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安徽马鞍山二中2016-2017学年度高三期中素质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6)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12-18 09:46
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B 此项扩大范围,将文中“身穿皮袍的 ‘我’”扩大至“知识分子”。
2.D 解析:对“崇高”的错误认识主要集中于③④段,D项是对“崇高”的正确认识。
3.C 解析:此项属于张冠李戴。将“前者”与“后者”正好说反了。
4. A、C各2分(解析:B项对怎样做地沟油生意做周密思考错误;D项他爹对他做非法生意并不明了;E项鄙视穷人,巴结有钱人说法不准确,村里人未必巴结,也可能是羡慕。)
5. ①开头部分他的心理活动,这财,别人发得,我怎么就发不得?暗示发这种财是违法的。②父亲问他要钱做什么时,他只是说正事,却不明说,暗示这事见不得人。③他的生意由黑社会头子疤哥罩着才能顺利,暗示他的生意是违法的。④在祖坟前,父亲问他干的是不是正经生意,他回答父亲时吞吞吐吐,内心不安,暗示他做的不是正经生意。(4分,任答两点即可)
6. ①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风,依旧卷着梦的香气与开头风卷着梦的香气相照应,首尾圆合,同时点题风语。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一张张焦裂的嘴,是对小说开头部分他抽烟沉思情节的一个补充,完善了开头部分他的形象。③深化了小说主旨,结尾部分的描写表明,还有许多汉子禁不住金钱的诱惑,可能坠入犯罪的深渊,能够引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④把写景与写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如风,依旧卷着梦的香气,表面是写风在吹,实际是写人在做发财梦。写烟雾在风中飘呀飘,其实是说人对发财有着无限的遐想。(一点2分,答对3点即可)
7. A、C各2分(B项文中有“讨好市场”一说,说明他的喜剧片并非“不讨人喜欢”,写吴宇森执导的喜剧片的目的在于说明吴宇森还没有进入事业的拐点。D项“吴宇森的心里也比较轻松了”欠妥,文中说“他知道,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高悬头顶”。 E项《喋血双雄》体现的是好莱坞动作片的特点,而不是所有好莱坞影片的特点。)
8. ①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②说明了影片《英雄本色》的成功,佐证了作者在上文中的观点,说明吴宇森的冒险是值得的。③侧面表现了吴宇森具有冒险精神,敢于征服命运。(每点2分,答对2点即可,共4分)
9. ①坚持自己的理念,确定自我风格。②对自己看准的事情敢于冒险,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③敢于征服命运,敢于和命运抗争,要有自信。④敢于创新,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每点2分,答对2点即可,共4分)
10.C
11.C解析:解释不全面,“邮驿”是通信和交通形式,“邮驿”还承担转运物资的任务。
12.B.(“深入调查,严加审理,掌握了大量证据,力排众议,释放了四百多家无罪的人”不正确,应是袁安上奏要求将其中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释放,获得皇帝许可后,才释放的人)
13.(1)当时受楚王刘英的供辞所牵连收押的有数千人,显宗十分愤怒,官吏追查十分急迫,被捕的人因痛苦不堪而屈招,惨死的人很多。(关键词“辞”,供词;“及”,连累;“案”,追查。各1分,大意、语句通畅2分)
(2)孟云以大臣身份守卫边疆,不应该对戎狄违背信义,放俘虏回去足以显示我们中原的优待和宽容,又使边境百姓得到安定,确实是有利的。(关键词“以”,凭借……身份;“典”,镇守,守卫; “中国”,古今异义,此为中原意。各1分,大意、语句通畅2分)
【参考译文】
袁安字邵公,是汝南汝阳人。袁安为人严肃庄重有威望,受到本州人的尊敬。有一年大雪在地上积了一丈多,洛阳的县令出外考察灾情,见家家户户都扫雪开路,出门谋求食物。县令来到袁安的家门外,大雪封了袁安的门了,无路可走。洛阳县令认为袁安已经冻死,便命人扫除袁安家门前的雪,破门而入。进门后只见袁安卧在床上,奄奄一息,快要死了。县令问他为什么不出门乞食,袁安回答说:“这大雪天人人都又饿又冻,不应该再去打扰别人!”洛阳令褒奖嘉许他的品德,就推举他为孝廉。
起初任县功曹,携带着檄文见从事,从事想经由袁安送信给县令。袁安说:“公事有邮驿办理,私下请求则不是功曹所应做的。”推辞而没有接受,从事因害怕而没再请托。
永平十三年,楚王刘英阴谋叛乱,此事交由郡里审理。第二年,三府推举袁安任命他为楚郡太守。此时刘英供词所牵连并被逮捕的有数千人,显宗十分愤怒,官吏追查此事十分急迫,被捕的人因痛苦不堪而屈招,惨死的人很多。袁安到郡后,不进官府,先去审查案件,理清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上奏要求让他们出狱。府丞、掾史都叩头力争,认为这是偏袒附和反叛之人,在法律上是同罪,不同意他的做法。袁安说:“如果有不符合实情的,我自当因此获罪,不会因此连累你们。”于是分条详细上奏。皇帝感动醒悟了,立即批复同意,因此有四百多家得以出狱。
    建初八年,升任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奏:“北虏既然已经和亲,我们应该将俘虏归还他们,来安抚他们。”皇帝召百官在朝堂上商议。公卿都说夷狄狡诈,贪心从不满足,得到我们归还的俘虏之后,就会狂妄自大,因而不能同意。惟独袁安说:“北虏遣使奉献贡礼和亲,在边境捕获到俘虏时,便把他们交还我方,这是表明他们畏惧威严,而不是首先违背誓约。不应该对戎狄违背信义,放俘虏回去足以显示我们中原的优待和宽容,又使边境百姓得到安定,确实是有利的。”司徒桓虞改变看法而依从袁安。太尉郑弘不满,说:“各位说应当归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司隶校尉也上奏,袁安等人都上交印绶谢罪。肃宗下诏回复说:“议而凝滞不决,各持己见。凡政策都由众人决定,你有什么过错而深深谢罪?”皇帝最终听从了袁安的建议。
    章和元年,代桓虞任司徒。和帝即位,窦太后掌管朝政,太后兄车骑将军窦宪向北攻击匈奴,袁安与九卿到朝廷上书劝谏,认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我们却无故兴师远途跋涉,浪费国家财物,到万里之外去求取功劳,这不是为国家考虑的上策。然而接连几次上书都被搁置不发。九卿也都渐渐不再上奏。惟有袁安坚持正道不肯改变,直至摘下官帽在朝廷上争论了十几次。太后不听从,众人都为他感到危险恐惧,然而袁安神色自若。
窦宪出征之后,他的弟弟执金吾窦景专掌大权,公然在京师派门客拦路抢夺百姓财物。有关主管官员害怕,不敢上报。袁安便弹劾窦景使官民不安,应当受到公开的处罚,奏章被搁置没有回复。窦氏家族十分忌恨,但袁安平素行为高尚,因此也没办法陷害他。  




------分隔线----------------------------