境等。
(3)①小说开篇霍夫曼敏锐地感觉到了异样,然而大使交付他任务,化解了这个悬念;
②在转机时,伯朗突然消失,霍夫曼极为紧张,伯朗又突然出现,冲突化解;
③结尾霍夫曼被押赴刑场,突然发现伯朗也被押赴刑场,又出现了新的波折。(每点2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本篇小说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小说不断地制造紧张气氛,又在消解紧张气氛,使小说张弛有度,一波三折。小说先说霍夫曼的心情纷乱复杂,然后介绍了他的双重间谍身份,听到大使要见他的消息时,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里的枪,这使小说的气氛紧张起来,充满了火药味,伯朗的眼神又增添了紧张的气氛,好像他的身份已经被人识破,马上就要被揭穿而收到惩罚。但后面大使是为了交给他任务才要见他的,他的身份并没有被识破。这使小说的紧张气氛消除了。接着伯朗的消失又让气氛紧张起来,好像要上演一场逃跑与追踪的好戏,但伯朗的出现又使紧张的气氛得到缓和。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最后伯朗也将要被行刑,两个出卖国家的人都得到了应有惩罚。
(4)示例一:“秘密押解”好。
① “秘密押解”未交代押送者和押送对象,标题本身就包含着悬念。霍夫曼在怀疑自己双重间谍身份暴露的情况下接到秘密押解伯朗的任务,究竟自己的身份有无暴露?只是一次单纯的押解任务还是上司有意的考验?这些营造紧张神秘的氛围,为小说设置悬念,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分)
②“秘密押解”是对小说主要事件的概括,霍夫曼和伯朗都是双重间谍,二者间的押解与被押解关系是相互的,但这个“秘密”他们并不知道,“秘密押解”是小说矛盾冲突集中展现的情节。(3分)
③用“秘密押解”为题表现了部长计策的巧妙,突出了正义的一方,彰显了主题。(2分)
示例二:“谍影重重”好。
①“谍影重重”制造了神秘氛围,小说一开始只提到霍夫曼是间谍,但“重重”显然不只是一个,标题中已经预示着可能还有其他间谍出现,为小说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分)
②“谍影重重”交代主要人物身份,霍夫曼和伯朗都是双重间谍,但他们并不知道彼此的真正身份,且不明白在押解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是被押解者,“谍影重重”暗示了情节的复杂;(3分)
③“谍影重重”暗示了押解任务的艰巨,侧面表现出正义力量的智慧,有助于突出主题。(2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题干中给了两个标题,这两个标题其实都可以作为小说的标题,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秘密押解”侧重的是故事的主要情节,小说讲述的主要内容就是“押解”的故事,只是押解者与被押解者是相互的,但这个“秘密”他们并不知道,体现的是行动设计者的智慧,也就是正义力量的智慧,表达的是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秘密押解”这个标题本身就包含着悬念,会激发读者“探秘”的欲望,激起阅读兴趣。“谍影重重”侧重的是人物身份,霍夫曼和伯朗都是间谍,但他们并不知道彼此的身份,小说一开始也只是提到霍夫曼是间谍,但“重重”显然不只是一个,所以,标题中已经预示着还会有其他的间谍出现,至于是谁,这是小说的悬念,也是激发读者探究的地方,让读者带着问题阅读,使阅读更有趣味。小说的最后,霍夫曼与伯朗的被抓体现了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揭示了出卖祖国必将受到惩罚的道理。
12.(1)【答案】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给分。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解析】C项“放弃科举”不准确,原文有“不沉湎科举功名”,相关链接①中“1897年,黄乃裳被选为拔贡,这时期的黄乃裳在读书当官的道路上是颇为得志的”说明甲午战败后,黄乃裳并没有完全放弃科举出仕。B项“大量传播‘民权’‘民生’思想”是在《福建日日新闻》期间,“广泛传播科学知识”于文无据。D项不是黄乃裳发动起义,而是同盟会发动起义。
(2)【答案】①开启民智,办报兴学,传播科学知识和进步思想;②争取民权,广开言路,投身变法、革命事业,身先士卒;③拯救民生,开垦南洋,兴办公益事业。(每点2分)
(3)【答案】①黄乃裳自认平生事业多不得志,唯有壮年开垦南洋有机会实现平生夙愿,期望竭尽生命最后的力量贡献给这项事业(2分),表现出无私进取的精神毅力(1分);②开垦南洋为的是给贫苦的乡亲找到一条活路,如今垦区初成,即便撒手而去也死得其所(2分),表现出淡泊旷达的胸襟气概(1分)。
(4)【答案】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操守:①爱国爱民,心念桑棒,以天下兴亡为己任;②脚踏实地,艰苦创业,不屈服于暴政,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③一生清贫,清正廉洁,不计得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每点2分,答满2点即可。)现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气度:①思想进步,从变法到革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②视野开阔,接纳现代科学,开眼看世界,为民生走出国门,大胆闯南洋:③个性自由独立,不为他人所束缚,主动选择人生道路,听从内心的指令,以“分内事”作为人生选择的导引。(每点2分,答满2点即可。)
13.选C【解题思路】A项“山清水秀”意为山山水水十分清幽秀丽,形容风景优美。在此是比喻的说法,正确;B项“不忍卒读”意为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正确;C项“身无长物”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此处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D项“如坐春风”意为像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正确。
14.D 【解题思路】A项成分残缺,第二个分句缺少主语,应将“由于”与“某些地方”对调;B项语序不当,递进关系不合逻辑,“百万元的大额交易”应与“小于万元的交易”对调;C句式杂糅,“即将”与“胜券在握”句式杂糅,去掉其一。
15.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划线句的前面说的是“风浪”的形成,句末是“风浪”,因此,划线处应以“风浪”开头,形成句头接句尾的顶真形式。划线句后面说的是“能量”与“风浪”大小的关系,主语是“能量”,所以划线句的后半句的后半句应阐述“能量”。故选B。
16. ①为此必须要有先进的装备   ②所以只有通过“物探”方法才能找到   ③落后的二维物探船将被淘汰  (5分。第①1分,第②③句各2分。意思对即可。)
17.活动分为前期教育和成人宣誓仪式两部分。前期是对16~18岁中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并完成48小时预备期志愿者服务活动。完成前期教育后举行宣誓仪式,仪式依次安排三项活动:升国旗、唱国歌,师生代表发言,集体宣誓。(内容完整、表述准确4分;表达连贯2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